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搜集無罪證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調取證據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第三十六條 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第三十九條 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第四十二條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第四十三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並且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四十四條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對於涉及國家秘密的證據,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1)刑事訴訟法搜集無罪證據擴展閱讀:
1、根據訴訟的內容和形式不同,訴訟活動可以具體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部分。其中,刑事訴訟是指審判機關(人民法院)、檢察機關(人民檢察院)和偵查機關(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等)在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訴訟活動。
2、證據的保全,是指由司法機關依法收存、固定證據資料以保持其真實性和證明力的措施。當訴訟上可作為證據的資料有消失或日後難以取得的可能時,司法機關可依訴訟參加人的申請或依職權,預先採取保全措施,以保證證據的真實性。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司法機關有權採取各種措施收集、調取證據,對於扣押的物品、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
2. 《刑事訴訟法》規定,嚴禁什麼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嚴禁刑訊逼供
《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版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權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3. 刑事訴訟中法院調查核實證據的法條依據在哪
刑事訴訟中法院調查核實證據的法條依據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的《第五章證據》中,法院調查核實證據主要依照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和第五十六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第五十四條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第五十六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4. 犯罪嫌疑人不能提供證明自己無罪的證據時,應當其無罪正確嗎
犯罪嫌疑來人不能提供證明自己無自罪的證據時,應當其無罪是錯誤的,因為看要看控方是否有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證據。在雙方都沒有證據能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的情況下,才可以宣判無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
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4)刑事訴訟法搜集無罪證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五條公安機關對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進行偵查,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材料。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對符合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依法逮捕。
第一百一十六條公安機關經過偵查,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案件,應當進行預審,對收集、調取的證據材料予以核實。
5.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幾條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十六條:
1、《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全款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2、《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全款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3、《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全款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4、《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全款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5、《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6、《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全款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7、《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全款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8、《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全款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全款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10、《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全款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11、《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全款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12、《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全款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1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13、《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全款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14、《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5、《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全款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16、《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全款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5)刑事訴訟法搜集無罪證據擴展閱讀
證據種類:
1、書證、物證
是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物證是用於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
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
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2、證人證言
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
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3、當事人的陳述
是指當事人向執法人員所作的關於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
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並製作詢問筆錄;同時,行政機關對於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4、「被害人陳述」
