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原告就被告原則

民事訴訟法原告就被告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1-10 06:37:04

㈠ 民事訴訟法原告就被告是根據什麼來定的

民事訴復訟中原告就被告是制依據的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㈡ 什麼是民事訴訟地域管轄的「原告就被告」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至第三十三條規定了9種屬於特殊地域管轄的訴訟。

(1)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

(2)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轄;

(3)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4)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轄;

(5)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6)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7)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損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受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8)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法院管轄;

(9)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航程終止地法院管轄。

10民事訴訟法對專屬管轄有何規定?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屬於專屬管轄的訴訟有以下三類:

(1)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2)因港口作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轄;

(3)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亡時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㈢ 【原告就被告】原則是什麼意思

原告就被告是民法中選擇管轄法院時用到的一個原則。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原告就被告是國際的普遍慣例之一,這樣做有利於法院送達法律文書,節約訴訟成本、縮短訴訟周期,也有利於最終的執行。一般地域管轄又稱普通管轄或一般管轄,是指以當事人所在地與法院轄區的關系來確定管轄法院。即當事人在哪個法院轄區,案件就由哪個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22條第1款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這里被告的住所地,根據《民法通則》第15條的規定,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民法通則》第15條規定其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地。因而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時,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條之規定,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連續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是同一地方,而必須是住所地以外的另一個地方。住所地如果與經常居住地相重合,為同一地方,則稱為住所地,不能成為經常居住地。

(3)民事訴訟法原告就被告原則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對「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做了以下補充規定:

第一,雙方均被注銷城鎮戶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又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戶籍遷出不足1年的,尤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超過1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雙方當事人都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被勞動教養地人民法院管轄。

㈣ 民事訴訟法原告就被告是根據什麼

1、可以在侵權行為地B縣法院起訴。
2、原告就被告是一個普遍性的原則,民訴第內二十一條是對這一原則的具容體解釋。第二十八條在侵權行為地是一個特別規定,在規定管轄范圍時可以依據特別規定,而不依普遍性原則。
3、你只針對管轄權的話,可以向B縣法院提管轄權異議,這種情況,在法定期間內寫個異議書遞交立案庭就可以了。假如說你問的是答辯理由的話,具體情況你也沒寫,我建議你可以從洪水的不可抗力上下文章。

㈤ 請問"原告就被告"一詞是什麼意思啊

如何理解原告就被告的一般地域管轄原則[推薦]
一般地域管轄又稱普通管轄或一般管轄,是指以當事人所在地與法院轄區的關系來確定管轄法院。即當事人在哪個法院轄區,案件就由哪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22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根據這一規定,一般地域管轄的原則是「原告就被告」,即被告在哪個法院轄區,原告就應當到哪個法院起訴,案件就歸該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當事人所在地,既包括當事人住所地,也包括當事人經常居住地。住所地,對於公民來說是指該公民的戶籍所在地;對於法人和其他組織來說是指該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此外,《意見》對「原告就被告」的原則作了以下補充規定:第一,雙方均被注銷城鎮戶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二,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戶籍遷出不足一年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超過一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三,雙方當事人都是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被勞動教養地人民法院管轄。第四,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公民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實行「原告就被告」原則,有利於人民法院查清案件事實,及時、正確作出裁判;有利於被告出庭應訴,在雙方當事人到庭的情況下解決爭議;有利於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和生效判決的執行;可以限制原告濫用訴權,避免給被告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在特殊情況下,適用「原告就被告」原則卻不利於當事人訴訟和法院辦案。所以,《民事訴訟法》又作了例外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3條的規定,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1)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3)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4)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此外,《意見》對下列特殊情況作了補充規定:第一,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二,不服指定監護或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由被監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三,非軍人對軍人提起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離婚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團級以上單位駐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四,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五,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第六,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七,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管權轄。第八,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㈥ 民事訴訟法中"原告就被告"什麼意思

