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提審

刑事訴訟法提審

發布時間: 2021-01-09 15:25:58

A. 刑事訴訟法中再審可以加刑嗎在再審程序中可以

檢察院抗訴以外的案件,是指法院決定再審的案件,具體來說包括四類:
1、法院系統自行決定再審的,包括終審法院決定再審或者上級法院決定提審的,司法實踐中的判例顯示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罰。譬如劉涌涉黑案件,被告人劉涌在遼寧省高院二審中被改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但最高法院決定提審,在再審中改判劉涌死刑立即執行。
2、被害人認為被告人有罪卻判無罪或者被告人量刑過輕,提出申訴,法院決定再審的,再審顯然是可以改判被告人有罪或者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的。
3、被告人認為原審判決有罪錯誤或者量刑過重,提出申訴,法院決定再審的,再審不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目前司法實踐中也沒有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的判例。
4、檢察院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法院決定再審的,這種情形要具體分析:
(1)如果檢察院認為原判對被告人的量刑過輕,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法院決定再審的,再審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罰。典型的案件是雲南李昌奎故意殺人、強奸案,李昌奎二審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後被害人家屬就民事部分向雲南省高院提出申訴,雲南省檢察院向雲南省高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雲南省高院決定再審,再審改判李昌奎死刑立即執行。
(2)如果檢察院認為原審判決被告人有罪錯誤或者對被告人的量刑過重,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法院決定再審的,再審不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來源溫嶺律師http://china.findlaw.cn/wenling

B. 刑事訴訟中再審與提審有什麼區別

1、含義不同。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提審是因為案情重大或其他原因,上級法院把下級法院尚未判決或已經判決的案件提來自行審判。
2、提起的主體不同:再審可因當事人、檢察院、法院提起;提審只能由法院提起。
3、適用法院不同:再審是各級法院均可再審,提審只能是上級法院提審。
4、適用對象不同,再審適用於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確有錯誤的案件;既可能是本院經辦過的案件,也有可能是下級法院經辦過的案件;提審的適用對象除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確有錯誤的案件強化,還包括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但只能是下級法院經辦過的案件。
5、適用程序不同:再審適用「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可能適用一審程序,也可能適用二審程序;再審既可能適用「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也可能適用「死刑復核程序」的規定,只能適用二審程序。(《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

《刑事訴訟法》僅三處提及提審,即:
第二百零五條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二百條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第二百零六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如果原來是第一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抗訴;如果原來是第二審案件,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C. 在看守所20多天,派出所的人去提審是什麼意思

在看守所20多天了,公安機關再去提審可能是繼續調查違法犯罪事實,查清事實本質。

1、辦案機關憑加蓋提訊專用章並註明法定羈押期限的《提訊、提解證》和有效工作證件提訊、提審、提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人民檢察院提訊審查批捕的犯罪嫌疑人,憑《提訊、提解證》、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復印件)和有效工作證件提訊。提訊應當自提請批准逮捕之日起7日內進行。超過該有效期限的,看守所不予提訊。

3、死刑案件二審開庭,人民檢察院因出庭支持公訴需要提訊原審被告人的,憑《提訊、提解證》、第二審人民法院閱卷通知書和人民檢察院辦案人員有效工作證件進行。

4、 辦案機關因辦案需要向罪犯了解有關情況的,憑辦案機關公函和辦案人員有效工作證件,並經看守所領導批准後提訊。5、辦案機關因偵查工作需要提解在押人員出所辨認、起贓的,必須持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主要領導批示的報告,批示中必須明確標注"辨認罪犯、罪證"或者"起贓"這一法定原因,同時憑加蓋提訊專用章的《提訊、提解證》提解出所。

在押人員被提解出所期間,由提解的辦案機關負責其安全和健康。

6、提訊時需要翻譯人員、未成年人監護人、法定代理人及其他專業人員在場的,辦案機關應當出具書面證明。

(3)刑事訴訟法提審擴展閱讀

提訊、提審或者提解結束後,看守所應當對在押人員進行安全檢查;其中對提解出所送返看守所的,看守所還應當進行體表檢查。檢查情況應當作好書面記錄。

經檢查無異常的,由看守所民警、辦案人員和在押人員簽字確認後,看守所民警將在押人員押回原監室;發現在押人員攜帶違禁物品的,予以沒收;