是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就受害情況及案件的有關其他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所作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與辯解」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本人的犯罪行為向司法機關所作的供述,或稱口供,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認自己有犯罪行為或者承認犯罪,但認為應當減輕處罰、免除處罰所作的辯解。
6、視聽資料
是指能夠作為證據的錄音、錄像、電腦儲存的數據等,是一種被固定、被保全的證據。它比較可靠,更接近於真實情況。但是視聽資料必須經過審查,才能認定作為證據。
7、鑒定意見
是鑒定人運用自己具有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專門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鑒別和判斷。它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如法醫鑒定、指紋鑒定、筆跡鑒定、化學物品鑒定、精神病鑒定等。
8、現場筆錄
是書證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在現場,對當場實施行政處罰的現場情況的記錄。如交通民警對違反交通管理的司機進行罰款,交通民警開具的罰款單據。
又如工商管理人員對這反工商管理的個體商販進行處罰時,現場記明其違法事實、沒收商販的違法物品的數量、質量等情況。
現場筆錄上應當有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的簽名。現場筆錄可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行政訴訟法將其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以防止在訴訟中出現「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情況。
9、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
是指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或者專門人員為了解案件的事實,對事實發生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如查處非法出版物,執法人員對該出版物的印刷場所進行勘驗、檢查,對印刷的非法出版物或者印刷工具進行勘驗、檢查等。
勘驗應當製作筆錄,勘驗筆錄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是一種獨立的證據。
10、電子數據
是電子化技術形成的文字,數字等等,如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等;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4日發布的一份司法解釋顯示,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11、視聽資料
是以模擬信號的方式在介質上進行存儲的數據,例如錄像、錄音資料等等。
6. 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收集證據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收集證據的基本原則是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
第五十二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6)刑事訴訟法搜集無罪證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第五十六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7. 刑事訴訟法無罪判決的規定是怎樣的
《刑訴法》關於判決(含無罪判決)的規定如下:
第一百九十五條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8. 刑事訴訟法》規定,嚴禁什麼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嚴禁」刑訊來逼供」收集證據。
《刑自事訴訟法》第五十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9. 無罪證據收集具體怎樣做 有哪些范圍類別
因故意犯罪或者職務過失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受過開除公職處分的,以及被撤銷鑒定人登記的人員,不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7、鑒定的相關制度
(1)偵查機關根據偵查工作的需要設立的鑒定機構,不得面向社會接受委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不得設立鑒定機構。
各鑒定機構之間沒有隸屬關系;鑒定機構接受委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不受地域范圍的限制。 鑒定人應當在一個鑒定機構中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2)在訴訟中,對本決定第二條所規定的鑒定事項發生爭議,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列入鑒定人名冊的鑒定人進行鑒定。鑒定人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由所在的鑒定機構統一接受委託。
(3)鑒定人和鑒定機構應當在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註明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鑒定人應當依照訴訟法律規定實行迴避。
(4)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責制度。鑒定人應當獨立進行鑒定,對鑒定意見負責並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多人參加的鑒定,對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註明。 在訴訟中,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5)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尊重科學,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在刑事訴訟中,下列哪些材料不得作為鑒定結論使用?
A.材料甲,系被害人到醫院就診時醫生出具的診斷證明
B.材料乙,蓋有某鑒定機構公章,但簽名人系被撤銷鑒定人登記的人員
C.材料丙,由具有專門知識但因職務過失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張某作出
D.材料丁,經依法登記的司法鑒定機構指定的鑒定人王某作出
答案:ABC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哪些情況需要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或者出具證明文件?
A.某被害人對公安機關的輕傷鑒定不服,要求重新鑒定 B.犯罪嫌疑人的父親提出犯罪嫌疑人患有精神病要求進行鑒定 C.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提出自己患有嚴重疾病要求取保候審 D.正在服刑的罪犯提出自己患有嚴重疾病,要求監外執行
答案:ABD
案 例 :鑒定結論
【案情】在一起重大責任事故案件中,某公安局消防科出具了如下鑒定結論:「……某甲在生產中一貫不負責任。3月31日晚,他在鍋爐房值班時,竟擅離職守,上街吃面條,買香煙,長達一個半小時不在生產崗位,致使鍋爐房溫度失去控制,因而引起火災…」鑒定人:某公安局消防科(公章)2000年4月15日。
問:上述鑒定結論能否作為證據使用?
【評析】鑒定結論是公安司法機關為了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指派或者聘請具有相關專門知識或者技能的人,進行鑒定後所作的書面結論。鑒定結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必須就案件的專門問題進行鑒定;二是必須由具有解決解決有關專門問題的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並寫出書面結論,由鑒定人本人簽名。
本案中的鑒定結論違反了上述規定:(1)本案需要鑒定的專門問題是引起火災的原因。本案中,鑒定結論並沒有從科學上來回答引起火災的原因這個專門問題,而是從規章制度上對某甲的行為一般地進行法律評價。鑒定結論中所謂的「一貫不負責任」、「擅離職守」顯然屬於法律問題,超出了鑒定結論內容所應有的范圍。(2)鑒定人應當是具有專門知識的自然人而不是單位,鑒定結論應當由進行鑒定的人簽名。本案的鑒定結論卻是由某公安局消防科簽章,顯然不合法。
案 例 :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案情】某甲毆打某乙。縣人民醫院診斷為:顱骨骨折,外傷性左側面神經周圍性癱瘓。縣人民法院根據縣人民醫院的病情診斷書,認定某甲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判處其有期徒刑5年。問:縣人民醫院的病情診斷書能否作為鑒定結論使用?
