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法程序違法
① 一審判決程序違法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如果一審程序嚴重違法,足以影響實體公正的,二審法院可以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審判程序違法是指在一審的訴訟程序中沒有遵循應當遵循的法律程序,因而導致案件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
因此,若一審出現嚴重的程序違法,上級法院可以判決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常見的程序違法包括:
未給予被告符合法律規定的舉證期限;
未合法送達開庭傳票給被告即在被告缺席的情況下開庭審理案件;
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
法律上講究保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程序違法將導致對當事人訴權的侵害,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不利於實現公平正義。
(1)訴訟法程序違法擴展閱讀:
第一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的訴訟程序。根據審理案件的繁簡程度不同,第一審程序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
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自訴人提起自訴的案件進行初次審判時應當遵循的方式,方法。
依照起訴主體的不同,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分為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
公訴案件第一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初次審判時應當遵循的方式,方法。公訴案件第一審程序包括庭前審查、庭前准備、法庭審判等訴訟環節。
參考資料:第一審程序——網路
② 程序違法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將合法行為認定為違法行為,導致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應適用甲法,卻適用了乙法。
適用條款錯誤。 它包括適用法條錯誤和款項錯誤。
沒有按照適用法條中必須適用的部分執行。
適用無效的法律法規。
遺漏法條。
被處理行為地以外的地方性法規及地方性規章的情形。
所謂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應作廣義的解釋,既指適用刑事實體法的錯誤和嚴重違反刑事程序法的錯誤。主要表現在:
(一)、對行為人的行為在法律認定上發生重大錯誤,混淆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或者是把合法行為認定為犯罪,或者是把犯罪行為認定為無罪。
(二)、沒有正確適用法律條文,對案件性質、罪名認定錯誤,應該適用的法律和條文沒有適用,不應該適用的法律和條文卻適用了。
(三)、案件具有法定從輕、減輕、免除刑罰或者從重、加重情節沒有加以考慮,因而沒有根據法律進行判處和定罪量刑。
(四)、原判定性、定罪雖然正確,但量刑畸輕、畸重,超出了法定刑界限,顯失公正的的。
(五)、嚴重違反訴訟程序,或發現嚴重刑訊逼供情形,可能引起錯誤裁判的。
③ 法院法官在辦案件中程序嚴重違法誰來管
程序違法是指違反了法律規定的程序要件,包括方式、步驟、順序和期限等等。
如違反法定時限實施的許可、省略、顛倒行政步驟、形式要件不足、缺少程序要求等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二十五條 下列情形,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嚴重違反法定程序:
(一)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
(二)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未迴避的;
(三)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的;
(四)違法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④ 刑事訴訟法 存在哪些程序違法之處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之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回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答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⑤ 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程序違法.可以起訴一審法官嗎
不能。根據提問所述情形,當事人可以提起上訴,通過二審進行改判。如果二審改內判的,對於一審程容序中的承辦法官,根據相關規定追究其相應的責任。
法條鏈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⑥ 行政訴訟法 復議維持中以程序違法為由的確認違法為何被算作復議維持
在我國,行政復議程序使申請人可以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對處理決定的再次審理,是行政復議合法、高效進行的重要保證。
行政復議程序是行政復議申請人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至行政復議機關作出復議決定的各項步驟、形式、順序和時限的總和。
行政復議的具體程序分為申請,受理、審理、決定四個步驟。
行政復議程序違法造成損失的由復議機關賠償
4月27日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長介紹,原行政行為被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給原告造成損失的,應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因復議程序違法給原告造成損失的,由復議機關承擔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將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並回答記者提問。
其表示,新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對此,《解釋》明確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以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確定案件的級別管轄。
二是人民法院應當在審查原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同時,一並審查復議程序的合法性。
三是原行政行為被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給原告造成損失的,應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因復議程序違法給原告造成損失的,由復議機關承擔賠償責任。
四是對追加被告、舉證責任、判決方式等也作出相應規定。
⑦ 刑事訴訟法二審程序違法案例
《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內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容,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解答】根據上述法條規定,二審法院應當對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即全面審查原則。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自訴人只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只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抗訴的,二審法院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⑧ 行政訴訟中,如果二審法字發現一審法院程序違法,應該怎麼處理
《行政抄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三)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