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第四十二條內容

勞動法第四十二條內容

發布時間: 2021-01-09 00:39:12

❶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勞動法抄》第44條:

有下襲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1)勞動法第四十二條內容擴展閱讀:

「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是指與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工作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工作日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一般每天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需要時,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

「休息日」是指公休假日,即周六和周日;若勞動者的休息日採取輪休制,則以其輪休之日為休息日。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單位在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作的,應首先安排補休,補休時間應等同於加班時間,不能補休時,才可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

「法定休假日」包括新年1天(1月1日),春節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勞動節3天(5月1日、2日、3日),國慶節3天(10月1日、2日、3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一般不安排補休。

❷ 勞動法中第四十二條第二款怎麼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的的規定,主要是說,遇到生產設回備、交通運輸線路、公答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搶修時,加班不受每晚最多加班三小時的限制。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❸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三款項

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解讀】
根據勞動部1994年頒專布的《企業職工屬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的規定,所謂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醫療期一般為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以勞動者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為標准計算具體的醫療期。有幾類標准: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的第七條規定,企業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醫療期滿,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並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❹ 體檢:如何理解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

按照2002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職業病是指企業、事專業單位和個體屬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它包括九大類,分別是:

1. 職業中毒。有鉛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2. 塵肺。有矽肺、煤工塵肺等。

3. 物理因素職業病。有中暑、減壓病等。

4. 職業性眼病。有化學性眼部燒傷、電光性眼炎等。

5. 職業性耳鼻喉疾病。有雜訊聾、鉻鼻病。

6. 職業性腫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癌,聯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7. 職業性傳染病。有炭疽、森林腦炎等。

8. 職業性皮膚病。有接觸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9. 其他職業病。有化學灼傷、金屬煙熱等。

對職業病的診斷,應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

❺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有哪些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其他情形是指指《工會法》第五十二條以版及《集體合同規權定》第二十八條規定的情形,以及為以後的法律制定、修改和完善做進一步說明。

《工會法》第52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恢復其工作,並補發被解除勞動合同期間應得的報酬,或者責令給予本人年收人二倍的賠償: (一) 職工因參加工會活動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 工會工作人員因履行本法規定的職責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

集體合同規定第二十八條職工一方協商代表在其履行協商代表職責期間勞動合同期滿的,勞動合同期限自動延長至完成履行協商代表職責之時,除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一)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的;
(二)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三)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職工一方協商代表履行協商代表職責期間,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不得調整其工作崗位。

參考資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法律法規信息庫

❻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項的立法精神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第二項規定,已經開始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關系終版止。就是說:到了退休權年齡就可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並沒有剝奪了退休人員的勞動權,退休人員還可以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以自願參加家庭、社會等各種勞動。
勞動合同法保護的是勞動者的權益,退休人員已經享受養老保險,生活上有了保障,社會保險也由國家負擔,應該享受養老了。在繼續工作就不應該再享受勞動合同法的保護。
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降低用工成本,聘用退休人員,但是真正能適應老年人的工種非常有限。老同志既有豐富的經驗,也不會讓用人單位真正降低用工成本。用人單位盲目降低用工成本,也會影晌用人單位的發展和效益。用人單位只是調整勞動力的合理分配,更適應我國老齡化的趨勢,從長遠看不會影響勞動力的就業。

❼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目前社會上一些用人單位,任意剋扣職工工資,停發、少發甚至完全不發工資,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有的用人單位為了賺錢不顧勞動者死活,讓職工在有毒氣體、無防護設備等惡劣的生產環境下勞動,導致職工中毒生病、死亡或殘廢。針對這種情況,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本法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特別解除權可無條件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7)勞動法第四十二條內容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1],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❽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二條相競合怎麼辦

勞動者同時存在《勞動合同法》39條和第42條的情況,用人單位可以依據39條解除勞動合同,而不需要支付該勞動者經濟補償金。也就是說,《勞動合同法》39條優先適用於《勞動合同法》42條。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二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❾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合同的情況)如果企業非要與勞動者解除合同呢該怎麼做

《勞復動合同法》第48條規定,用人制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應繼續履行,如果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的,應支付雙倍的經濟補償金,如果沒有提前通知的話,還應額外支付一個工資作為代通知金。
同時,按《工資支付條例》規定,因用人單位違反解除勞動合同期間,給勞動者造成的工資損失,應由用人單位承擔,就是說,如果解除合同後,到仲裁裁決中間歷經半年時間的話,最終判決是公司違法解除的,這半年的工資,用人單位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平安365間諜觀後感 發布:2025-10-07 15:13:22 瀏覽:328
法官檢察官為什麼辭職 發布:2025-10-07 15:12:03 瀏覽:822
2017新法規 發布:2025-10-07 14:51:40 瀏覽:184
刑事法官嚴謹 發布:2025-10-07 14:46:36 瀏覽:807
婚姻法第四十六 發布:2025-10-07 14:42:46 瀏覽:299
我國的合同法不允許多方簽訂同一合同 發布:2025-10-07 14:37:49 瀏覽:913
最新行政訴訟法裁定案例 發布:2025-10-07 14:37:48 瀏覽:341
違反工會法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發布:2025-10-07 14:30:40 瀏覽:357
三明司法局長 發布:2025-10-07 14:20:21 瀏覽:420
刑法里最賺錢的 發布:2025-10-07 14:16:42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