發現在押人員體表和健康有異常的,看守所應當要求辦案機關作出書面說明,並立即書面報告主管公安機關、上級業務指導部門和人民檢察院駐所檢察室;對有生命危險的,拒絕收押。

D. 公安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幾條提審嫌疑人

公安機關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16條到121條的規定提審嫌疑人。
《刑事訴訟法》:
第一內百一十六條 訊問犯罪嫌疑人必容須由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負責進行。訊問的時候,偵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

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羈押以後,偵查人員對其進行訊問,應當在看守所內進行。
第一百二十一條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於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錄音或者錄像應當全程進行,保持完整性。

E. 案件到公訴科還要提審嗎

案件到公訴科,必須提審,訊問嫌疑人。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F. 公安提審全程錄音錄像需要哪些器械

刑事案件訊問需要同步錄音、錄像和筆錄。
《刑事訴訟法》增加了辦理回重大犯罪案件時,偵查人答員對訊問犯罪嫌疑人的過程進行錄音錄像的規定。為確保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的貫徹落實。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機關訊問犯罪嫌疑人錄音錄像工作規定》。各級公安機關要充分認識訊問犯罪嫌疑人錄音錄像工作對於規范執法辦案、保障犯罪嫌疑人權利、保護辦案民警的重要意義,嚴格執行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和《規定》要求,切實做到依法訊問取證,實現對重大犯罪案件訊問過程全程錄音錄像,進一步提高公安機關的執法辦案質量和效率。

G. 刑事訴訟法——試述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與方式,提起的理由

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
即有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採用抗訴的方式,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採用重新審理決定、提審決定和再審指令的方式。

審判監督程序中的「抗訴」,是指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在發現確有錯誤時,向同級人民法院提起予以審判該案的訴訟活動。它是人民檢察檢察院行使法律監督權的一種形式。原刑事訴訟法就最高人民檢察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向誰提出抗訴的案件由誰受理互相扯皮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新刑事訴訟法為充分發揮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對於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審判監督作用,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按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即哪一級檢察院抗訴、哪一級法院受理。為了保證人民檢察院有效地行使抗訴權,使抗訴及時得到審理,新刑事訴訟法還在第205條中增加規定:「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這表明,人民法院接到人民檢察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抗訴,必須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不能未經審理就直接發回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中對於原判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不發回下級人民法院而自行作出判決;對於原判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應當直接作出判決,不應發回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新刑事訴訟法的有關修改和增加條款,解決了原來法律規定不明確的問題,為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和人民法院受理這類抗訴案件提供了可操作性法律依據,確保了人民檢察院對已生效判決、裁定的法律監督權的實現和按審判監督程序進行抗訴的方式的順利行使。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與按照第二審提起抗訴這兩種方式,都是行使法律監督的職權,但兩者在提起主體、抗訴對象和受理機關等方面還是有許多區別的。第一,抗訴的主體不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的主體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與原審人民法院同級的人民檢察院無權抗訴,如果發現同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它只能向上級人民檢察院反映意見;按照第二審程序提起抗訴的主體是與原審人民法院同級的人民檢察院,其抗訴後要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第二,抗訴的對象不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抗訴的對象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按照第二審程序提起抗訴的對象是沒有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第三,受理的法律不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由與抗訴人民檢察院同級的人民法院受理;按照第二審提起的抗訴,由抗訴檢察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受理。弄清這兩種抗訴的聯系與區別,有助於更好地理解人民檢察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方式。

採用重新審理決定、提審決定和指令再審則是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三種方式。具體來說:

1.重新審理決定,又稱再審決定,是指各級人民法院對本院已經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經本院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由本案對該案件進行重新審理的決定。它是各級人民法院對本院已經生效裁判案件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所採取的方式。

2.提審決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和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依法作出的將該案提上來由自己進行重新的決定。它是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上級人民法院針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案件,向本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

3.再審指令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依法作出的要求原審法院依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的指示或命令。它是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法院已經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案件,實行審判監督的一種方式。

決定提審和指令再審都是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生效裁判有錯誤的案件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究竟在何種情況下「決定提審」,何種情況下「指令再審」,法律無此明文規定。我們認為,為減少上級法院的工作量,一般情況下應指令原審法院事實不清楚、證據不足的案件更應「指令再審」;如果案件屬於重大、復雜、疑難的刑事案件,糾正起來難度大,致使原審法院不能糾正或者因其他原因不便糾正的案件,上級法院才可以「決定提審」。