【評析】鑒定結論是公安司法機關為了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指派或者聘請具有相關專門知識或者技能的人,進行鑒定後所作的書面結論。病情診斷書是醫生對病人的病情診斷以後做的書面記載。進行鑒定是一種訴訟行為,必須遵守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診斷是醫療行為,必須遵守醫療活動的相關規則。這兩者是不一致的。醫生出具的診斷證明書可以反映傷害情況,但醫生是根據職業的要求而不是受公安司法機關的聘請對案件的專門問題進行鑒定,因此,它不是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不能作為鑒定結論使用。
七、 勘驗、檢查筆錄
1、勘驗、檢查筆錄是指公安司法人員對與案件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屍體進行勘查、檢驗時就所觀察、測量的情況所作的實況記載。包括文字記錄、現場繪圖和現場照相、攝像等方法。
2、勘驗、檢查筆錄主要有以下幾種:
(1)現場勘驗筆錄,即在勘驗活動中形成的對於犯罪現場所作的實況記錄。
(2)屍體檢驗筆錄,即對屍體進行檢驗而形成的對於屍體所作的實況記錄。
(3)物證檢驗筆錄,既對物證進行檢驗從而形成的對物證的性質、特徵、存在狀態等的實況記錄。
(4)人身檢查筆錄,對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等的人身進行檢查從而形成的對人身某些特徵、傷害情況、生理狀態等的實況記錄。
(5)偵查實驗筆錄,為驗證在某種條件下某一事件或現象是否發生、過程及後果如何,往往需要進行偵查實驗,即與與案件相同的條件下實驗性地重演該事件。由此形成偵查實驗筆錄並非獨立的證據種類,人們通常把它歸到勘驗、檢查筆錄這一大類中去。
3、勘驗、檢查筆錄是一種獨立的訴訟證據,它與物證、書證和鑒定結論有明顯的區別:
(1)勘驗、檢查筆錄與物證的區別。勘驗、檢查筆錄屬於廣義的「物證」即實物證據,但不同於狹義的物證。勘驗、檢查筆錄可能記載有關物證的情況,但它並非物證本身,而只是反映物證的情況和保全物證的一種方法。它不是在案發中形成的,而是在案件發生後由公安、司法工作人員製作的。物證則是在案件發生過程中使用或者形成的各種物品、痕跡。
(2)勘驗、檢查筆錄與書證的區別。勘驗、檢查筆錄雖然以其內容來證明有關案件事實,似乎與書證的證明機理相同,但它與書證存在本質的差別。書證一般形成於案件發生之前或發生過程中,收集、提供者具有多元化特徵,既包含公安司法人員,也包含當事人、證人等。勘驗、檢查筆錄則形成於案件發生之後,其製作者具有特定性,是公安、司法人員。
(3)勘驗、檢查筆錄與鑒定結論的區別。首先,勘驗、檢查筆錄與鑒定結論製作者不同:勘驗、檢查筆錄製作者是公安司法人員,而鑒定結論的製作者是鑒定人。其次,勘驗、檢查和鑒定運用的方法不同:勘驗、檢查是運用感官或器材直接觀察和測量,只是一種觀察和記錄;鑒定結論則是運用鑒定人的專門知識對某種特定事物進行鑒別、分析後所得出的一種判斷,屬於「意見證據」。
4、審查勘驗、檢查筆錄的主要方法
在訴訟活動中,對於公安司法人員辦案人員製作的勘驗、檢查筆錄需要進行甄別,勘驗、檢查和製作筆錄都是人為的活動,難免受到主觀條件或者客觀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疏忽、產生偏差。因此,只有經過審查判斷並查證屬實以後,才能將勘驗、檢查筆錄當作定案的根據。審查勘驗、檢查筆錄的主要方法是:
(1)審查勘驗、檢查和製作筆錄的活動是否合法。
(2)審查勘驗和檢查的對象是否完整、有無偽裝、偽造。
(3)審查勘驗、檢查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責任心。
(4)審查勘驗、檢查筆錄的內容是否真實。
八、視聽資料
1、視聽資料是載有能夠證明有關案件事實的內容的錄音磁帶、錄像帶、電影膠片、電子磁碟及其所載的的音響、活動影像和圖形,以及電子計算機所儲存的音響、活動影像和圖形。
2、視聽資料的特點
當前,我國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都已經將視聽資料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種類。視聽資料的特殊性在於:
(1)它表現為載有一定科技成分的載體;
(2)它具有高度的准確性和逼真性,只要收集的對象本身沒有錯,錄制設備沒有故障,錄制的方法得當,錄制的音響、圖像、儲存的數據就能夠相當准確地反映與案件有關的事實,失真的可能性較小;
