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33條釋義
發布時間: 2021-01-08 12:42:28
❶ 如何理解《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3條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33條第2款規定:復議機關不受理復議申請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此條規定產生了兩種理解分歧。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具備該條第2款規定的條件, 行政相對人就可以對原具體行政行為 《解釋》第立2條規定: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當事人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復議機關為被告。該條規定並非僅指非復議前置的案件,也包括復議前置的案件,即無論是復議前置還是非復議前置的案件,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出復議決定,當事人均可以對原具體行政行為或者不作復議決定的糾紛依法提起訴訟。 根據《解釋》第33條第1款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申請復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申請復議直接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規定,當事人對復議機關的不予受理決定不服而起訴的,如果復議為前置條件的,未經復議的當事人只能對不予受理決定提起訴訟,不能對原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如果屬非復議前置程序的,當事人在法定起訴期限內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因此,在適用《解釋》第33條第2款的規定時,應當注意該條第1款的規定。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