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是有關主體的職權
行政行為相對於民事行為或其他國家機關行為而言,其主要特徵是___。
A. 服務性
B. 從屬法律性
C. 裁量性
D. 單方性
E. 強制性
在我看來,這題是沒有答案的。在於題干中有「其他國家機關行為」
B. 學習行政法的心得體會
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對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來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依法行政、依法辦事。1999年7月、國務院召開了依法行政工作會議,11月,又發出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議》,這是國務院為貫徹依法治國作出的重要決定。
依法行政也是行政法治,是法治的重要內容。依法行政是對行政主體即政府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要求。要求一切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的准則,把行政行為納入法制化的軌道。依法行政既包括了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遵守憲法、法規,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嚴守法紀,又包括了依法決策,依法辦事,依法處理問題,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務。其工作集中概括為行政立法、執法和執法監督。
對於行政法,我想,首先應該是用來限制政府的行政權力的!對於強大的政府權力(並有不斷加強的趨勢)而言,公民的力量太弱了,為了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得以實現,有絕對的必要對政府的權力加以限制!當然,很多法律都在調整這種關系,但應以行政法為最強!而就當行政法的規定來看,也不乏有管理百姓的作用!因為行政法在限權的同時也授予政府相應的權力,同時還對公民提起行政訴訟作了一定的規范!所以行政法應該具有管理百姓的作用!
有人說,行政有雙重作用,一方面管理百姓,一方面控制權力。顯然我覺得行政法不僅是限制政府的,這是西方的紅燈理論,限權模式,在當今是不完全的。理是行政的內容,不是行政法的內容,行政法是為了控制行政權,並非要和行政權站在同一陣線上對公民施加雙重壓力,正如張樹義老師所說,行政權本身是一種權力,權力還需要保障嗎?
也許我們都不想行政權的過度擴張,但是我們也不應忘記行政法規定了很多行政機關的義務,那麼與義務相對應的就是權利,是老百姓享有的;而義務的背後是權力,也就是說法律在限制權力的同時也授予了相應的權力,那麼這些權力指向誰呢?無疑也是老百姓。所以不應忽視行政法的管理功能,只有在明晰行政法的管理許可權才能更好的去探討對它的限制問題!
行政機關本來就享有強大的權力,如果還在法律上再一次強調它對相對方的管理作用恐怕就會在這種平衡的理論中誕生一種真正的不平衡,作為弱勢群體如何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行政權力本身需要體現立法者(統治階級)的意志,權力需要正確行使也需要有制約,不然就很容易因為行使權力者本身具有的優勢而濫用權力了。
當然,在現實的中國乃至世界,這種限權模式還是很有現實意義和市場的。不過,對行政相對人的激勵和約束——對他們的責任和權利的界限的規范的界定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政府的合法權利也應得到保證。對公民來講也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而限權模式則更具貯義。
法律的終極目的是追求一種公平正義的社會價值,我認為就行政法理論而言它的雙重價值看似很公允,可要以這種理論付諸實踐的恐怕難以達到法律的終極目的!
C. 簡述職權行政主體有哪些行政法答案
職權行政主體是指,凡行政職權隨組織的成立而從憲法和組織法自然取得,無需經其他組織授予的行政主體。
國務院及其組成部門(部委行署),縣以上地方政府及其組成部門都是職權性行政主體。
D. 請高手回答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多選題答案
二、多項選擇題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任何行政主體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職權的同時必須同時履行職責B. 行政職責隨行政職權的產生、變更或消滅而相應變化C. 行政職責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職權過程中所享受的權利D. 行政職責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2. 我國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是(B. 精簡原則C. 高效率原則 D. 依法設置的原則)。
3. 國家行政機關有如下特徵(B. 國家行政機關是具有國家強制性質的社會組織D. 為了順利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職能,國家行政機關必須按一定的層次和結構組織起來,並且按照科學方法依法進行活動)。
4. 能夠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包括(A. 國務院的直屬機構C.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5. 被授權組織的類型包括(A. 特定的事業單位B. 特定的企業單位C. 特定的社會團體)。
6. 行政相對方的義務包括( A. 服從行政管理的義務D. 遵循法定程序的義務)。
7. 被委託組織與被授權組織的區別在於(B. 產生依據不同C. 行為後果不同 D. 法律地位不同)。
8.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包括(A. 國家權力機關C. 上級行政機關和專門行政監督機關)。
9. 關於公務身份的公務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 以公務機關的名義從事活動B. 享有行政職權,需要承擔行政職責)。
10.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的特徵,以下說法正確的是(B. 具有較強的執行性C. 從事國家行政管理職能D. 按照一定層次和結構組織)。
E. 行政法包括哪些基本法律
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內議法百、行政訴訟法、國容家賠償法等。
1、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3、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4、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度。
F. 行政法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所謂行政來法,是指行自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為夢想而生^_^祝你學習進步!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不要追問的形式發送,另外發問題並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G.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內容簡介