(3)它具有動態直觀性,其所記錄的音響、影像往往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4)視聽資料一旦被偽造,不易分辨、甄別;
(5)視聽資料的形成、運用和審查判斷往往都需要依賴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它在司法領域的運用具有決定意義。由以上特點可以看出,視聽資料就其表現形式和證明作用來說與一般書證存在較大差距。因而,視聽資料列為一種獨立的證據種類,是較為適宜的。
3、視聽資料的之類
按照表現形式的不同,我們可以把視聽資料列為以下幾種:
(1)錄音資料
(2)錄像資料
(3)電影資料
(4)電子計算機或者電子磁碟儲存的資料
4、視聽資料的審查
盡管視聽資料是運用科技手段製作的證據,比其他證據有較強的客觀性,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錄音帶、錄像帶容易沖洗、消磁、剪輯、編纂等等,電子計算機和電子磁碟容易受到「計算機病毒」的侵害或者變換輸入、輸出的數據。因此,對視聽資料必須進行認真的審查判斷。其主要方法是:
(1)審查視聽資料的來源。
(2)審查視聽資料的製作過程是否科學、合法。
(3)運用技術手段審查視聽資料是否真實。
(4)審查製作視聽資料的設備是否先進和完備,製作時的環境和條件。
(5)審查視聽資料的內容是否真實可信。
某市公安機關根據商場電子監視系統拍攝的圖像資料破獲一盜竊團伙,收繳贓款8萬余元,並繳獲金、銀首飾及CD機、電視劇錄象帶等贓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現金、CD機、首飾屬於物證B.電子監視系統拍攝的圖象資料屬於視聽資料C.電視劇錄象帶屬於視聽資料D.監視系統拍攝的圖象資料屬於勘驗筆錄,電視劇錄象帶屬於視聽資料
答案:AB
第三節 刑事證據的分類
刑事證據的分類,是指在理論上按照不同的標准將刑事證據劃分為不同的類別。
證據分類與證據種類不同,前者是在理論上所做的劃分,不具有法律效力;證據種類則由法律加以規定,具有法律效力,不屬於法定證據種類內的證據,屬於形式不合法的證據。
一、原始證據和傳來證據
根據證據的來源不同,可以把訴訟證據劃分為原始證據和傳來證據。
原始證據是指直接來源於案件事實的證據,即通常所說的第一手材料。
傳來證據又稱派生證據、第二手證據,指不是直接來源於案件的事實,而是通過原始證據派生出來的證據。凡是從原始出處以外的其他來源,即不是從第一來源直接獲取的證據,都是傳來證據。
一般地說,原始證據比傳來證據可靠,因為證據經過轉述、傳抄和復制,往往產生偏差,其真實性和准確性就會隨之降低。經驗表明,證據最終衍生的中間環節越多,就越有可能存在更大大偏差。
二、有罪證據和無罪證據
根據證據對案件事實的證明作用,可以將證據分為有罪證據和無罪證據。
有罪證據,是指能夠證明犯罪事實存在,並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了該犯罪事實的證據。
無罪證據,是指能夠證明犯罪事實不存在,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
根據證據對案件事實的證明作用,還可以對刑事證據作其他劃分,如:按照證據是否有利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將其劃分為有利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證據和不利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證據。凡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及有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情節的證據,都是有利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證據;凡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罪重以及有從重處罰情節的證據,都屬於不利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證據。又如按照同樣的標准,把證據分為控訴證據和辯護證據:由控訴方提出、用以控訴的證據為控訴證據;由辯護方提出、用以辯護的證據則為控訴證據。
下列案件能夠作出有罪認定的是哪一選項?
