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瑞達2017
『壹』 2018年瑞達行政法為什麼兩個老師
兩個老師可以自主選擇
『貳』 瑞達法考、上律指南針、厚達法考、方圓眾和、獨角獸,報哪家比較好,老師選誰
瑞達、眾合,獨角獸等,這幾個都是比較有名氣的,聽說的人也比較多,評論更是滿天回飛,畢竟樹答大招風,肯定有人說好也有人說不好,所以這些都是要自己親身去感受的。
首先,每個人的「好」的定義是不同的,其次,即使機構好自身也是要付出努力的,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通過培訓機構去學習不能保證一定能通過考試,但是是絕對能提高學習效率的。
這幾個機構瑞達和眾合主做面授,獨角獸主做網授。在這里大致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吧。
1、對於老師的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個機構都會有專業的老師,有些人喜歡幽默風趣的,有些人喜歡親和力強的,這個無需多說,基本上每個機構都會有公開課或者試聽。
2、學員的售後服務一定要好,前期售課說的天花亂墜都不如後期督導服務,如果服務做得好,那麼口碑一定好,網上的評論不能百分百去相信,但也能看出這個機構的態度。
面授優點是方便同學交流;缺點是不能反復得聽課,容易遺漏知識點,而且價位相對來說比較貴;
網授優點不言而喻,知識點沒有聽懂可以反復聽課,碎片時間利用比較充分,而且價位上也相對比較優惠。
『叄』 瑞達2017精題是不是168題
不用買,很多論壇里都有,QQ群里也有的,搜一下就行了。大帝自己微博上也有的。不過大帝今年也是下本了,168之後,還要出268。今年他一定押題很全面了
『肆』 瑞達法刑法為什麼沒講另外兩個原則
民事法律遵循這樣一條基本原則:作為公民,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行為即可為之,即法學界通常所說的「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不違法」。附:民法基本原則(一)平等原則〈〈民法通則〉〉第三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民法平等原則有以下基本含義: 任何民事主體在民法上都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無論他們在行政法或者其他部門法上是否存在隸屬關系、主從關系、一進入民事領域便都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法人或公民,彼此互不隸屬和依從。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民事主體依法取得民事權益都受同等的法律保護。(二)意思自治原則(自願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是否進行某項民事活動,完全由個人決定;否則該行為無效、可變更或可撤銷;;與什麼人、以何種方式、進行何種活動、由個人決定(至於該活動是否等價有償,也由本人評價抉擇。正基於此,等價有償不是民法的基本原則);對自己的行為承擔風險和責任。既然是否進行某項民事活動完全由個人決定,那麼該民事活動的後果應由自己承擔。(三)誠實信用原則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它要求:民事主體參加民事活動、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時.應當持有善意.不規避法律;履行義務時還應考慮他方利益、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他人利益(這也是本文所述的權利不得濫用原則);民事主體所做的意思表示要真實、不欺不詐、講究信義、恪守諾言。(四)公序良俗原則(公共秩序原則)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及目的不得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這一原則在現行法上的根據是民法通則第七條: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及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民事行為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無效。須注意的是,我國現行法因受前蘇聯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論的影響,未使用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字樣。(五)公平原則民事法律行為內容的確定,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由當事人一方或第三方確定民事法律行為內容的,其確定只在符合公平原則時,始得對他方當事人發生效力。公平原則在現行法上的根據是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
