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關於公益性崗位的規定
1. 公益崗位就不受勞動法保護嗎
1、公益崗位肯定受勞動法保護!
2、一般來說,公益崗位多為政府照顧就業困難人群回和「零就業」家庭而置答,在管理上有其特殊性!既然是「照顧」,法律更應該保護!
3、按照《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公益崗位上「其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該條例是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具體問題說明,只是涉及到勞動合同期限和經濟補償有別於正常的職工勞動合同!
4、希望你能滿意!
2. 什麼是公益性崗位,國家有什麼政策!
公益性崗位是指由政府投資、政策扶持或社會籌資,以實現公共利益和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為主要目的的非營利性公共管理和社會公益性服務崗位,是對就業困難對象的就業援助措施。主要包括:
(一)政府為投資主體開發的社會公共管理類崗位。包括勞動保障協管員、公共交通協管員、社會保險協管員、社會治安協管員、環境衛生協管員、鄉鎮(村)文化服務宣傳員、街道停車收費員、及「黔人社廳[2009]22號」文件明確的其它公益性崗位。
(二)社區公益性崗位。包括街道、社區(村)開辦的非營利性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敬老院服務等機構的公益性崗位,以及在街道、社區開發的保潔、保綠、保安及社會化服務的公益性崗位。
(三)機關事業單位的後勤保障及公共管理服務崗位。主要指收發、駕駛、門衛、打字、物業管理、郵政投遞等需要招用編制外人員的機關後勤公益性崗位。
公益性崗位的申請及安置程序
(一)公益性崗位設崗定員遵循因事設崗、以崗定人、按需定員、總量控制、工作量滿負荷、崗位不交叉不重復、崗位數量限額的原則,做到科學安排,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的作用。
(二)有公益性崗位需求的機關事業單位、街道和鄉鎮要在每年的12月1日前向縣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書面報告開發計劃(包括申報事由、崗位名稱、崗位數量、工作內容、招聘條件、崗位津貼及福利待遇等情況)。
(三)開發計劃經縣就業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匯總審核,分配下達各用工單位,並向社會公開發布。各用工單位必須在12月10日前制定招聘方案報縣就業辦審核通過後,在單位顯要位置張貼招聘方案,然後接受報名、收集申請人相關材料、資格審查、實施招聘等,並對招聘結果負責。
(四)招聘過程確定用人對象應本著面向社會,自願報名,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和「先特困、後困難」的原則,按照「零就業家庭」失業人員、持有《就業失業登記證》或《再就業優惠證》的「4050」失業人員、其他大齡就業困難對象的先後順序確定聘用人員名單。
(五)聘用人員名單應在單位顯要位置公示,公示期為五天。
(六)公示無異議,用工單位填寫《公益性崗位聘用人員審批表》連同相關材料報縣就業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審批,然後用工單位結合單位工作實際對聘用人員實施崗前培訓,合格後簽訂聘用協議上崗。
(七)勞動保障協管員的聘用協議期限為三年,其它公益性崗位的聘用協議期限為一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之規定,鑒於公益性崗位的性質和特點,其聘用協議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3. 公益性的崗位就不受勞動法保護嗎
廣東胡律師: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公益性崗位的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內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容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之外,勞動合同法的其他規定都應當適用公益性崗位。
4. 國家對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享受五險一金有規定嗎
國家對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享受五險一金有規定的。由於公益性崗位有「臨時性」和「救助性」的特徵,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提供的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的公益性崗位。
其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對於公益性崗位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同樣需要為其購買社會保險,在未為勞動者辦理社保的情況下,公益性崗位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為其補繳社保。
勞動者社保的辦理、繳納問題可向社保征繳部門提出。因未辦理社保導致的失業保險待遇損失及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期間的醫療保險待遇損失,用人單位應當向公益性崗位勞動者予以賠償。
(4)勞動法關於公益性崗位的規定擴展閱讀:
以山東省為例,社會保險補貼標准為: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山東省就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的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限內給予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補貼(不含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兩項補貼之和不低於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40%,不高於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對靈活就業人員,按當地規定的繳費標准和比例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僅限於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補貼數額原則上不超過個人實際繳費的2/3。
除從初次享受社會保險補貼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享受補貼至退休外,其他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
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兩項補貼之和不低於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40%,不高於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除對自初次享受崗位補貼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享受補貼至退休外,其他人員原則上不超過3年。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公益性崗位勞動者受勞動法同等保護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5. 勞動法上公益性崗位人員的退休年齡有限制嗎
如果機構撤消了,崗位就沒有了,所以公益性崗位不是終身的。
公益性崗位不是終身的,公益性崗位一般屬於社會性組織,是臨時的。
公益性崗位是指由政府出資開發,以滿足社區及居民公共利益為目的的管理和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一般是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營利性的服務崗位。
