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的含義和基本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含義和基本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1-12 01:35:43

Ⅰ 民事訴訟法的任務和基本原則

您好,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回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答,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辯論原則;
支持起訴原則;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Ⅱ 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1)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2)同等原則;

(3)對等原則;

(4)調解原則;

(5)辯論原則;

(6)處分原則;

(7)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原則;(8)支持起訴原則。

Ⅲ 怎麼理解民事訴訟一由一案原則

「一事不再理」原則起源於羅馬法的「一案不二訴」制度,這一制度的理論基礎是「訴權消耗」理論。所謂「訴權消耗」,是指所有的訴權都會因訴訟而消耗,對同一訴權或請求權,不允許二次訴訟。目前學界關於一事不再理有狹義說和廣義說之分,狹義說將一事不再理等同於既判力的消極作用,認為「裁判應以一次性為限,並以此作出判斷民事裁判既判力的基礎就是作為一般指導思想的一事不再理的要求」[i]。廣義說則仍將禁止重復起訴和既判力的效力視為一事不再理的兩重內涵。[ii]

一、關於一事不再理原則的基本認識

現在民事訴訟理論上的「一事不再理」原則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訴訟系屬效力,即對於已經起訴或正在訴訟中的案件,當事人不得再行起訴,即使再行起訴法院也不得受理;第二,一個案件在判決生效之後,產生既判力,當事人不得就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就同一事實和理由,再行起訴。由於這個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不得再起訴,法院也不應再受理,既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當事人糾纏不清,造成訟累。

「一事不再理」一向被視為民事訴訟的一項「原則」,司法實踐中,法院的判決也都以一事不再理原則進行說理, 但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 並沒有關於一事不再理的明確、具體規定。因此,實踐中對一事不再理涵義的把握和運用比較混亂, 不同的法院、甚至同一法院的法官在對待何為「一事」、怎樣「不再理」的問題上, 並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和規范的操作,這一原則適用不當,既有可能影響既決案件的既判力,也有可能妨礙當事人正當訴訟權利。

二、關於一事不再理原則的理解

對於一事不再理如何理解,主要涉及兩點:1.何為「一事」;2.怎樣「不再理」?

(一)何為「一事」

「一事」的語義理解就是「同一件事情」或「同一事實」,由於「一事」引發的糾紛,經過法院的實體處理,就得到了終局解決,其後,針對該事實再向法院請求處理,法律予以禁止。

關於「一事」如何認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89年下發的《全國沿海地區涉外涉港澳經濟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為《紀要》)中載明「當事人不得就同一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分別以不同的訴因提起兩個訴訟」。該《紀要》表述判斷「一事」的標准為「同一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筆者認為,「同一法律事實」即案件具體事實,包含具體的時間、地點、當事人、當事人的行為等要素。包括產生產生當事人實體法上權利義務的法律事實,和產生訴訟權利義務的糾紛事實,比如侵權事實(使受害人獲得侵權賠償請求權等)、違約事實(使當事人獲得違約賠償請求權等)。這兩類事實中,前者是基礎和前提,若無後者則無訴的利益,也就不能請求訴訟救濟(即無民事訴權)。如果後訴與前訴產生民事實體權的法律事實和產生民事救濟權的糾紛事實均相同,則原告再次將被告訴至法院,即構成一案二訴,因而對於後訴,法院應「不再理」。

(二)怎樣「不再理」

「不再理」是從法院的角度出發而作的一個表述。「理」是指法院的受理,因而「不再理」的含義應是法院不再受理,表明對原告的起訴行為,法院不予支持,是否定的態度,因為原告的起訴的事實經過了前一訴的處理,法院已經做作出了裁判,如果再次受理,予以處理,不僅增加當事人訴累,也浪費司法資源,可能會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

因而,如果原告的起訴違反了一事不再理原則,法院則應採用裁定的形式作出處理,如果是立案之前發現不應受理,裁定不予受理,如果是立案之後發現不應受理,就應裁定駁回起訴。

能否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呢?筆者認為,不能,因為判決是對案件作出實體處理時所用;裁定是對案件程序問題所作出處理所用,不涉及當事人的實體權利與義務。判決駁回訴訟請求,是對當事人實體權利的處理,而針對同一個案件實體事實,當事人的實體權利,法院已經做出了一次處理,不應再做處理。因而,應當採用裁定的形式,對當事人此訴予以程序終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登載的《徐州市路保交通設施製造有限公司與徐州市華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第三人尤安慶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中對此進行了明確。

三、關於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的認定要素

「一事不再理」原則是從法院的角度所做的表述,這一原則還有從當事人角度所作的表述「一案不二訴」,這清楚的表達了一案只能一訴的意思,因而,是否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的判斷標准即為後訴與前訴是否構成同一訴。判斷後訴與前訴是否構成同一訴則應以訴要素為依據,民事之訴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指當事人、訴訟標的、具體案件事實,故要判斷是否一訴,應根據當事人相同、訴訟標的、具體案件事實相同的「三同」標准。

