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無統一成文行政法
您好,你問的問題涉及到法律的分類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現提供如下答案供參考:
一、從法律的形式角度對法律進行相對分類,可分為:
1.成文法與不成文法這是從法律制定方式與表述方法的不同來分類的。
⑴ 成文法又稱制定法,是由立法機關或授權的國家機關按照程序制定的各種形式的法律規范性文件。目前世界各國大多採用這種形式。
⑵ 不成文法又稱非制定法,是由國家機關認可的不具備條文形式的法律。
2.實體法與程序法
⑴ 實體法實體法是規定人們權利與義務或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如憲法、刑法等。
⑵ 程序法程序法是規定訴訟程序、實現實體法的法律,也稱「訴訟法」,如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
3.一般法與特別法
⑴ 一般法一般法是指對全國范圍內普遍有效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
⑵ 特別法特別法是指對特定的人或特定的時間或特定的范圍有效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等。
4.根本法與普通法
⑴ 根本法根本法是指一個國家的憲法。
⑵ 普通法普通法是指根據憲法制定的其他法律。
5.國內法與國際法
⑴ 國內法國內法是由本國制定、在國家主權范圍內有效的法律。
⑵ 國際法國際法是由國際社會公認、調整國家關系或處理許多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的法律、和約、協議、宣言、規范等。
二、按部門來劃分,分為七大部門法,如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社會和環境保護法。
三、按內容重要性分:憲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
四、按調整對象分成部門法: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等等.
五、按效力等級分:全國性的基本法律,全國性的行政法規,規章,地方性的地方法規等等。
『貳』 示威遊行法屬於行政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屬於憲法性法律。
憲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憲法規范存在其中,但形式上又不具備最高法律效力以及嚴格制定和修改程序的法律文件。在我國,選舉法、國旗法、集會遊行示威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等都是憲法性法律。憲法性法律有三個特點: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於憲法慣例;它規定的內容是國家根本問題,但不是根本問題的全部,只是某一個或某一方面的根本問題;最後,它的法律效力低於憲法,其制定程序與憲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沒有特別要求。
憲法性法律是法律而不是憲法,它們與其它法律一樣都是對憲法的「規則化」,但又與其它法律明顯不同:憲法性法律是「憲法」法,是「國家」法,是「權力」法和「權利」法。它們通過將憲法內容具體化、程序化來保障憲法。在成文憲法的國家,憲法性法律起到對憲法典的補充作用。而在不成文憲法的國家,憲法性法律是不成文憲法結構中的成文形式,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絕大多數憲法規范、憲法原則、憲法指導思想的載體。憲法性法律有兩種:一種是帶有憲法內容的普通法律,如選舉法、國家機關組織法等;另一種則是帶有憲法內容而經國家立法機關依法賦予其法律效力或重新進行法律解釋的某些政治性文件或國際協議、地區性盟約等。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叄』 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有哪些
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內容是:
(1)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擴大解釋,把刑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
(2)絕對禁止適用習慣法,把成文法作為刑法的唯一淵源。對於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允許通過適用習慣法定罪。
(3)絕對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從舊原則作為解決刑法溯及力問題的唯一原則。對於行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行為後頒行的新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絕對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罰的名稱、種類和幅度,都必須由法律加以確定,並且刑期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許規定相對的不定期刑。
(3)我國有無統一成文行政法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從產生之日起發展演變到今天,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則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則發生了從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到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轉變。
『肆』 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源和不成文法源是一個意思嗎
是一個意思。
不成文法是「成文法」的對稱。一般指未經國版家制定,但經國家認可並賦予法權律效力的行為規則。如:習慣法、判例法等。在法學上稱為法的間接淵源。一些法學著作中也稱為「非制定法」,其主要特點是未經立法程序,而非無文字記載。 英美法系多為不成文法。
『伍』 善良風俗本身可以成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風續良俗一般不會成為行政法的淵源。