公益性崗位主要包括各級政府投資開發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設施維護、社區保安、保潔、保綠、停車看管等,各級機關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崗位。以及適宜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的其他公益性崗位。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公益性崗位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的公益性崗位,其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也就是說除了「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外,其它方而受勞動合同法的調整。根據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的特殊性,《條例》最終確定這部分勞動者應納入勞動合同法調整范圍,但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體現了其勞動關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理由主要是: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是政府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的階段性的就業援助,在公益性崗位工作期間,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還將通過提供就業咨詢、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使其盡可能的走向市場就業。如果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滿足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條件的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提出要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則用人單位需要與之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除雙方協商一致或滿足法定解除條件外,用人單位不能與之解除勞動合同。由此,該崗位可能成為這部分人員的長期工作崗位,既不利於調動其提高自身技能、尋找市場就業機會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安排其他需要照顧的就業困難群體,偏離了就業援助的普惠性原則。另外,若用人單位需要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時支付在公益性崗位上工作的勞動者經濟補償,則會增加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而目前,政府財政僅給予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因此將大大降低用人單位接納就業困難人員的積極性,導致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難度增大,難以達到就業援助的目的。為此,《條例》規定,公益性崗位的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但除此之外,勞動合同法的其他規定都應當適用。這樣規定,既有利於維護在公益性崗位上工作的勞動者的基本勞動權益,防止用人單位濫用公益性崗位規避勞動合同法,又有利於調動用人單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積極性,還有利於就業困難人員通過接受再就業培訓等,積極提高自身技能,盡可能的走向市場就業。
6. 公益性崗位人員按照什麼法律法規執行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版關部門為安置權就業困難人員提供的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的公益性崗位,其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
可見,除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之外,都是按照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執行的。
7. 公益性崗位的人員是否適用於勞動法
廣東胡律師:
按照以下關於公益性崗位的條款,你可以要求加班補償及繳納各版項保險(保權險及加班費以當國家特殊政策來定),但不能要求賠償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
1、公益性崗位是不適用《勞動合同法》的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是對普通勞動關系的規定,而公益性崗位是在國家特殊政策下產生的,應遵循其特殊目的與制度。
2、《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提供的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的公益性崗位,其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8. 勞動法上公益性崗位人員的退休年齡有限制嗎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公益性崗位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的公益性崗位,其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也就是說除了「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外,其它方而受勞動合同法的調整。
根據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的特殊性,《條例》最終確定這部分勞動者應納入勞動合同法調整范圍,但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體現了其勞動關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理由主要是: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是政府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的階段性的就業援助,在公益性崗位工作期間,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還將通過提供就業咨詢、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使其盡可能的走向市場就業。如果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滿足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條件的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提出要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則用人單位需要與之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除雙方協商一致或滿足法定解除條件外,用人單位不能與之解除勞動合同。由此,該崗位可能成為這部分人員的長期工作崗位,既不利於調動其提高自身技能、尋找市場就業機會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安排其他需要照顧的就業困難群體,偏離了就業援助的普惠性原則。另外,若用人單位需要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時支付在公益性崗位上工作的勞動者經濟補償,則會增加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而目前,政府財政僅給予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因此將大大降低用人單位接納就業困難人員的積極性,導致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難度增大,難以達到就業援助的目的。為此,《條例》規定,公益性崗位的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但除此之外,勞動合同法的其他規定都應當適用。
這樣規定,既有利於維護在公益性崗位上工作的勞動者的基本勞動權益,防止用人單位濫用公益性崗位規避勞動合同法,又有利於調動用人單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積極性,還有利於就業困難人員通過接受再就業培訓等,積極提高自身技能,盡可能的走向市場就業。
9. 公益性崗位屬於新勞動法的同工同酬范圍嗎
公益性崗位是不屬於新勞動法的同工同酬范圍的,公益性崗位是政策性安專排就業,領取屬的工資,准確點應該叫做崗位補貼,另外,同工同酬,是指勞務派遣的勞動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10. 根據新勞動法 公益性崗位三年後正式
根據新勞動法,公益性崗位三年後可以轉正。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回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答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公益性崗位
公益性崗位是指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營利性的服務崗位,包括各級政府投資開發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設施維護、社區保安、保潔、保綠、停車看管等。
公益性崗位應具備的條件
(1)具有通化市區城鎮非農業戶籍,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就業困難人員。
(2)招錄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①國有或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和大齡失業人員(女性年滿40周歲、男性年滿50周歲);
②零就業家庭成員;
③撫養未成年子女單親家庭成員;
④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
⑤高校畢業生;
⑥復員轉業退役士兵;
⑦殘疾失業人員;
⑧連續失業1年以上人員;
⑨失地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