行政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法律部門之一,其規范眾多,內容豐富,涉及國家生活和版社會生活的權各個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行政訴訟法則是保證行政法貫徹落實和發展完善的最重要的程序法。兩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以行政職權的擁有和行使為主線,對行政主體、行政職權、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責任、行政監督、行政救濟及行政訴訟等問題進行了認真探討。通過對這些重要問題的研究,力圖勾勒出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輪廓與主要內容,旨在使學習者在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H. 行政法的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是有權的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以及有權機關的授權,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制
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抽象行政活動。行政立法的涵義:行政立法是一種抽象的行政行為,其所針對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行政立法是委託立法或叫准立法。行政立法是行政機關在職權范圍內的行為,其主體是法定的,許可權是有度的。行政立法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行政立法的結果包括行政法規和規章。在中國,行政立法大致有如下三點意義:第一,減輕立法的負擔。第二,現代行政國家的需要。第三,「因地制宜」的需要。 在中國行政法學的框架下,存在著授權立法和職權立法的兩分法。(1)授權立法。根據授權的來源不同,又可將授權立法分為以下三類:
a) 替代法律的授權立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7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為《立法法》)第9條的規定,應當由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事項,在尚未制定法律前,中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可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b) 特別授權立法。例如《第七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國務院提請審議授權深圳市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和規章的議案的決定》(1989年4月4日第七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c) 法條授權。即在制定的法律中專設一條規定國務院可以就有關問題制定行政法規。
(2)職權立法。職權立法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組織法所進行的立法活動。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規,有力的促進了中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 (1) 國務院的行政立法許可權:a) 為領導和管理各項行政工作制定和發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b) 尚未立法的事項先行制定行政法規;
c)憲法和法律規定范圍內批准。
(2)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3)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權:
依據地方組織法和相關法律,深圳、汕頭、珠海和廈門有地方規章的制定權。
(4) 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制定行政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和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
4. 體制
行政立法體制是指一個國家的行政立法主體的設置及其立法許可權的劃分,是一個國家整個立法體制的一部分。中國行政立法主體設置:
(1)國務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規)
(2) 國務院各部、委立法(制定部門規章)
(3)國務院直屬機構立法(制定部門規章)
(4)地方行政機關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規章)
(5) 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
5. 行政立法的效力涵義:
(1)行政法規、規章的拘束力和強制執行力;
(2)適用力。根據2001年頒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行政法規、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但是,涉及國家安全、外匯匯率、貨幣政策的確定以及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行政法規、規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I. 行政法約束行政機關的權力,與我們沒有關系,這句話對嗎
不對抄。行政法確實約束行政機關的權力,但是也與大家息息相關。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J. 「司考」行政法里那個口訣,復議看職權訴訟看名義什麼意思
一、下級經上級批準的適用「訴訟看名義、復議看職權」這一情形。
1、行政行為是誰的名義做出的訴訟時誰就是被告
2、復議時看有沒有被授權,授權的話作出行政行為的機關是被復議機關,授權組織是復議機關
3、例外情況:行政許可由下級作出決定,但須經上級批準的,原則上以下級(決定機關)為被告;如果對許可決定和批准行為都不服,一並提起訴訟的,則以下級和上級為共同被告。這也算是多階段行為「訴訟看名義、復議看職權」的一個例外
二、派出機構是復議訴訟皆看職權。
(10)行政法是有關主體的職權擴展閱讀:
一、市政府打假辦作出規定、綠化辦、饅頭辦以自己的名義作出決定,21條規定,沒有規定,行使職權視為委託,以設立的政府為被告,就是假授權等於真委託,授權時法律法規規章。委託者是市政府,被申請人是市政府,復議機關是省政府,被告是卻是市政府。07年復議條例14條規定了,內設機構要看職權,沒有授權或者幅度越權是自己為被告,種類越權需要上級是被告。稅務所未經批準的是自己為被告。
二、復議訴訟和賠償。授權和委託。法無授權即禁止。只要有授權就是主體。國務院和地方政府需要組織法授權的。被授權組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學位條例授權學校頒發學位證書。被委託組織,煙草專賣需要許可的,是市一級的煙草專賣局,法律規定可以委託給縣一級的工商局。
工商局是被委託人。這種情況必須是煙草專賣局發布公告。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才可以法律法規規章授權。被委託組織是行政機關委託,不得超越許可權。工業大學是以自己的名義作出決定,是自己承擔責任,因為法有授權可以為。
但是被委託的工商局,蓋章時是煙草局,接受行為,不服是告煙草專賣局。
三、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後者是法律關系主體,管理關系監督關系,法律關系主體不可以是一個人,合同關系是相對方,行政機關是行政主體一種,但是行政主體不見得都是行政機關。例如公安局租房子就是租賃合同是民事合同關系。這是民事訴訟。
公安局建設一個辦公大樓,需要規劃局規劃,公安局申請,這是一種行政關系,但是規劃局是行政主體,公安局變成了行政相對人。原告是公安局,被告是規劃局。
因為公安局是行政相對人,規劃局是許可機關。只有公安局作出拘留才是名全責才具備被告。
四、公務員不是行政主體,民警罰款200元但是主體是單位,公務員身份被行政主體吸收了。職務行為代表國家。行政主體要看權名責。訴訟看名義、復議看職權。派出機構要看幅度還是種類,授權和委託區別。要看是否有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