A.甲供認自己強奸了乙,乙否認,該案沒有其他證據
B.甲指認乙強奸了自己,乙堅決否認,該案沒有其他證據
C.某單位資金30萬元去向不明,會計說局長用了,局長說會計用了,該案沒有其他證據
D.甲乙二人沒有通謀,各自埋伏,幾乎同時向丙開槍,後查明丙身中一彈,甲乙對各自犯罪行為供認不諱,但收集到的證據無法查明這一槍到底是誰打中的
答案: D
三、言詞證據和實物證據
根據證據的表現形式、存在狀況、提供方式,可以把證據分為言詞證據和實物證據。
1、言詞證據又被稱為「人證」,是人和記載人的言詞之書面材料為材料的證據。包括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
2、實物證據是廣義的「物證」,又被稱為「環境證據」、「情狀證據」,是以痕跡、物品為材料的證據,既包括犯罪的工具、贓物等物品和犯罪留下的痕跡,也包括對案情有證明意義的書面文件等。
下列哪些選項屬於實物證據?
A.殺人案中現場勘驗筆錄
B.貪污案中證明貪污數額的賬冊
C.強奸案中證明被害人精神狀態的鑒定結論
D.傷害案中證明傷害發生過程情況的監控錄像
答案:ABD
四、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
根據證據與案件的主要事實的證明關系,可以將證據劃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所謂案件的主要事實,是指:(1)犯罪事實業已發生;(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了該犯罪行為。兩者共同構成「案件的主要事實」。
直接證據是指能夠獨立地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證據。凡是直接證明犯罪事實是否存在,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的證據,都是直接證據。直接證據是案件主要事實的直接反映,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都有可能是直接證據。原則上,一個直接證據經過查證屬實後,就可以對案件主要事實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結論。
間接證據是指不能單獨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而需要與其他證據相結合並經過推理才能證明有關案件事實的證據。間接證據具有互相依賴的特性,任何一個間接證據本身都沒有單獨的證明作用,因此必須依賴其他證據,並與其他證據結合起來才能發揮證明作用。
運用間接證據定案,必須遵守以下規則:
(1)每個間接證據都應當查證屬實。
(2)每個間接證據與案件事實存在客觀聯系,能夠實質上起到證明有關案件的某一事實的作用。
(3)各個間接證據之間應當互相銜接,構成一個完整的證據證明體系,即案件事實都有相應的證據加以證明。
(4)依據所有的間接證據對案件主要事實得出的結論必須是唯一性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下列哪一種證據屬於直接證據?
A.韓某殺人案,證明被告人到過案發現場的證人證言
B.馬某盜竊案,被害人陳某關於犯罪給自己造成物質損害的陳述
C.高某放火案,表明大火系因電器短路引起的錄像
D.吳某投毒案,證明被告人指紋與現場提取的指紋同一的鑒定結論
答案:C
甲致乙重傷,收集到下列證據,其中既屬於直接證據,又屬於原始證據的是哪一項?
