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訴訟和解的制度
A. 刑事案件可以和解嗎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通過調停人或其他組織使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版直接溝通、共同權協商,雙方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後,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或從輕減輕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8至290條對刑事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進行了專門規定,按照法律規定,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納入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對於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B. 論述當事人刑事和解案件訴訟程序
刑事和解是指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通過調停人或其他組織使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溝通、共同協商,雙方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後,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或從輕減輕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將於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刑訴法第5編第2章第277至279條對刑事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進行了專門規定,按照法律規定,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納入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對於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調解,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促使他們互相協商,解決民事賠償問題的訴訟活動。
C. 刑事和解的法律依據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通過調停人或其他組織使被害人與犯罪嫌疑版人、被告權人直接溝通、共同協商,雙方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後,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或從輕減輕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8至290條對刑事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進行了專門規定,按照法律規定,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納入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對於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D. 刑事和解的副作用有哪些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通過調停人或其他組織使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回、被告人答直接溝通、共同協商,雙方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後,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或從輕減輕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8至290條對刑事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進行了專門規定,按照法律規定,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納入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對於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E. 你如何認識刑事和解制度
所謂刑事和解,又稱加害人與被害人的和解,是指在犯罪行為發生後,經由調停人回的幫助,促使加害人與被害答人直接商談,協商解決刑事糾紛或沖突的一種刑事司法制度。其目的旨在通過和解,修復加害人所破壞的社會關系、彌補被害人所受到的傷害,使加害人能獲得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這樣,被害人在精神和物質上可以獲得雙重補償,而加害人則可以贏得被害人諒解和改過自新、盡快回歸社會的雙重機會。同時對恢復原有和諧的社會關系和秩序也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僅對自訴案件的和解作了規定。為有利於化解矛盾糾紛, 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正案適當擴大和解程序的適用范圍,將部分公訴案件納入和解程序。
刑事和解作為一種新的糾紛解決模式,是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正式確定了公訴案件刑事和解這一制度,順應了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這一要求,使得刑事案件的當事人雙方都能接受處理,可以盡量減少雙方在刑事訴訟中的對立,減少上訴、申訴、上訪和其他後遺症,既能節省司法成本、提高刑罰效益,又能最大限度保護加害人及被害人的合法利益、實現加害人的再社會化,對於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F. 刑訴中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能調解么
可以調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九十六條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以外,可以調解。調解應當在自願合法的基礎上進行。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審判人員應當及時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調解達成協議並當庭執行完畢的,可以不製作調解書,但應當記入筆錄,經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即發生法律效力。
(6)刑事訴訟法訴訟和解的制度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相關法條:
第九十七條經調解無法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訴訟一並判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當按自行撤訴處理。
對於被害人遭受的物質損失或者被告人的賠償能力一時難以確定,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因故不能到庭等案件,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
第一百條 如果同一審判組織的成員確實無法繼續參加審判的,可以更換審判組織成員。人民法院審判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
G. 下列各項中,只適用於民事訴訟而不適用於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原則或制度是
調解原則,不適用於行政訴訟或刑事訴訟。
一、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回件,不適用調答解。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二、刑事訴訟法規定,公訴案件不得調解;部分自訴案件,可以調解。
1、〈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 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本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案件不適用調解。
2、〈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 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H. 刑事訴訟中調解是否是必經程序
刑事訴訟中調解不是必經程序,只有自訴案件及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可以調解。內
《容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規定: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以外,可以調解。調解應當在自願合法的基礎上進行。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審判人員應當及時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調解達成協議並當庭執行完畢的,可以不製作調解書,但應當記入筆錄,經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即發生法律效力。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本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案件不適用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