行政法學體系框架
A. 行政法學的基礎系列
書名:行政法學 21 世紀法學基礎課系列
圖書編號:315266
出版社:北大
定價:29.0
ISBN:730103401
作者:羅豪才
出版日期:2001-09-02
版次:1
開本:16開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行政法的概念
一、行政的涵義
二、行政權力與公民權利
三、行政法的概念
四、行政法的淵源
五、行政法的分類
六、行政法的特點
第二節行政法關系
一、行政法律關系
二、監督行政法律關系
第三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涵義
二、行政合法性原則
三、行政合理性原則
四、行政應急性原則
第四節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二、行政法的作用
第五節行政法學的發展及其學科體系
一、行政法與行政法學
二、國外行政法學的發展概況
三、我國行政法學的發展概況
四、本書的體系安排
第二章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第一節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概述
一、行政主體
二、行政相對方
第二節國家行政機關
一、國家行政機關的概念、性質和特徵
二、國家行政機關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三、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國家行政機關
第三節被授權的組織和被委託的組織和個人
一、行政授權和行政委託
二、行政機關以外行政主體的具體形態
三、被委託的組織和個人
第四節公務員
一、公務員的概念和范圍
二、公務員法律關系
三、公務員的權利
四、公務員的義務
五、公務員的責任
第五節行政相對方
一、實體法上的地位
二、程序法上的權利
第三章行政行為概述
第四章抽象行政行為
第五章具體行政行為
第六章行政合同
第七章行政指導
第八章行政程序法
第九章行政違法與行政責任
第十章行政賠償
第十一章行政復議
第十二章司法審查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B. 我國法律體系框架
我國的法來律體系包括自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和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
民法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題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公民與法人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涮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採用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公司法、合同法、民法通則、招標投標法等屬於民法商法。經濟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干預經濟運作的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學體系框架擴展閱讀:
法律體系,是指一個國家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根據法律規范所調整的對象和調整方法的不同,劃分為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不同的法律部門,從而構成一個內在統一的整體。
該書針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發展情況,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過程和發展現狀進行詳細介紹。根據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發布的公告,對於憲法及憲法相關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訴訟及非訴訟程序法、社會法的分類以及各個部門法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說明,對於了解我國法律體系框架、研究各部門法學具有指導作用。
C. 秩序理念下的行政法體系建構怎麼樣
看了幾天,吐血了幾天,如果對行政法沒有一10年以上的研究功底,還是不要看這版本書了。今天無意中權翻到封面的譯者簡介,原來翻譯的都是我們寶島同胞,雖用的是中文,但是語句結構很多不符合大陸用法,導致很多地方看不懂。 另外還要強烈郁悶的是,書中「毋寧」這個詞出現了無數遍,現在大陸似乎已經很少用這個詞了,難道說德語里有經常使用這個毋寧的詞么,只能翻成「毋寧」么?
