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發包人承擔勞動法責任
A. 按勞動法,做完裝修業主也給老闆付完錢可工人的工資還沒拿到怎麼辦
用人單位無故拖欠其工資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資。
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後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後開庭審理,之後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勞動者可以起訴到法院;
3、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勞動者去新單位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八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B. 小包工頭的工人受工傷應由誰承擔責任
上海高院民事法律問答(2011年第3期)(勞動爭議篇)
七、關於建築施工、礦山企業非法將工程發包、轉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該組織或個人對外招用勞動者,建築施工、礦山企業與勞動者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問題。
勞社部發(2005)12號《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第4條作出「建築施工、礦山企業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務)或經營權發包給不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的規定後,審判實踐對「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的理解發生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該「用工主體責任」應理解為發包方與勞動者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發包方應承擔《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的法律責任。
C. 勞動法上因業主的原因退場清算有吳工費嗎
你這種又不是按工資算的
屬於工程承包性質,跟勞動法沒有關系啊
D. 勞動法 關於發包方將建築工程發包給無資質單位或個人發生事故的怎樣賠償
發包方和承包方都要承擔責任
根據你的傷害程度,可以請求誤工費,生活費,醫療費,護理費等,具體賠償金額根據你所在省,或直轄市或自治區的標准
E. 發包方與承包方是否存在連帶關系承包工程一方不給工人支付工資,是否與發包方有連帶責任
承包方不支付工人工資,發包方不承擔責任。若承包方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則發包方有連帶責任關系。
勞社部(2005)12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文件第四條規定:建築施工、礦山 企業 等用人單位工程(業務)或經營權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
勞社部發(2005)12號《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第4條作出「建築施工、礦山企業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務)或經營權發包給不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的規定後,審判實踐對「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的理解發生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該「用工主體責任」應理解為發包方與勞動者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發包方應承擔《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的法律責任。另一種意見認為,根據《最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11條第2款的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規定,發包方、分包方對雇員承擔的是侵權賠償責任,而非《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意義上的用人單位的責任。
(5)上級發包人承擔勞動法責任擴展閱讀
承包工地注意事項:
1、工程承包內容方面要盡量寫詳細、全面:比如主體、內外抹灰、外牆貼磚、屋頂(保溫、防水。。。),假如有圖紙的話,要對承包的圖紙內容進行說明,以免落項造成後期費用方面的矛盾。
2、工程承包價格要寫明,如果是包死價要寫明此價格中包括的內容,不包含的內容,如果是建築面積單價承包要說明建築面積的計算原則。
3、工程工期要在合同中體現(如果有必要將獎罰條款列入合同中)
4、特殊說明的:例如有自行采購的材料要寫進合同中 。
總之,在簽定合同時要將承包內容及承包范圍內的價格寫清楚,當然簽定合同的價格要咨詢當時的市場價格了。
F. 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與承包人也就是建築施工企業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1.你先好好看一下上海高院民事法律問答(2011年第3期);
七、關於建築施工、礦山企業非法將工程發包、轉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該組織或個人對外招用勞動者,建築施工、礦山企業與勞動者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問題
勞社部發(2005)12號《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第4條作出「建築施工、礦山企業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務)或經營權發包給不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的規定後,審判實踐對「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的理解發生分歧。一種意見認為,該「用工主體責任」應理解為發包方與勞動者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發包方應承擔《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的法律責任。另一種意見認為,根據《最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第2款的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規定,發包方、分包方對雇員承擔的是侵權賠償責任,而非《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意義上的用人單位的責任。我們認為,一般而言,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直接對外招用勞動者,勞動者一般不直接受建築施工、礦山企業的管理和指揮,也不存在身份上的從屬和依附關系,故建築施工、礦山企業與勞動者之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對於建築、施工企業在勞動者遭受人身損害時是否需承擔民事責任的問題,根據《安全生產法》第86條有關「生產經營單位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承包方、承租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規定和上述《最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的規定,因建築施工、礦山企業將工程項目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本身存在一定過錯,故應由其與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對受到人身損害的勞動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同時,最高院法辦(2011)442號《關於印發〈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中也明確:「發包人將工程發包給承包人,承包人又轉包或者分包給實際施工人,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請求確認與發包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不予支持。」
2.回到你的問題,你口中的別人,有沒有施工資質,有沒有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如果有資質,你不承擔責任;如果沒有資質,你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承擔完再根據你和別人的過錯程度分擔,你多承擔的可以向別人追償。
G. 勞動法上班時間被業主毆打怎麼辦
應當報警,受傷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勞動者上班時間,工作中被業主毆打,應當及時報警,由公安機關偵查,按傷害程度處罰,構成輕微傷的,按《治安處罰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處罰;構成輕傷以上的,按《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並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 )規定向業主主張人身損害賠償。
勞動者上班時間、工作場所內,工作中被業主毆打受傷,是因為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的,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三)項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可以享受工傷醫療之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組織出賣XXXX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二條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釋〔2014〕9號
第八條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H. 勞動法包工頭不給錢業主有責任付給農民工工資嗎
沒有,和業主不存來在合源同關系,只能問包工頭要。工人應該向包工頭要工資,無法向業主要,除非工人和業主簽訂合同。如果是僱傭關系或勞務關系,工人可以起訴到法院,按照《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要求支付工資。拖欠工資,不發工資、剋扣工資可以打12333電話投訴,該電話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電話。也可以到勞動局監察大隊投訴。由於公司未能按時發放勞動報酬,當事人可以申請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關系,並要求經濟補償。當事人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行政部門進行舉報,由勞動監察大隊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工資,勞動監察大隊協調不成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I. 勞動法業主方有沒有義務監督發放農民工工資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社會主義法制內容、法這、可有誰來執行啊、老百姓的事情有誰來管啊?
J. 勞動法關於因公司原因造成包工頭無法支付民工工資由公司墊付的規定
員工可以直接申請勞動仲裁進行維權。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10)上級發包人承擔勞動法責任擴展閱讀: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和企業代表組成。職工代表由工會成員擔任或者由全體職工推舉產生,企業代表由企業負責人指定。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成員或者雙方推舉的人員擔任。
第十一條 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調解員應當由公道正派、聯系群眾、熱心調解工作,並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擔任。
第十二條 當事人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調解組織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基本情況、申請調解的爭議事項、理由和時間。
第十三條 調解勞動爭議,應當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對事實和理由的陳述,耐心疏導,幫助其達成協議。
第十四條 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
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