(一)當事人

一般情況下,前訴與後訴的當事人不同,包括原告不同、被告不同,原被告地位互換(本訴與反訴),都不構成同一訴。特殊情況下,當事人雖然發生了變更,但仍然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

1.原被告地位互換:雖然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發生了變更,但依然是原訴。《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奉化步雲公司與上海華源公司商標所有權轉讓糾紛不予受理案》的裁判摘要中載明:「人民法院經依法審判民事案件,作出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後,該案的被告又就同一事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雖然不屬重復起訴,但依據「一事不再理」的原則,人民法院仍應當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2.當事人分立、合並等:因法人的分立、合並、被注銷或自然人的死亡而產生的對原來的原告具有權利義務繼受關系的人,或因合同的轉讓或標的物的轉移等而產生的其它與原來的原告具有相同權利義務關系的人等,這些人往往不是被列在生效裁判文書上的原告,但因其在實質上取代了原來的訴訟當事人在實體上和程序上的地位,亦應受原來的裁判的既判力的拘束,如其再行起訴,法院也不受理。

3.必要共同訴訟中,分別對部分必要共同訴訟人提起的訴訟或者不同的必要共同訴訟人依據同一案件事實對被告提起的訴訟,同樣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

(二)訴訟標的

若前訴與後訴的主體相同,則需根據訴訟標的,來區分是否構成同一訴。一般認為訴訟標的是指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請求法院審判的民事實體法律關系或民事實體權利。訴訟標的是任何一個民事訴訟案件都必須具備的,是區別此訴與彼訴的本質要素。[iii]訴訟標的決定了案件如何審理裁判的一切訴訟程序問題。換句話說,訴訟標的是整個訴訟的核心,一切訴訟活動都是圍繞著訴訟標的來展開的。缺乏訴訟標的,該糾紛就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訴,向法院提出。一般情況下,如果當事人提出的訴訟標的與以前法院已經裁判過的另一案件的訴訟標的相同,無論該當事人提出了與前案如何不同的訴訟請求,法院同樣會以後案與前案訴訟標的相同而裁定"一事不再理";相反,如果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與以前法院裁判過的另一案件的訴訟請求完全相同,但只要訴訟標的不同,法院仍然應當作為新訴予以受理。如何判斷訴訟標的是否相同呢?

首先要確定各個訴的訴訟標的是什麼,如果兩個訴的訴訟標的不同,則構成不同的訴。確定訴的訴訟標的則要根據民事實體法律關系的具體內容判斷。

1.確認之訴,是原告請求法院確認其與被告間存在或不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的訴,其訴訟標的可以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確定。但消極確認之訴是原告否認被告的請求,故訴訟標的要根據被告的請求確定。

2.形成之訴,又稱變更之訴,是原告請求法院改變或消滅其與被告之間現存的民事法律關系的訴。因此,訴訟標的是雙方現存的民事法律關系。

3.給付之訴,是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給付一定物或行為之訴。給付之訴中應當以原告主張給付的請求權基礎作為給付之訴的訴訟標的。

(三)具體案件事實

若此訴與彼訴的訴訟標的相同,則應根據具體案件事實來識別訴。

1.人事訴訟。如甲以乙賭博成性為由,提起與乙離婚之訴,敗訴後6個月內,以受乙虐待為由,再次提起離婚之訴。問:法院應否受理後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七項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但此例中,前訴與後訴的主體、訴訟標的相同,但後訴提出了新的事實理由,構成不同的訴,故應該受理。

如甲對乙提起離婚之訴中,同時提出乙有賭博惡習、受乙虐待兩個理由,是否包含兩個訴?在此例中乙有賭博惡習、甲受乙虐待構成同一個案件事實,上例中乙有賭博惡習,甲受乙虐待,分別構成一個案件事實,故此列僅是一訴。

2.給付內容相同之訴。如果訴訟中當事人、訴訟標的相同,如原告曾先後與被告兩次簽訂買賣車輛的合同,原告均履行了交付貨物的義務,被告均未支付貨款。原告先後提起的兩次訴訟是否為同一訴?在這兩個訴中,當事人、訴訟標的均相同,但具體案件事實不同,故構成兩個訴。

3.因主從合同引起訴訟。債權人分別依據主從合同對相對人提起的訴訟,例如甲向乙借款一萬元,丙為連帶保證人,乙先依據保證合同將丙訴至法院勝訴後,又依據借款合同將甲、丙訴至法院,雖然兩個訴中當事人不同,訴訟標的也不同,但案件事實相同,同樣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

