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證據形式

民事訴訟法證據形式

發布時間: 2021-01-10 20:36:50

① 民事訴訟法什麼證據可作為定案依據

民事訴訟證據指依照民事訴訟規則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民事訴訟證據對於當事人進行版訴訟活動,維護自權己的合法權益,對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正確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事訴訟證據有三個最基本的特徵,即客觀真實性、關聯性和合法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我國的民事訴訟證據可被分為八種,分別是:當事人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電子數據、鑒定結論、勘驗筆錄。

② 民事訴訟法證據形式有哪些

一,什麼是民事訴訟證據?

民事訴訟證據:是指能夠證明民事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材料。

1. 客觀性

作為民事證據的事實材料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作為證據事實,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以真實而非虛無的、客觀而非想像的面目出現於客觀世界,且能夠為人所認識和理解。

2. 關聯性

指民事證據必須與案件的待證事實之間有內在的聯系。

這種事實材料所表現出來的關聯性一般以兩種形式表現出來:

1). 直接的聯系,如事實材料所反映出來的事實本身就是待證事實的一部分;

2). 間接的聯系,如事實材料所反映出來的事實能夠間接證明某一待證事實成立。

3. 合法性

作為民事案件定案依據的事實材料必須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並且其獲得、提供、審查、保全、認證、質證等證據的適用過程和程序也必須是合乎法律規定的。

二,民事訴訟法證據形式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律規定的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為標准,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電子數據、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八種。

1. 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圖形等所記載的內容或表達的思想來證明案件真實的證據。

2. 物證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狀、質量、規格、特徵等來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

3. 視聽資料,是指利用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儲存的資料和數據等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種證據。

4. 證人是指知曉案件事實並應當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傳喚到法庭作證的人,證人就案件事實向法院所作的陳述稱為證人證言。

5. 當事人陳述是指當事人在訴訟中就與本案有關的事實,向法院所作的陳述。

6. 鑒定人是指那些接受聘請或指派憑借自己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科學研究並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結論的人。

7. 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一定的事實,對與案件爭議有關的現場、物品或物體親自進行或指定有關人員進行查驗、拍照、測量的行為。對於查驗的情況與結果製成的筆錄叫勘驗筆錄。

8.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③ 民事訴訟法中直接證據有哪些

按照單個證據與證明對象之間的關系,可以把證據分為直接證據和間專接證據。
直接屬證據是指能夠單獨地、直接地證明待證事實的證據。如原告提出的購銷合同來證明他與被告之間的購銷關系,該合同就屬直接證據,因為它單獨地、直接地證明了原被告之間存在的購銷關系。
間接證據是指單個證據無法直接證明待證事實,而得通過與其他證據聯合在一起,方有可能證明待證事實的證據。

④ 民事訴訟法被告證據怎麼舉證

被告的舉證負擔具有以下特徵:
(一)被告的舉證負擔是為了避免敗訴危險,而向法回院提供答證據的責任;(二)被告的舉證負擔是被告向法院提供反證、反駁證據或新的本證時,應該舉證到何種程度,才能避免原告勝訴的一種負擔。
反駁證據是指當一方當事人為證明其主張而提出證據時,對方當事人並不提出相反證據來否定一方所主張的事實,而是針對其證據所存在的瑕疵,如書證上的簽名為假,或物證為偽造的,或者取證的程序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等等,指出其主張因證據有瑕疵而無法得到證明。

民事訴訟法被告證據是可以提新的證據,也可以反駁證據和反證原告。被告舉證負擔是向法院提供證據的責任,也是為了防止自己敗訴。一切證據都是要在事實的基礎上舉證的。證據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等。