A.有被害人血跡的匕首
B.證人看到甲身上有血跡,從現場走出的證言
C.匕首上留下的指印與甲的指紋同一的鑒定結論
D.乙對甲傷害自己過程的陳述
答案:D
五、主證據和補強證據
根據證據的作用和一方對另一方的擔保依賴關系,可以將訴訟證據劃分為主證據和補強證據。
主證據,又稱主要證據、實質證據,是指基於證據本身的特殊性質,需要其他證據增強或者擔保其證明力方得作為認定案件主要事實的根據的訴訟證據。
補強證據的作用乃在於通過證據的相互印證作用而增強或擔保主證據的證明力。
補強證據的一般規則是:
1.補強證據應有獨立來源,即補強證據應當有著與主證據不同的來源,能夠與主證據做實質性分離,而不能由主證據產生,否則無法起到增強或者擔保主證據的證明力的作用;
2.補強證據與主證據應有共同的證明對象,如被害人報案時所做的陳述與被告人的供述都具有證明案件實體法事實的作用;
3.補強證據應當能夠與主證據相互印證,如無法印證,當然不能具有增強或者擔保主要證據的證明力的功能。
李某在法庭上作證說,他曾聽徐某講述其如何殺害高萊的經過。李某向法庭提供的證言,屬於證據分類中哪些證據?A、傳來證據B.直接證據C.有罪證據D.言詞證據
答案:ABCD
下列證據中,既屬於直接證據又屬於原始證據的有哪些?
A.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向偵查人員所作的有關犯罪過程的供述 B.偵查人員在現場提取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紋 C.被害人關於劉某搶劫其錢財的陳述 D.沾有血跡的殺人凶器
答案:AC
被害人在臨死前向搶救他的醫生魏某講述了遭受犯罪分子侵害的事實,在訴訟過程中醫生魏某就該情況向司法機關作證。根據刑事訴訟證據的分類理論,醫生魏某的證言屬於什麼類型的證據?
A.言詞證據、原始證據、直接證據、有罪證據B.言詞證據、傳來證據、直接證據、有罪證據
C.言詞證據、原始證據、間接證據、無罪證據D.實物證據、傳來證據、直接證據、有罪證據
答案B
公安機關勘驗殺人現場時,提取了插在被害人胸部上的一把匕首。從證據分類的角度看,該匕首屬於下列哪種分類?
A.原始證據、直接證據 B.傳來證據、間接證據
C.實物證據、直接證據 D.原始證據、間接證據
答案D
【案情】農民張光理突然死亡,群眾反映可能是張的妻子吳月菊與姦夫錢大江害死的。偵查中獲得以下證據材料:
1.吳月菊供認:因同錢大江通姦,為達到與錢結婚的目的,曾與錢多次謀劃殺張。那天,張光理的父母去親戚家喝酒未歸,深夜,趁張熟睡之際,錢大江用釘錘猛擊張的頭部,將張打死。……
2.錢大江的交代(與吳月菊的供認基本一致)。
3.張光理的父母說:張光理死的當天,我們不在家,不知是怎麼死的,聽吳月菊說是從樓上摔下跌死的。
4.鄰居甲、乙、丙一致證明:吳、錢通姦是人所共知的事,張光理的父母也可能知道,但他們為人老實,怕當幹部的錢大江報復,所以不敢聲張。
5.經鑒定,確認屍體頭部兩處凹形骨折與吳交出的釘錘形狀完全吻合。
問:上列證據是控訴證據還是辯護證據?是原始證據還是傳來證據?是直接證據還是間接證據?