4.請求權競合。在旅客運輸合同關系中,由於承運人的過失,造成旅客身體受到傷害。在此案中旅客受傷的事實,經過合同法規范評價,承運人違約;經過侵權責任法評價,承運人侵權。則旅客可以提出違約之訴和侵權損害賠償之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具有選擇權,又避免兩次起訴均獲勝的弊端。

(四)後發性損害賠償請求問題

後發性損害賠償請求,是指在前訴判決中沒有被認定而在後訴中受害人提出的基於傷害後遺症的賠償請求。此類訴訟大多發生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受害人受傷後不能預測其有可能產生後遺症,或者住院治療後,採用特殊的醫療技術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後再次住院治療。當受害人第一次出院後就已經發生的損害起訴過後,又對第二次住院治療產生的相關費用起訴,雖然兩次訴訟的當事人、訴訟標的相同,但具體情況不同,依然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

司法實踐中,還存在兩類特殊案件:一類是關於子女撫養費的判決生效後,由於物價上漲因素,增長撫養費用請求案件;另一類是侵權糾紛中另行起訴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件。對第一類案件,司法實踐中按另案受理,不受前訴既判力約束,第二類案件,司法解釋規定「不予受理」。

(五)對執行和解協議提起的訴訟

甲與乙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終審宣判:乙應在十天內支付甲貨款五萬元。判決書生效後,甲申請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雙方達成執行和解協議。後甲以乙不能按照執行和解協議履行全部義務為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履約。法院是否受理。

執行和解協議並非一個新的契約,這種協議不屬於訴訟契約,因為訴訟契約是指以產生訴訟法上的效果為直接目的的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其既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形成,也可以在訴訟之前形成……但決不能在訴訟結束之後形成,這種契約式實體法上的契約。[iv]執行和解協議在當事人之間並未形成新的權利義務關系,故如允許當事人依據執行和解協議提起新的訴訟,顯然有違一事不再理的原則。從性質上講,執行和解協議只是履行生效判決的一種方式,在執行案件中,申請執行人與被執行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不是案件的終結,該案件的執行程序實際上是處於一種暫停的狀態,如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也就是說,當事人的權利仍可以在第一個訴訟程序中得到救濟,故無啟動第二個訴訟的必要。

在一事不再理的問題上,應注意的是執行和解協議與另一類「和解協議」的區別。如丙因借款糾紛向債務人丁提起訴訟,勝訴後丙未在執行申請期內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超過申請期後,丙與丁就該筆債務的清償又達成新的和解協議。現丙以丁未履行和解協議為由,再次提起訴訟。雙方達成新的和解協議雖然內容上是原債務的延續,但應視為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是一個獨立的民事法律行為,事實上通過該約定使丁負有新的履行責任,而且這一責任與原來判決所確定的責任有可能是不一致的。因此它與以前的債務在性質上不再具有同一性。因此,丙並非基於「同一關系」再起訴,其新的起訴應視為對一個新債權的主張,並不違反一事不再理的原則。

四、關於一事不再理原則體現的訴訟理念

一事不再理體現了訴訟技術專業化、不可逆化的性質。[v]對於當事人來說,訴權的行使必須謹慎、慎重,一些訴訟技巧有賴於律師、法律工作者等專業人士的服務。訴訟相當於一架結構精巧的機器,對於當事人、法院來講訴訟一旦啟動,不會因原告、被告、法院任何一方單方面的原因而停止(即使當事人申請撤訴,也需要法院裁定準許),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可能導致敗訴或者違法的嚴重後果,敗訴當事人只能「認賭服輸」。

如果允許當事人就同一事實反復訴訟,則敗訴方相信他們可以再次提起訴訟,他們就永遠不會尊重法院的判決,並頑固地拒絕執行對其不利的判決,採取無休止的訴訟,同時更刺激了對法院的不尊重,從而嚴重削弱了訴訟的效率,不符合訴訟的價值目標。遲到的正義非正義[vi],反復訴訟也會使當事人的正當利益不能及時得到保護,也不符合公正的價值目標,違背了審判中效率與公正兩大准則。同時對於被告來說,因為同一事實屢次應訴,訴訟之火永不得熄滅,也是不公正的,對於法院來說也浪費訴訟資源。「一事不再理」原則,表示法院的生效裁決對於同一訴訟的各方當事人都是終局的。該原則鼓勵而且要求當事人根據法律賦予的權利在初次訴訟中,窮盡他們的能力,已達到他們的目的,防止他們不尊重訴訟權利,浪費有限訴訟資源,以訴訟拖累對方當事人。

