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注釋版
❶ 最高院關於民訴法解釋
一、民事訴訟法的意義
1、對民事訴訟目的進行研究,有助於民訴法學理論研究的內容的深化,促進民訴理論體系的完善以民訴法學研究對象為基準,可以將其劃分為注釋民訴法學、對策民訴法學和理論民訴法學。
2、以往我國民訴法學研究主要側重於注釋民訴法學和對策民訴法學,但在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條件下,司法實踐中的許多新課題單靠注釋法學和對策法學是無法解決的,迫切需要學者們將研究的視野更多地轉向民訴基本理論的研究。
二、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內容:
1、保障訴權
2、法庭紀律
三、民事訴訟的相關規定
1、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
2、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信原則。
3、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4、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五十四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該掛靠人和被掛靠人為共同訴訟人。
❷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 四 十 四條
第一百四十四條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
席判決。
❸ 最高法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民事訴訟法的意義】
對民事訴訟目的進行研究,有助於民訴法學理論研究的內容的深化,促進民訴理論體系的完善以民訴法學研究對象為基準,可以將其劃分為注釋民訴法學、對策民訴法學和理論民訴法學。以往我國民訴法學研究主要側重於注釋民訴法學和對策民訴法學,但在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條件下,司法實踐中的許多新課題單靠注釋法學和對策法學是無法解決的,迫切需要學者們將研究的視野更多地轉向民訴基本理論的研究。民訴目的論正是理論民訴法學中的核心課題之一,是研究民訴制度的前提和出發點。如何確立民訴目的,直接影響著訴訟主體的確定,訴訟職能的劃分,訴訟原則的設立和訴訟模式的構建等。因此,研究民訴目的有助於促進民訴理論向縱深發展。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七條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後沒有在法定期間起訴或者申請仲裁,給被申請人、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引起的訴訟,由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
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後在法定期間內起訴或者申請仲裁,被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因保全受到損失提起的訴訟,由受理起訴的人民法院或者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