【評析】根據證據理論分類的各種標准,結合本案的具體情況,上列證據分別是:
1.吳月菊的供認:控訴證據、直接證據、原始證據。
2.錢大江的交代:控訴證據、直接證據、原始證據。
3.張光理的父母的證詞:辯護證據、直接證據、傳來證據。
4.鄰居甲、乙、丙的證詞:控訴證據、間接證據、原始證據。
5.鑒定結論:控訴證據、間接證據、原始證據。
第十章 刑事訴訟證明
第一節 證明的概念
訴訟證明通常是指當事人提出證據表明自己的訴訟主張為真實的訴訟活動。
刑事訴訟證明是指檢察人員或當事人及其委託的辯護人、代理人向法庭提出證據表明犯罪是否發生、誰是犯罪分子、罪責輕重以及其他有關案件事實的主張為真實的訴訟活動。
第二節 證明對象
一、刑事證明對象的概念
刑事訴訟的證明對象,又稱待證事實、要證事實,是指應當提出證據加以證明的指控犯罪事實和與案件有關的其他事實。
作為證明對象的事實,是切實需要提出證據加以證明的那些事實,如被指控的犯罪事實中屬於犯罪構成要件的事實,就屬於「應當提出證據加以證明」 的事實。
在刑事訴訟中預先確定證明的對象,其目的在於明確劃定證明的范圍,使承擔證明責任者有針對性地進行訴訟證明,減少盲目性;證明對象也對偵查部門和審查起訴部門確定偵查目標和審查范圍具有重要意義。
二、證明對象的范圍
刑事證明對象包括三類事實:第一類為實體法事實,乃是由刑事實體法所規范的事實,包括犯罪構成要件事實和其他實體法事實;第二類為程序法事實,乃是由刑事程序法所規范的事實。第三類其他事實,指實體法事實、程序法事實以外需要加以證明的對於裁判案件有重要意義的事實。
1、 實體法方面的事實
A、實體法事實包括有關犯罪構成要件的事實
這部分事實是指對確認指控犯罪能否成立具有法律意義的由實體法所規范的事實,即與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粗略地說,實體法事實一般包含「七何」要素或者「七w」要素,即何人、(who) 、何時(when)、何地(where)、如何實施犯罪(how)、為何(why)、侵犯何種對象(WHICH)、造成何種後果(WHAT)。具體而言,包括:
(1)犯罪事實是否已經發生。
(2)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實施了該犯罪行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該行為是否符合刑事實體法所確定的構成該犯罪的主觀要素,即是否存在法律所要求證明的故意或者過失。
(4)犯罪過程,包括犯罪時間、地點、作案手段、方法、動機和目的等。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無依法應當從重、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情節。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無責任能力及責任能力大小。
(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依法應否追究刑事責任
B、作為從重、加重或者從輕、減輕、免除刑事處罰的事實
法定從重的有:主犯、累犯、姦淫不滿14歲的幼女、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走私等。
法定加重的有:服刑罪犯逃跑後又犯罪的;服刑罪犯或者勞教人員對舉報人、被害人和有關司法人員行凶報復的等。
應當或者可以從輕、減輕、免除刑事處罰的事實有:未遂犯、中止犯、從犯、脅從犯、犯罪後自首等。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個人情況和犯罪後的表現
D、排除行為違法性、排除行為可罰行、排除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的事實。
2、程序法事實
程序法事實是對解決訴訟程序問題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主要包括關於迴避的事實,影響採取某種強制措施的事實,違反法定程序的事實,關於耽誤訴訟期限是否有不能抗拒的原因和其他正當理由的事實等。
這部分事實是指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引起爭議的由刑事程序法所規范的事實。由於程序法事實關繫到訴訟行為是否正確、是否合法,這些事實是否得到證明,不僅關繫到實體法事實是否存在及其真偽問題,而且關繫到裁判是否正確的問題,因此,程序法事實也往往成為訴訟中的證明對象。
當發生爭議時需要以證據加以證明的程序法事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某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應當採取某種強制措施的事實。
(2)有關迴避方面的事實。
(3)關於訴訟期限是否超越法律規定的事實。
(4)證據合法性事實。取證行為是否合法引起爭議時,往往需要以一定的證據加以證明。
(5)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方面的事實,剝奪或限制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事實引起爭議時,往往需要以一定的證據加以證明。
(6)其他違反法定程序的事實。
(三)其他事實。
(1)外國法。訴訟涉及的某些外國法不為法官所通曉之時,需要提出相應的證據(如法規文本)加以證明。
(2)某些地方法規不為法官所通曉之時,需要提出相應的證據(如法規文本)加以證明。
(3)某些地方習慣不為法官所通曉之時,需要提出相應的證據加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