原告就被告,是民事訴訟案件在區域管轄的原則,即被告在哪個法回院轄區,原告就答應當到哪個法院起訴,案件就歸該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這樣做有利於法院送達法律文書,節約訴訟成本、縮短訴訟周期,也有利於最終的執行。

㈦ 關於法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原告就被告。

這只是一般的民事案件,是按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原告所在地沒有管轄權,你提出管轄權異議,也會被駁回

㈧ 如何理解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有明確的被告」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二)項的規定,「有明確的被告」是起訴的四個條件之一。

對於它的理解如下:

一種認為「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訴時必須提供被告的身份資料,如被告自然人,則需提供其身份證或相應的戶籍證明資料,如法人等組織的,則需提供工商登記資料或組織機構代碼證;

另一種意見認為「明確的被告」是指能夠確定被告的身份,能夠將特定的被告予以特定化,即有明確的住所等,能夠與他人區分即可。

《民事訴訟法》第108條所稱「明確的被告」是指在法院的管轄確定並正確無誤時,在該法院管內的被告必須有

(一)姓名(自然人)或名稱(法人)、字型大小(法人分支機構、非法人社會組織、合夥),

(二)必須有住所,或者在該法院管內有經常居住地(連續居住一年以上)。

(8)民事訴訟法原告就被告原則擴展閱讀:

對於「明確被告」的判定:

其一,被告的身份情況。

在被告的身份情況中,被告的姓名或名稱是否准確或正確最為重要。籍貫、職業或工作單位和職務等身份情況並非起訴的必要條件。有的法官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證、電話的號碼,均出於法官確認被告身份或方便聯系被告的需要,不應成為起訴的充分必要條件。

其二,被告的住址或住所地。

當被告是公民的,以派出所的戶籍登記為依據確定其家庭住址,公民被告的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除寫明住所地外,還應寫明經常居住地。當被告是企業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以工商檔案或有關登記、備案部門的登記、備案材料(黨委、政府除外)為依據確定其住所地。

其中,企業法人或非企業法人以營業場所為住所地,而其他組織如學校、機關等則以辦公場所為住所地。

其三,被告與原告之間存在某種法律關系。

原告起訴時應當舉出初步證據以證明或明確其與被告之間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或存在事實上或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㈨ 民事訴訟法中什麼叫正當當事人

當事人來,除原告和被告以外源,還包括共同訴訟人、第三人。所謂正當當事人是指就特定的訴訟,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成為原告或者被告,因而受本案判決拘束的當事人,因此又稱為當事人適格。

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當事人,僅指原告和被告。廣義上的當事人,除原告和被告以外,還包括共同訴訟人、第三人。

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包括形式上的當事人和實質上的當事人。形式上的當事人是純粹訴訟上的概念,與實體法律關系沒有聯系。而實質上的當事人,也稱為正當當事人,則是從實體法的角度觀察的結果,通常作為訴訟標的的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就是正當當事人。引起訴訟程序開始的當事人,只能是形式上的當事人。在司法實踐中,沒有形式上當事人概念便無法確定管轄法院,因為管轄根據與當事人的確定有直接關系。地域管轄中的一般原則——「原告就被告」就是指這種意義上的當事人。

熱點內容
國外會計法律責任制度 發布:2025-10-07 07:24:03 瀏覽:153
法院知道律所 發布:2025-10-07 07:00:42 瀏覽:274
遼寧省司法廳新任廳長 發布:2025-10-07 06:55:22 瀏覽:198
土地轉包合同法違約責任 發布:2025-10-07 06:53:46 瀏覽:471
司法備案室 發布:2025-10-07 06:51:27 瀏覽:26
公司法第22條 發布:2025-10-07 06:50:11 瀏覽:767
尊敬的道德 發布:2025-10-07 06:41:52 瀏覽:67
合同法總則體系圖 發布:2025-10-07 06:41:17 瀏覽:560
勞動法領域專家學者 發布:2025-10-07 06:35:43 瀏覽:799
合同法違約的相關試題和答案 發布:2025-10-07 06:31:22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