⑤ 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

您好,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直接證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當事人的陳述
包括刑事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民事訴訟當事人的陳述,行政訴訟當事人的陳述等不同的訴訟證據。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當事人的陳述都可以成為直接證據,只有能單獨直接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當事人陳述才是直接證據,如刑事被害人陳述,只有當其能指明是誰實施了犯罪行為時,才可以成為直接證據。當然,由於當事人是案件的親歷者,其陳述大多能直接證明案件主要事實,是最常見的直接證據。另外,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認自己有罪的供述是證明有罪的直接證據,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認自己有罪的證據是證明無罪的直接證據。
2、能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證人證言
如能夠指出犯罪人是誰的證人證言、能夠證明民事法律關系是否發生、變更或消滅的證人的證言,以及行政機關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時在場人員所作的關於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證言。
3、能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書證
書證是以其記載的內容來證明案件事實的,如果其記載的內容能直接證明案件主要事實,就可以成為直接證據,如署名的反動標語;被害人所記載的遭受某人侵害的日記;共同犯罪中犯罪分子之間互相通報犯罪准備或實施情況的信件;民事訴訟中的合伺借條、收據以及當事人之間的來往信函等;行政訴訟中,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出具的有關文件、公函、證明等。
4、能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視聽資料
如公共場所安裝的監控錄像,恰巧將某人行竊的過程錄下,依據錄像又可以將該人辨認出來,該錄像便可以成為直接證據。
5、在特定情況下,能直接證明是誰實施了犯罪行為的物證
物證一般不能成為直接證據,但在少數特定的情況下,也可以成為直接證據,如某人隨身攜帶槍支、彈葯、毒品等違禁品,這時上述物品以其所處的位置證明行為人實施了私藏槍支、彈葯和非法持有毒品的行為,從而成為直接證據。再如民事訴訟中,當場購買的貨物能夠直接證明民事法律關系是否發生、變更或消滅,亦為直接證據。

⑥ 民事證據的種類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3條的規定,民事訴訟證據包括當事人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等。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審判人員在運用這一證據時應注意防止將虛假的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對於當事人的陳述應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進行審查核實,以確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6)民事訴訟法證據形式擴展閱讀:

勘驗筆錄在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一定的事實,對與案件爭議有關的現場、物品或物體親自進行或指定有關人員進行查驗、拍照、測量後的記錄。

民事訴訟證據的種類非常的多,其中以當事人陳述、書證、物證、證人證言最為常見,它在訴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⑦ 民事訴訟法中證據的分類幾種形式有什麼作用

民事訴訟證據的分類,是指依據一定標准對各種民事訴訟證據加以歸類。

一,證據在學理上的分類

(1)本證與反證

本證與反證,是按照主張某種事實存在或否認對方主張事實的存在來劃分的。 本證是指當事人一方主張某種事實,提出能證明該事實存在的證據。與之相對應的是反證。對方當事人為否定或推翻主張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證據,而提出相反的事實證據,以證明事實的不存在,謂之反證。

(2)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

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是按照民事訴訟證據與證明對象的關系來劃分的。

所謂直接證據,就是能夠直接證明證明對象的證據。例如,結婚證,可以直接證明夫妻關系;房產證,可以直接確定房屋的所有權;借據,可以證明雙方當事人的借貸關系等等。

所謂間接證據,就是指不能直接證明案件的事實,但能和其他證據聯系起來,共同證明和確定案件事實的證據。例如,張某死後,李某要求繼承其財產,理由是二人是收養與被收養的關系,在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就需要用下述間接證據加以證明。第一,李某從五歲開始就是張某撫養成人的;第二,近十年來張某由於年邁體弱多病,一直由李某贍養與伺候,張某死後的喪事費也是由李某負擔的;第三,張與李多年來一直生活在一起,群眾公認為父子關系。通過以上三方面的間接證據,足以說明張某與李某屬於養父與養子的關系,故張某的財產應該由李某繼承。

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也是相對而言的 ,並且是以同一證明對象為標準的。劃分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的標准,應以能否直接證明案件的關鍵性事實來確定。一般來說,能夠直接證明案件的關鍵性事實的為直接證據,反之,就為間接證據。在司法實踐中,由於案件千差萬別,有些證據,介於二者之間既可算間接證據,所以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並不是絕對的。

