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與法律部門關系
⑴ 關於法的淵源和法律部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主要由七個法律部門和三個不同層級的法律規范構成。七個法律部門是: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三個不同層級的法律規范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不包括國際公法。故C錯。行政法部門是調整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故B錯。劃分法律部門的主要標準是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即調整對象,其次是法律調整方法。D正確。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A正確。 [注意]: 法律淵源和法律部門的區別。法律淵源主要是從形式淵源的意義上來講的,即法律的表現形式,特定法律共同體所承認的具有法的約束力或具有法律說服力並能夠作為法律人的法律決定之大前提的規范或准則來源的那些資料,如制定法、判例、習慣、法理等。分為正式的法的淵源和非正式的法的淵源。當代中國法的正式淵源主要是以憲法為核心的各種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件、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規章、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等。 法律部門,也稱部門法,是根據一定標准和原則所劃定的調整同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不同的法律部門構成部門法體系,即法律體系。法律體系是一國國內法構成的體系,不包括完整意義上的國際法,即國際公法;它反映一國法律的現實狀況,不包括歷史上廢止的已經不再有效的法律,一般也不包括尚持制定、還沒有生效的法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主要由七個法律部門和三個不同層級的法律規范構成。 大致而言,在中國,法律淵源主要是根據立法許可權和法律效力所做的一種縱向劃分,不同的法律淵源由不同的主體制定,具有不同的效力;法律部門則主要是根據調整對象的不同對法律所做的一種橫向劃分,不同的社會關系由不同的法律部門調整。兩者具有一定交織,主要聯系在於,同一種法律淵源可能屬於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同一個法律部門包括不同的法律淵源。
⑵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行政規章他們之間的關系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所有法律都應遵從憲法,憲法也是最高法,以下法規發條如跟憲法產生沖突或背離,那麼以憲法為准。下級法條服從上級法條。
⑶ 怎樣簡單分辨出一部具體法律是法律還是行政法規還是部門規章
1、范圍不同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專,包含了行政法規屬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3、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⑷ 行政法部門就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構成的對嗎
行政法部門是調整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
⑸ 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區別是
1、范圍不同
法律抄法規、行政法規和襲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
2、制定人不同
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
3、適用對象不同
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5)行政法規與法律部門關系擴展閱讀
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立法通過後,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也是經濟法的來源。
⑹ 部門規章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怎麼辦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沖突時,交由國務院提意見,若國務院認為地方性法規適回用,則遵循地方性法答規,若國務院認為部門法規適用,則需交由人大常委會裁決;若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沖突時,直接交由國務院裁決(因為部門和政府都是國務院親兒子)
⑺ 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是上位法與下位法的關系嗎
1、范圍不同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版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權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3、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⑻ 法律淵源和法律部門的關系,行政法律部門和行政法規這種法律淵源的關系~~
法律淵源根據是否表現於國家制定的法律文件中的明確條文形式(實踐中,法內的淵源最主容要的分類)
正式淵源:可以從體現於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確條文形式中得到的淵源,如憲法、法律、法規等,主要為制定法,即不同國家機關根據具體職權和程序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
非正式淵源:具有法律意義的准則和觀念,這些准則和觀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權威性的明文體現,如正義標准、理性原則、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會思潮、習慣等。
行政法規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就有關執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職權的問題,以及依據全國人大的特別授權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但高於地方性法規和法規性文件。
⑼ 法律體系,法律部門與法律效力淵源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抄是個最宏觀的概念襲,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總稱。
法律部門,又稱為部門法,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和原則,按照法律規范自身的不同性質,調整社會關系的不同領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劃分的同類法律規范的總和。比如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財產關系,包括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行政法則是調整具有行政隸屬關系的法律,比如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等。
法律體系,是指由一國現行的全部法律規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門分類組合而形成的一個呈體系化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相互關系: 首先一個國家一般只有一個法律體系,而有著多個法律部門的;其次,法律體系是指一國的內國法而言,不包括國際法的,而國際法也屬於一個法律部門具體包括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
⑽ 區分哪些是法律 行政法規 部門規章
1、范復圍不同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制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3、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