『伍』 瑞達行政法7天課好還是內部的課好
內部課更適合考試,他們免費課堂的時間有點太長了,不太適合。
培訓機構的本質是減少人的時間和精力投入。
『陸』 「瑞達法考168系列」的是什麼
2017年瑞達法考168題
『柒』 2017瑞達精講刑法課先出還是民法先出
估計出不來了,買的書都沒發。出了視頻有毛用。太坑了
『捌』 2017司考怎麼復習,厚大or瑞達
三校名師2017年司法考試:法理學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1.自由是法理學的邏輯起點,保障自由是法律的首要功能。
按照康德的看法,我們生活的世界,可以分為感性王國和理性王國,在感性王國,即自然界,受因果律的支配,不存在自由因果律可以不斷的回溯,最終找到第一因,這個第一因是什麼,不可知。康德懸設為上帝。但是在理性王國,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行為的第一因,為了歸責。必須懸設意志自由,在意志自由的情況下,個人沒讓渡了自己部分的自治權,組成了國家和社會。國家的最高限度的功能和最低限度的功能是保障人的自由。個人沒讓渡的屬於私域或者已域,讓渡了的屬於公域。自由人經同意讓權利的契約:憲法。然後以憲法為根據成立國家。憲法是政府的組織法。
2.民法以維護私域中人的自治權為首要功能。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私法自治,自治的前提條件是有行為能力。行為能力的判準是精神的狀況,精神狀況的判準是年齡,當然年齡是目前技術條件上我們能找到最不壞的標准,就像秦代找到最不壞的的標準是身高一樣。如果技術發達到可以精確測度理性的程度,就不必用年齡,用儀器直接測量就好。基於此,民法中就得先探討民事主義。民事主體在私域中享有一系列權利,這些權利從三種基本權利衍生而來:自由、生命、財產、生命的繁衍需要男女結合,人類的成長撫養基於此必須結成穩定的家庭,因而有《婚姻家庭法》。人的生命需要活得有尊嚴,因而必須有《人格權法》。人要生活下去,必須有基本的用物品。基本有用物品的獲取、持有,需要有分配正義,因而有《維權法》,人不可能給自給自足,需要交換,因而有《合同法》。人使用自己的權利,難免產生外部性,外部性有正負,負外部性需要內部化,因而有《侵權責任法》。
3.刑法以限制國家的刑罰權為手段,進而達到保障人權的最終目的。
刑法本質上是一種命令或者禁止,要求人們作為(如遺棄罪)或者不作為(如殺人罪)。刑法要探討的問題是群域(國家公權力)對私域(私人權利)的限制問題。國家權力對私域的限制要具有正當性,在自由主義者看來,能夠征成國家刑罰正當性的原則只有傷害原則和冒犯原則以及受限制的家長主義原則。凡是經得起正當性檢驗的命令或者禁止,必須明確,必須見諸條文,是為罪刑法定。一個理性人如果違背法律損害法益、冒犯他人,必須得到刑罰的強制,這種強制必須與其侵害法益的大小成正比,貫切平等原則,是為罪刑相適應。平等意義上,死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但應該承擔刑事責任。因果關系採用條件說。如果一個理性的人,自願受冒犯,則屬於私域問題,屬於個人自治范疇,刑法不應該干涉。
4.行政法以限制行政權力為手段,以保障人權為目的。
行政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最可能侵犯私域的是行政權。因而規范約束刑偵權對於保障自由而言至關重要,因而有行政法。行政法就是要為行政法的行駛設置規則,使其不得濫用。行政法的目的在於限權遵遁法無授權即禁止原則。但是授權給行政機關的法律有可能是惡法,私域的自由仍然得不到保障。此時,就需要有一種機制,;來保證法律的為良法。此時需要有立法程序,需要有民主原則。但民主原則有可能造成多數人的暴政,因而需要有對法律的和憲性審查機制。
5.訴訟法是解決糾紛的程序規則,是對司法權的限制。
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是一個客觀存在。糾紛可能是發生在民於民之間,也可能發生在民與官之間、還有可能發生在民與法之間,因而需要四種訴訟:民告民的民事訴訟、民告官的行政訴訟、官告民的刑事訴訟,民告法的憲法訴訟。故需要訴訟法。訴訟法是設定程序規則對司法權的限制。訴訟的基本原則為: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事實需要證明,但無法客觀復原,所以證明必須設定證明標准,民事訴訟證明標准為優勢證據規則(中國稱高度蓋然性規則),刑事訴訟證明標准則為排除合理懷疑規則。司法是用一般性的規則對具體糾紛的解決。一般性規則和個案事實之間的空隙,空隙需要縫合,故需要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解釋推理需要規則。
『玖』 2017年司考瑞達好還是厚大好
機構不重要,跟老師,從瑞達挑幾個喜歡的,再從厚大挑幾個喜歡的,這不矛盾(糾結機構沒必要,並不是你選擇那個機構那個機構的老師都會適合你啊),報班無法選擇除外
『拾』 【司法考試】有報過瑞達法考北京2017暑期封閉班的同學嗎請問學校和宿舍具體在哪裡謝謝
瑞達就是徒有虛名,認真你就輸了。去問問17年上當的老學員,你就知道劉風科是個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