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最主要的勞動法法律

最主要的勞動法法律

發布時間: 2021-01-08 10:40:09

❶ 職業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是什麼

職業活動中最主要的法律是《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1)最主要的勞動法法律擴展閱讀:

《勞動法》基本原則:

一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兼顧用人單位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勞動法的立法宗旨。

二是按勞分配與公平救助相結合的原則。公平救助原則的實現以按勞分配原則的貫徹為基礎,只有真正貫徹按勞分配原則,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創造出更多、更豐富的物質財富,才能使公平救助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三是勞動者平等競爭與特殊勞動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勞動法》在堅持勞動者平等競爭原則的同時,也注重對特殊勞動者的勞動保護,使他們真正與其他勞動者處於平等的法律地位。四是勞動行為自主與勞動標准制約相結合的原則。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確立勞動關系之後,用人單位享有法律賦予的勞動管理權、勞動力分配自主權等。同時,國家制定勞動標准,明確規定勞動的基本條件,以制約用人單位的行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❷ 勞動法的內容大概包括哪些方面

勞動法的內容大概如下:

1.總則

2.促進就業

3.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4.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5.工資

6.勞動安全衛生

7.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8.職業培訓

9.社會保險和福利

10.勞動爭議

11.監督檢查

12.法律責任

13.附則

拓展資料: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勞動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廠使用9歲以下的學徒,並規定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同時禁止做夜班。十月革命後,1918年蘇維聲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勞動法典,並於1922年頒布了新的《蘇維埃勞動法典》。早在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合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條例》等一系列勞動法規

勞動法-網路

❸ 勞動法調整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關系是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調整范圍的規定,勞動法調整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其勞動者形成的勞動關系和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勞動者以勞動合同形成的勞動關系。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勞動者,不是通過訂立勞動合同而是通過其他形式而形成的勞動關系,就不由勞動法調整,而由其他法律(如公務員法)調整。
我國勞動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我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各種勞動關系也是都由國家直接調整,無論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還是企業工人,都是社會主義勞動者,其就業、工資、福利和退休待遇等等,基本上都由國家包起來,企業沒有勞動用工自主權,勞動關系直接表現為工人與國家的關系。因此,當時我國的勞動法律制度基本上是統一的。
但是,經過十幾年的改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我國的勞動關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企業進行了以推行勞動合同制為主要內容的勞動制度改革,在國家機關進行了以實行公務員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幹部制度改革。國家對企業勞動關系的調整方式,逐步從過去的直接調整改為間接調整,對公務員勞動關系則仍然實行直接調整。這樣,我國的勞動關系實際上已經形成有明顯不同的兩大類:一類是國家公務員勞動關系,一類是合同勞動關系。

❹ 如何理解勞動法的法律地位

勞動法的地位是指勞動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處於何種法律地位的問題,即是否為內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容。
法律部門的劃分主要取決於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和內容,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關系,這種關系具有區別於法律所調整的其他社會關系所特有性質,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內容也有其特點,它不僅包括經濟方面的內容,而且也包括政治方面的內容、文化方面的內容、人身保護方面的內容等。勞動關系的特殊性質和特定內容,使得勞動法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個獨立部門。

❺ 我國有幾部勞動法

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辦法;職業培訓制度;社會保險與福利制度;勞動爭議的解決程序;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以及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等。此外,還包括工會參加協調勞動關系的職權的規定。以上內容,在有些國家是以各種單行法規的形式出現的,在有些國家是以勞動法典的形式頒布的。勞動法是整個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部門。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頒布

2.失業保險條例 1999年1月22日頒布

3.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辦法 2000年頒布

4.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1992年4月3日頒布

5.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年8月29日頒布

6.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2000年10月31日頒布

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1999年頒布

8.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頒布

9.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92年4月3日頒布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全文) 2002年頒布

11.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1982年頒布

12.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13.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的規定 1996年頒布

14.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 1994年10月22日頒布

15.關於印發《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的通知 1994年頒布

16.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 1993年4月12日頒布

17.關於頒發《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的通知 1994年頒布

18.關於印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 1994年12月3日頒布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1953年01月26日頒布

20.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1993年6月11日頒布

21.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 1994年頒布

22.工傷保險條例 2003年4月16日頒布

23.爆炸危險場所安全規定

24.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 2003年5月19日頒布

25.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1994年頒布

26.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 1996年頒布

27.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 1996年頒布

28.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29.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1988年6月28日頒布

30.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

31.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2001年4月21日頒布

32.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 1990年3月22日頒布

33.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34.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 15603-1995 )

35.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 1982年頒布

36.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 1996年頒布

37.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38.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規則 1994年頒布