五、關於一事不再理原則的立法缺陷與建議

我國至今尚未建立起一事不再理制度。筆者認為我國目前關於一事不再理原則的立法缺陷有三:一、我國《民事訴訟法》並未對一事不再理原則予以明確,尚未全面界定該原則的含義,法律原則表述方面存在缺陷;二、司法實踐中大多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五)項的規定作為一事不再理的法律依據,但該法條只是既判力消極效果的規定[vii],不能涵蓋或代替一事不再理原則本身,而且使得法官們對該原則的基本內涵和適用范圍有著不同的理解,致使法院在對許多同類案件的處理上存在巨大差異,影響了法院的權威,也損害了法律的尊嚴;三、「但書」條款內容單一,沒有包括其他可以重復訴訟的情形,立法技術方面尚存在缺陷。

故而筆者建議應在《民事訴訟法》總則部分規定一事不再理原則,將該原則明示為民事訴訟的一項原則,准確且全面界定該原則的含義,盡快確立該原則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的基本原則地位。另外,應在分則中對該原則給予制度上的支撐,明確該原則包含「訴訟系屬效力」和「判決既判力」兩方面內容,即在起訴和受理中規定,對於正在法院系屬中的案件,當事人不得重復提起訴訟,同時對於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生效裁判包括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等,當事人也不得起訴。

Ⅳ 試論我國要不要規定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就是在民事訴訟中,指導各項民事訴訟活動的基本准則。它貫穿在整回個民答事訴訟制度和程序中,對全部民事訴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我國應當設專章,對民事訴訟特有的基本原則加以明確規定。

民事訴訟基本原則是民事訴訟立法的基石,它貫穿於民事訴訟全過程,作為指導訴訟主體進行訴訟的指導性准則,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及彌補具體規范不足的功能。綜合對我國歷來的立法傳統、現實需要,以及對國內外立法例的考察,我國應當設專章,對民事訴訟特有的基本原則加以明確規定。

Ⅳ 試述民事訴訟法的辯論原則

辯論原則:所謂辯論,指的是當事人雙方在法院主持下,就案件事實和運用法版律的問題,陳權述各自的主張和意見,相互進行反駁和答辯,以爭取對自己有利的訴訟結果,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則通過辯論查明案件事實。 具體參見 http://ask.koubei.com/question/1408061605124.html

Ⅵ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處分原則的含義

民事訴訟中的復處分原則,是制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自由支配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這一原則包括以下具體內容:其一,處分權的享有者只限於民事訴訟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不享有處分權;其二,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對象包括處分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處分原則貫徹於民事訴訟的全過程,主要體現在:第一,當事人的處分行為直接關系著民事訴訟程序能否開始;第二,當事人的處分行為對於訴訟程序的發展和終結有著重要影響;第三,審判保護的范圍和方法,一般要尊重當事人的意願。

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中華抄人民共和國民襲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范圍: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Ⅷ 民事訴訟法當事人平等原則的法律意義

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是指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包括以下三項基本內容:

(一)當事人平等地享有訴訟權利。當事人平等地享有訴訟權利,是指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所進行的「訴訟攻擊」與「訴訟防禦」的平等性。任何一方不得享有比對方更優越或更多的訴訟權利,只有賦予雙方當事人平等的權利、均等的機會,才能維系民事訴訟活動中當事人雙方「攻擊」與「防禦」的平等進行。

(二)當事人在訴訟中的訴訟地位平等。當事人訴訟權利訴訟義務平等,也即是指當事人在訴訟中的訴訟地位是平等的,不因當事人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文化程度、民族等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別。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不但是平等地享有訴訟權利,同時也是平等地承擔訴訟義務,並且對行使訴訟權利給予平等的機會。

(三)保障和便利當事人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首先,立法保障。作為立法的指導原則,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應當體現在民事訴訟法的相關制度和具體規范中,使這一原則具體化,為當事人實際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提供法律依據。其次,是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應當為當事人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提供保障和便利。依法保障當事人雙方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並且為他們行使訴訟創造和提供平等的機會和條件,是人民法院應當履行的職責,也是訴訟權利平等原則實現的重要保證。

熱點內容
2014計生政策法規 發布:2025-10-06 22:41:23 瀏覽:733
永吉法院官網 發布:2025-10-06 22:36:21 瀏覽:87
臨時工在勞動法規定十年轉正 發布:2025-10-06 22:34:50 瀏覽:560
勞動法請假扣錢嗎 發布:2025-10-06 22:32:36 瀏覽:861
泗洪律師事務所在哪裡 發布:2025-10-06 22:32:22 瀏覽:956
2018婚姻法這樣規定二婚女 發布:2025-10-06 22:17:25 瀏覽:845
婁底法律援助24小時免費咨詢 發布:2025-10-06 22:16:43 瀏覽:146
勞動法2009修正了什麼 發布:2025-10-06 22:16:40 瀏覽:826
豐寧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10-06 22:16:37 瀏覽:384
黨在農村的政策法規 發布:2025-10-06 22:13:44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