具有絕對效力的法源具體有:法律、行政法規、有權解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國際條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具有相對效力的法源具體有:部門規章、各縣市人大發布的決定和決議、地方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和規章等。
其他相對法源具體有:習慣法、《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案例等。
「在我國目前情況下,某些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雖然不具有行政機關的資格,但是法律賦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職權。這些單位、團體與管理相對人之間不存在平等的民事關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關系。他們之間因管理行為而發生的爭議,不是民事訴訟,而是行政訴訟。」
這一認識從表面上看是對制定法的理解、實質上是用判決界定了一種新的行政權領域。以後各級法院遇到同類案件恐怕很難以不屬行政爭議為由拒絕受理。
需要限定的是,能夠成為判例的判決在中國大陸目前應限於最高法院公報中的典型案例,這既有質量上的考慮,也有他國經驗的借鑒。必須再次強調的是「判例法並不是指對某個案件的整個判決,而是指某一判決中所包含的某種法律原則或規則。」
另外,最高法院在其公報上公布的典型案例如果成為法源,它只起補充作用,畢竟中國仍是一個成文法國家,判例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可以說,典型案例作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淵源,已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有權機關承認)」的時期。
(5)我國有無統一成文行政法擴展閱讀:
在行政法學研究中,認為行政法包含不成文法法源的學者所佔比例很小。
但這些學者都主張作為非正式淵源之一的法理,是指一種能反映一國社會規律的、體現本國傳統的、在法治實踐中被社會公認了的正當的法律原理。法理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一般法律原則也是法理。另有學者指出,法理與行政法的一般原則是不可分割的。
在部門法內運用法理絕大部分是通過承認這些法的原則表現出來,它們是法理參預的最光輝的表現。
在我國台灣和日本,的確有不少學者把Principleoflaw譯為「法理」或「事理(條理)」。台灣學者潘維和在《中國民法史》(第17頁)認為,Principleoflaw或「法理」,乃指法律之原理而言,即適應時代環境需要、合乎正義之道,而一般信為通常事理之謂,所以補成文法或習慣法之不足其也。
台灣和日本學者所指「法理」或「條理」僅指法的一般原則,它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工具。閱讀前述大陸法系德、法、日三國的行政法不成文法源,我們就會發現,法的一般原則(或稱行政法的一般原則)可能直接來源於成文法或其精神,也可能是合乎正義的普遍原理。
他們的存在意在彌補成文法的漏洞、解決成文法的沖突。即使某項原則已為制定法吸收,不成文的法的一般原則也有補充作用。
一項在某一部門法中已成文的原則,因為具有性質上的相溶性,它也可以成為行政法中的法的一般原則。英美法系國家對法的一般原則作為不成文法源形態的態度也十分明朗,所不同的是,這些法的一般原則通常都依賴法院的判例確定。
『陸』 我國行政法的成文法源主要包括哪些效力位階如何
具有絕對效力的法源具體有:法律、行政法規、有權解釋(立法解釋、專司法解釋)、國際條約屬、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具有相對效力的法源具體有:部門規章、各縣市人大發布的決定和決議、地方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和規章等
其他相對法源具體有:習慣法、《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案例等
『柒』 中國基本法是什麼
常見的基本法,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訴法》回,這些法律,都屬於需要全答國人大表決並通過的法律。
在中國,基本法一般指的是需要經過全國人大表決並通過的法律,才屬於基本法——也就是說,這種法律,只有全國人大開會期間,才有可能通過、修訂。在採用成文憲法的國家,根本法是指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享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憲法的內容和制定、修改的程序都不同於其他法律。普通法是指憲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的內容一般只涉及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其法律效力低於憲法。
(7)我國有無統一成文行政法擴展閱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律規定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必須從特別行政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分別於1990年、1993年制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關系,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一系列事項作出規定,是兩個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的最重要的法律依據。
『捌』 學說與政策是不是我國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問題屬於理論探討尚無定論的問題。如果是考試,則依據所復習內的參考書即可容。如果是做研究,能夠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
一般來說,認為我國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包括法律原則、行政慣例、行政指導案例、公共政策等。對於學說作為不成文法源,並沒有得到廣泛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