39.工傷認定辦法 2003年9月18日頒布

40.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2003年9月18日頒布

41.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2003年9月18日頒布

42.小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實施指南 2003年9月30日頒布

43.生產力促進中心管理辦法 2003年12月15日頒布

44.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2004年1月13日頒布

45.集體合同規定 2003年12月30日頒布

46.最低工資規定 2003年12月30日頒布

47.電力安全生產監管辦法 2004年3月9日頒布

48.商務部關於印發《外派勞務培訓管理辦法》的通知 2004年2月16日頒布

49.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 2004年8月16日頒布

50.安全評價機構管理規定 2004年10月20日頒布

51.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2004年11月1日頒布

52.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 2004年12月28日頒布

53.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 2005年1月10日頒布

54.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農民投勞管理暫行規定 2004年12月29日頒布

55.國有煤礦瓦斯治理安全監察規定 2005年1月6日頒布

56.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 2005年7月27日頒布

57.安全評價人員資格登記管理規則 2005年8月31日頒布

58.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2005年9月14日頒布

59.煤礦安全培訓監督檢查辦法(試行) 2005年9月26日頒布

60.煤礦隱患排查和整頓關閉實施辦法(試行) 2005年9月26日頒布

61.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試行) 2005年9月26日頒布

62.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 2005年8月27日頒布

63.重大事故隱患管理規定

6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草案) 2005年8月27日頒布

65.《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年6月29日頒布

66.女職工保健工作暫行規定

67.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規定 1994年8月11日頒布

68.國家體育總局機關治喪工作管理規定 2006年6月28日頒布

6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005年1月1日頒布

70.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9月2日頒布

7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產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2.民用爆炸物品銷售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3.民用爆炸物品生產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4.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5.安全生產標准制修訂工作細則 2006年10月20日頒布

76.優化失業保險經辦業務流程指南 2006年9月11日頒布

77.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安全監理規定 2006年11月2日頒布

❻ 中國目前的勞動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勞動法的表現形成:
(一)憲法: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訂和修版改、並監權督實施。
(二)勞動法律:即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依據憲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等。
(三)勞動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即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依據憲法和法律,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勞動法文件,通常稱為條例、規定、辦法等,如《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等等。
(四)地方性勞動法規:即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情況下,制定和發布的地方性的規范性過去性文件。
(五)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即由國際勞工組織會員國締結的協約。
(六)有關法律規范的正式解釋:即對法律規范的含義和目的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說明。

❼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是同一部法律嗎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相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內總稱。勞動法是容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部門。

勞動合同法,是指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上的勞動合同法就是指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就兩者的關系來看,勞動合同法是勞動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法除了包括勞動合同法以外,還包括勞動就業法、勞動條件法、勞動保護法、勞動爭議處理法、勞動監察法等等。就兩者的關系來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屬於普通法和特別法的關系。所謂普通法,是指在一般范圍內適用的法律,其效力具有普遍性;特別法,是指在特定范圍內適用的法律,其效力僅僅及於特定身份的人或者事。一般而言,在法律的適用上面,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也即對於《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都有規定的,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而《勞動法》有規定的,則適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❽ 勞動法相關法律

勞動合同法相關法律法規文件匯編(2008年修訂版)》主要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等。
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2008年9月1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年3月25日)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11月1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年12月14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7年12月14日)
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1994年11月14日)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1994年12月1日)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1994年12月3日)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1994年12月6日)
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1994年12月14日)
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1995年5月10日)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節選)(1995年8月4日)
最低工資規定(2004年1月20日)
集體合同規定(2004年1月20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2003年5月30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勞動關系處理辦法(2003年7月31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關於開展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工作的意見(2006年8月17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建立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的通知(2006年12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年4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6年8月14日)
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2008年9月18日)

❾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主要有哪些

用人單位違法勞動合同法的法律責任:請看勞動合同法第七章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十條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一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八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第八十六條 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第八十九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二條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三條 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四條 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五條 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違法行使職權,給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❿ 勞動法成為獨立法律部門的根源在於什麼

B、國家對僱用關系的干預。

勞動法,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

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10)最主要的勞動法法律擴展閱讀: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1、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2、保護勞動者原則。

與基本原則的特點相適應,統治階級往往通過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來對基本原則進行規定。憲法是勞動法基本原則的法律淵源。憲法與部門法是母法與子法的關系,勞動法也和其他部門法一樣,必須以我國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為依據。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案例解讀本6 發布:2025-10-07 17:00:25 瀏覽:960
依法治國案例分析 發布:2025-10-07 16:59:29 瀏覽:417
民法總論鄭雲瑞pdf 發布:2025-10-07 16:59:14 瀏覽:602
新的婚姻法八條規定 發布:2025-10-07 16:52:47 瀏覽:935
反射區條例 發布:2025-10-07 16:41:44 瀏覽:279
居委會法律援助通知 發布:2025-10-07 16:22:46 瀏覽:796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八條 發布:2025-10-07 16:22:46 瀏覽:566
深圳法官3億現金 發布:2025-10-07 16:10:55 瀏覽:777
幹部人事檔案條例 發布:2025-10-07 16:07:00 瀏覽:188
民間借錢條例 發布:2025-10-07 15:56:51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