無論是採用審判決定、提審決定還是再審指令的方式提起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的法院都要製作再審裁定書或重新審判裁定書。再審裁定書的作出,意味著審判監督程序中重新審判的真正開始。

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理由:
提起生效判決再審的理由與上訴理由不同的是‌,‌各國的法律均規定對生效判決再審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理由方被接受‌,‌這是由對生效判決再審的慎重性、嚴肅性決定的‌法。商‌為保障生效判決再審機制順利運行‌,‌各國對生效判決再審的理由均作了嚴格的限制‌,‌明確規定了作為生效判決再審理由的情況‌法。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05條對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理由作了原則性規定‌,‌即只有對各種再審材料進行認真審查後‌,‌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上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才能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法。商‌在司法實踐中‌,‌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主要指以下幾種情況:
(一)在認定事實上確有錯誤
在認定事實上確有錯誤‌,‌主要是指原判決、裁定認定的案件主要事實或重大情節‌,‌包括定罪和量刑的事實或重大情節不清‌,‌或者與客觀實際不符;案內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不足以證明主要犯罪事實或重大情節‌,‌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發現新的事實或證據‌,‌足以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法。

(二)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
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包括適用實體法上的錯誤和適用程序法上的錯誤‌法。商‌適用實體法上的錯誤‌,‌主要是指應當適用法律條款沒有適用或不正確適用‌,‌不應當適用的法律條款卻適用了‌,‌從而導致定性上的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一罪與數罪相混淆‌,‌或者量刑上的輕罪重判或者重罪輕判的錯誤‌法。商‌同時‌,‌由於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是保證實體法正確實施的必要條件‌,‌因此‌,‌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如應當迴避而沒有迴避‌,‌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貪污受賄、徇私枉法等‌,‌從而導致判決、裁定發生錯誤情形‌,‌也屬於原判決、裁定在適用法律方面確有錯誤的一種表現形式‌法。

不知道回答是否滿意~

H. 公安局到看守所是如何提審的

一、出示提審證明就可以對犯人進行提審。提審次數、時間不固定,看案情需要;逮捕期後提審還是由公安局辦案人員或檢察院人員負責,法院負責案件審判。

二、注意事項:

1、訊問犯罪嫌疑人必須由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負責進行。訊問的時候,偵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

2、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羈押以後,偵查人員對其進行訊問,應當在看守所內進行。

3、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

4、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5、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

(8)刑事訴訟法提審擴展閱讀:

1、訊問犯罪嫌疑人,在文字記錄的同時,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訊問過程錄音或者錄像的,應當對每一次訊問全程不間斷進行,保持完整性。不得選擇性地錄制,不得剪接、刪改。

2、對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實、無罪或者罪輕的事實、申辯和反證,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證明自己無罪、罪輕的證據,公安機關應當認真核查;對有關證據,無論是否採信,都應當如實記錄、妥善保管,並連同核查情況附卷。

I. 取保候審以後,還要等法院提審嗎

取來保候審後,還要被偵查源,偵查終結還要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法院還要審判。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J. 請了律師檢察院還會提審當事人嗎

會,聘請律師只是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具體包括會見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查閱、復制案卷材料、調查取證、出席法庭為被告人辯護等,辯護律師的開展工作必須嚴格依照法律進行,不能非法干擾公安司法機關的辦案。

刑事訴訟中,律師有如下權利:
①《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②《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 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③《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 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
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
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
④《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 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
⑤《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 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⑥《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 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
⑦《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一條 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辯護律師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並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

熱點內容
司法部監獄局領導分工 發布:2025-10-07 11:36:50 瀏覽:98
行政單位會計被詐騙了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7 11:35:24 瀏覽:149
鄭大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10-07 11:30:20 瀏覽:818
行政訴訟法要點 發布:2025-10-07 11:23:56 瀏覽:780
優秀法治教育案例 發布:2025-10-07 11:06:55 瀏覽:518
南京律師周濤 發布:2025-10-07 11:06:08 瀏覽:11
民法我和 發布:2025-10-07 10:59:58 瀏覽:454
教師學習法治的體會 發布:2025-10-07 10:53:01 瀏覽:22
借條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10-07 10:38:29 瀏覽:276
勞動法中關於試用期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10-07 10:38:27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