間接證據在民事訴訟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間接證據可以作為調查研究整個案情的向導 。其次,間接證據可以鑒別直接證據的真偽。第三,幾個間接證據聯系起來的證明效力,就可以相當於甚至超過一個直接證據的證明效力,所在在證明案件的事實時,間接證據是直接證據的有力助手和可靠的佐證。

(3)原始證據和派生證據(傳來證據)

原始證據和派生證據,是按民事訴訟證據來源加以區分的。所謂原始證據,就是直接來源於案件客觀事實的證據 ,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第一手材料」。所謂派生證據,就是從原始證據中派生出來的證據,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第二手材料」。如證人根據別人所說的案件事實所作的證言,物證的照片、復製品,書證的抄本、影印件等。
原始證據雖然可靠性大些,但也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絕對的。因為原始證據也有一個是否真實可靠的問題。派生證據,雖然不如原始證據可靠,但在處理民事案件中,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證據,在沒有收集到原始證據的情況下,可以順藤摸瓜,通過派生證據找出原始證據 ;可以通過派生證據 ,審查和確認原始證據的可靠程度;在原始證據已被毀滅或無法直接運用的情況下,運用其復製品 、副本 、節錄本或照片等派生證據,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二,證據的形式: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七種。

根據民事訴訟法律(第六十三條)規定的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為標准,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七種。

三,證據的作用:是為了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

作為一種第三者中立解決糾紛的制度,民事訴訟要實現它的任務,除了要有國家強制力的支持外,還要藉助理性的說服力量。這種力量主要來自對案件真實的發現。現代民事訴訟的證明要求,已不再致力於追求案件事實是否符合客觀真實,法官對案件事實真實的認定,主要看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是否符合法律上的真實,只要符合法律上規定的真實,即使這種真實有可能與客觀真實不符,法官也應當將其確認為定案的事實,並以此作出『法律上認為正確』的裁判。

因此,民事訴訟法中證據的作用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大方面:

(一)證據是人民法院查清案件事實、作出正確裁判的基礎和依據:

民商案件中的某一事實是否存在,其存在的具體狀況如何,審判人員只能依據各種證據材料來認識,只有通過依法審查、判斷和運用證據,才能弄清案件事實的真相,才能分清雙方當事人的是非責任,除調解結案的以外,人民法院在案件審理結束後要作出裁判,正確的裁判只能建立在證據可靠的基礎上,否則難以保證公正與合法性法。

(二)證據是當事人進行訴訟和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手段:

民事和商事當事人進行訴訟,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而在訴訟中就必然會提出有利於己的主張或反駁對方的主張。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提出主張或反駁對方的主張,必須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惟有如此,才能達到維護其合法權益的目的。‌

總之,在民事訴訟中,不論是人民法院還是當事人,證據的運用都是一個十分重要問題。證據是訴訟開始的基礎,也是訴訟繼續進行的推進器,還是引導訴訟走向終結的決定性因素。所以,證據制度構成了民事訴訟制度的核心法。

#########################

關於民事訴訟中證據的分類、形式和作用主要的法律依據有以下兩個法律:

法律依據一:《民事訴訟法》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1543.htm

第六章 證據

第六十三條 證據有下列幾種:
(-)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
以上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法律依據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1210.htm

熱點內容
渭城法院董 發布:2025-10-07 03:31:31 瀏覽:388
論述經濟法的個人本位原則 發布:2025-10-07 03:25:16 瀏覽:216
全面推進依法治教 發布:2025-10-07 03:09:28 瀏覽:533
經濟法基礎第三章記憶 發布:2025-10-07 02:56:40 瀏覽:289
勞動法關於春節返鄉回程假 發布:2025-10-07 02:45:36 瀏覽:451
經濟法判斷題並說明理由 發布:2025-10-07 02:35:15 瀏覽:776
合同法第12條的性質 發布:2025-10-07 02:31:29 瀏覽:175
秸稈禁燒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07 02:29:23 瀏覽:403
婦女維權法律知識講座講話稿 發布:2025-10-07 02:23:31 瀏覽:659
公務員法是屬於行政法范疇嗎 發布:2025-10-07 02:12:42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