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住所
A. 《民事訴訟法》第24條規定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版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權。 (註:新民事訴訟法是第二十三條)
【釋義】 特殊地域管轄(又稱特別管轄),是指以訴訟標的所在地、法律事實所在地為標准確定案件管轄。
合同糾紛的管轄確定標准有兩個,分別是合同履行地和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的確定是相對復雜的問題,對此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有專門的規定,此處不贅述。
B. 民事訴訟法一般地域管轄是怎樣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節 地域管轄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二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 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 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 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三十五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C. 民事訴訟法被告現住址與身份證住址不同以哪一個住址為准訴訟
不知道你要解決什麼問題,如果是起訴,你可以在對方的戶口所在地或者是經常居住地起訴,如果在經常居住地起訴,你得提交相應證據。如果已經起訴,法官會通知對方到庭並要求對方陳述其住址。
D. 住所地法院與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問題
1,該案件移送丙區法院正確,根據民訴法第36條規定:「人民法院發回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法答院管轄的,應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嚴格地講移送管轄其實是對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對案件管轄權的移送。從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的規定看,幾乎所有的民事糾紛都存在兩個以上法院都可以管轄的情況,但為了有利案件審理和便於當事人訴訟,一般案件侵權案件以被告經常居住地的適用優先於住所地。如果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E. 民事訴訟法中,住所 和居所以及慣常居所,如何區分
住所是法律意義上的概念,一般是戶籍所在地的居所。
居所是實踐中的稱呼,就是指實際居住的場所。
慣常居所是指行為人有多個居所,而其經常居住的場所。
F.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哪些案件被告住所地法院有管轄權
沒有問題,告訴你法律規定,自己比較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二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G. 新《民事訴訟法》第224條:「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指的是哪一級法院啊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
把執行想成一般的民事糾紛即可,申請執行到法院立案,管轄依然是根據民訴法對管轄的規定來確定的。
H. 民事訴訟法中,住所 和居所以及慣常居所,如何區分
住所與居所不同。住所一般是戶籍所在地,居所是暫時居住地,版但是暫住不是短權時的意思,而是有預定期間(一般為一年以上的時間,但住院治病除外),在特定事物終了後即離去之意。
通常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住所,或住所不明,或在外國有住所在本國沒有住所,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就以其居所地為住所解決各種法律關系。根據民法通則,公民一起戶籍所在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經常居住地為住所。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住所地的確定關繫到受訴法院,財產執行法院等的確定,與公民利益有著密切的聯系。
(8)民事訴訟法住所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當事人不服一審法院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內向一審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審查一審法院移送的上訴材料及卷宗,符合條件,予以立案。
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一審法院申請執行,或者向二審法院告訴庭遞交書面申訴材料,申請再審。
I. 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管轄的規定下列了哪些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按照《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訴訟法原理,原告若要起訴一個人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得到被告方所在地法院起訴,也就是由被告住所地法院行駛一審管轄權。但為了避免特定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給原告行使訴權和法院審理案件帶來的諸多不便,《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做了例外規定。以下幾種情況原告得到自己的住所地法院起訴:
一、《民事訴訟法》第22規定了四種情況: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上述四類情形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了五種情形:
(一)被告一方被注銷城鎮戶口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確定管轄,也即是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二)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四)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五)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上述五類情形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