D. 行政管理體系如何構造的
行政管理體系的構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明確目標
企業行政管理的目標,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服務、協調和管理)所決定的,應包括
①更加有效地整合企業的整個行政架構,理順企業的內外部關系,使企業快速高效地運轉。
②更好地為企業的使命服務,為企業的各項活動提供最優的人力、財務、後勤保障、交往關系的支持。
③更有效地為企業提供監控和保護作用。
④更優地為企業提供文化支撐。
2、設計企業行政權力構架
企業行政架構的設計與應時而變是企業行政管理的核心內容,這一問題主要涉及企業組織的概念、類型、治理結構、組織結構設計的原理和內容、企業組織力量的整合等相關內容。
3、行政管理體系技術體系
這部分主要通過制度和程序等手段,規定企業行政管理中如何有效的領導與管理、如何溝通與協調、如何控制與監督,以實現企業管理的高效。整個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追求企業內部管理活動的制度化建設、模式化運作和規范化行為,包括行政架構設計、各種規章制度的建立、完善與革新,以及行政行為的實施以及行政文化的推廣等。但是,整個行政管理的設計基礎、理念、方法、以及設計的目的都必須適應與配合企業的願景、使命和戰略,根據流程再造的要求不斷革新行政管理流程,不斷採納各種新穎與科學的管理方式來實現企業目的、持續性地追求穩定與變革的協調,探求規范化革新的道路。
4、企業行政管理中的事務體系。
包括辦公室管理、文書檔案管理、會議管理、總務後勤管理、企業行政信息系統管理。
企業在建構整個行政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從行政管理的目標開始到行政權力的合理配置再到行政技術手段的採用、從行政理念的提出到具體行政作為的表徵,始終要有系統觀。
清華領導力開設的「行政總監領導力再造高級研修班」從職位的實際需求出發,精選相關課程,在內容設置上既有理論框架的系統化講授,又有實務操作的詳細解析,還包括豐富的實戰案例分析,力求使學員能在行政管理的理論素養和專業的行政管理能力方面獲得全面提升,從而為企業注入全新的行政管理理念和先進的行政工作方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E. 簡述一般行政法的內容體系
行政主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監督法。
F. 我國行政法律制度的構成體系是什麼
1、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本質,由這個國家的法專律確立的社會制度屬的本質所決定。
2、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中國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改革開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進。
3、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國情要求。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如何構成,一般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法律傳統、政治制度和立法體制等因素。
G. 法學學科框架的傳統構成包括哪幾板塊
法學系的分支是根據法學體系的劃分來的。法學體系是由法學分支學科構成的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法學體系是一個由互不相同,但又有聯系的分支學科構成的知識系統。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多種多樣的,因而研究社會的各種法律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所研究的范圍也就十分廣泛,從而形成若干分支學科。這些分支學科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知識系統就是法學體系。
由於社會關系的紛繁復雜,不斷形成不同的部門法予以調整,相應地也就出現了相應的法學分支學科對其進行研究。
法學作為一門系統的專門的學問,不僅要研究各個部門法,還要以不同的角度、不同方法進行綜合的研究,為各個部門法學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相關條件。於是也就出現了諸如法理學、立法學、法社會學、比較法學、法律思想史學、法律制度史學等等具有一般理論(綜合)特質的法學分支學科。
詳細分類如下:
①理論法學,又稱基礎法學。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中國法律院系為這個學科開設的課程稱為法學基礎理論(簡稱法理學)。
②法律史學。可分為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
③國內法學。指一國各部門法學,包括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經濟法學、勞動法學、環境法學、刑法學、訴訟程序法學以及軍事法學等。憲法是一國的根本法,因此,在國內法學體系中,憲法學佔有主導地位。
④國際法學。包括國際公法學、國際私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等。
⑤立法學。研究立法原則、規劃、立法體制、立法風格、立法程序、立法技術以及法律匯編、立法評價等問題。
⑥法律解釋學。對法律條文的內容和文字進行闡釋,相當於中外歷史上所稱的注釋法學。
⑦法社會學。通常指通過社會現實問題研究法律的社會功能、實行和效果等問題。
⑧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比較法學是對不同國家(或特定地區)法律(包括本國法和外國法之間,外國法之間)的比較研究。因此,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密切聯系。
⑨法學和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或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一些邊緣學科 。如科技法學 、 法醫學 、司法鑒定學、司法精神病學、法律統計學等。
H. 如何構建中國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
一、三大行政法流派 : 控權論學派、平穩論學派、管理論學派。
二、各自的主版張和內容:
1、控權論學權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2、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3、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三、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行政法學主要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行政法的本質、內容和形式,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國家行政管理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中當事人的地位,由此確立行政法的原則、原理和理論體系。
I. 我國行政法學的內容體系及法律制度
行政法學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研究行政法的形式、內容和本質,研究行回政法與其他法律部答門、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研究行政法對社會的影響和作用,研究人類利用行政法的方式、效果和價值等。
包括行為組織法的規范和制度;行政行為法的規范和制度;行政法制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法的規范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