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的原告叫

訴訟法的原告叫

發布時間: 2021-01-08 05:18:06

① 民訴法對於當事人的稱呼可稱為起訴人或被起訴人嗎

不可以!意思雖然是清楚的,但稱呼是不規范的。

一、民事訴訟中回的當事人:一審答時: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1、原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其權益,因而使訴訟成立的人,稱為原告。

2、被告:與原告相對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權益,需要追究民事責任,並經法院通知其應訴的人,稱為被告。

3、第三人: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是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他人之間正在進行的訴訟的人是第三人。、

二、在第二審程序中,當事人稱為:上訴人、被上訴人。

三、在再審程序中,當事人適用一審的稱呼,仍然稱:原告、被告;

四、在執行程序中,當事人稱為:申請人、被申請人。

② 民事訴訟法規定原告是否可以一個以上

可以來
原告人數沒限制,只要是和源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就可以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③ 民事訴訟法中什麼叫正當當事人

當事人來,除原告和被告以外源,還包括共同訴訟人、第三人。所謂正當當事人是指就特定的訴訟,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成為原告或者被告,因而受本案判決拘束的當事人,因此又稱為當事人適格。

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當事人,僅指原告和被告。廣義上的當事人,除原告和被告以外,還包括共同訴訟人、第三人。

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包括形式上的當事人和實質上的當事人。形式上的當事人是純粹訴訟上的概念,與實體法律關系沒有聯系。而實質上的當事人,也稱為正當當事人,則是從實體法的角度觀察的結果,通常作為訴訟標的的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就是正當當事人。引起訴訟程序開始的當事人,只能是形式上的當事人。在司法實踐中,沒有形式上當事人概念便無法確定管轄法院,因為管轄根據與當事人的確定有直接關系。地域管轄中的一般原則——「原告就被告」就是指這種意義上的當事人。

④ 訴訟法中原告和被告的優勢和劣勢有哪些啊呵呵~

按說訴訟地位平等,談不上優劣勢。但是我國司法實踐中,被告地位比較被版動,尤其是刑事訴訟中。但也不能權說優勢劣勢的!樓主的命題是不是表述不清晰,或者是偽命題呢,呵呵~~如果想要得到滿意的答案還是補充一下問題吧!

⑤ 行政訴訟法中原告的訴訟請求可以是哪些情形呢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2條的受理范圍,即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有:撤銷之訴、確認之訴、變更之訴、賠償之訴、履行之訴等。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12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5)訴訟法的原告叫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⑥ 關於法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原告就被告。

這只是一般的民事案件,是按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原告所在地沒有管轄權,你提出管轄權異議,也會被駁回

⑦ 民事訴訟法原告就被告是根據什麼來定的

民事訴復訟中原告就被告是制依據的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⑧ 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原告起訴時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版民、法人權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⑨ 民事訴訟中原告與被告的主體資格分別是什麼

民事訴訟中的原告的主體資格是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一方當事人或單位(法人),即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其權益,因而使訴訟成立的個人或單位(法人);

民事訴訟中的被告的主體資格是相對於原告來說的,即被指明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責任,並經法院通知其應訴的個人或單位(法人)。

當事人訴訟資格為正當當事人或者合格的當事人,是指對於特定的訴訟可以自己的名義成為當事人的資格;民事訴訟主體是參與民事訴訟活動的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訴訟主體是人民法院、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9)訴訟法的原告叫擴展閱讀:

適格當事人就具體的訴訟作為原告或者被告進行訴訟的權能,稱為訴訟實施權。具有訴訟實施權的人即是適格的當事人;

提起訴訟的當事人未必是適格的當事人,法院只有針對適格當事人作出的判決才有法律意義,也只有正當當事人才受法院判決的拘束;對於不適格的當事人,應裁定駁回起訴或者更換。因此,當事人是否適格是法院作出有效判決的前提。

在刑事自訴案件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原告是認為被告人犯罪行為侵犯其正當權益的人。原告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對其請求進行審判,人民法院就案件審理後作出的裁判,對原告有約束力;

原告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原告,其訴訟行為應由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在訴訟中,原告依法享有一系列訴訟權利,並承擔法律規定的訴訟義務

⑩ 民事訴訟法原告就被告是根據什麼

1、可以在侵權行為地B縣法院起訴。
2、原告就被告是一個普遍性的原則,民訴第內二十一條是對這一原則的具容體解釋。第二十八條在侵權行為地是一個特別規定,在規定管轄范圍時可以依據特別規定,而不依普遍性原則。
3、你只針對管轄權的話,可以向B縣法院提管轄權異議,這種情況,在法定期間內寫個異議書遞交立案庭就可以了。假如說你問的是答辯理由的話,具體情況你也沒寫,我建議你可以從洪水的不可抗力上下文章。

熱點內容
三大條例全稱 發布:2025-10-07 18:28:02 瀏覽:109
勞動法98年 發布:2025-10-07 18:27:08 瀏覽:227
婚姻法什麼算過錯 發布:2025-10-07 18:24:09 瀏覽:799
大理律師馬 發布:2025-10-07 18:23:17 瀏覽:909
沒有道德的社會 發布:2025-10-07 18:14:06 瀏覽:27
泰安法院招聘 發布:2025-10-07 18:13:21 瀏覽:171
勞動法的各項規定 發布:2025-10-07 17:55:31 瀏覽:44
陝西省森林管理條例 發布:2025-10-07 17:46:54 瀏覽:700
護士條例實施時間 發布:2025-10-07 17:45:51 瀏覽:309
披著道德 發布:2025-10-07 17:44:11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