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停工規定
發布時間: 2025-07-11 15:52:57
『壹』 公司停工停產勞動法是如何規定
法律分析:勞動法對企業停工停產沒有作出規定,而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作出了規定,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按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工資。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二條 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貳』 勞動法關於停工待料的規定
1. 勞動法並未規定在用人單位違反法規時必須停工。然而,若用人單位的行為違反了勞動法,他們必須根據第十二章的規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九條明確規定,如果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了法律或法規,勞動行政部門將給予警告,並責令其改正。若對勞動者造成了損害,用人單位還需承擔賠償責任。
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如果用人單位違反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勞動行政部門可以給予警告,並要求其改正,同時有權對其處以罰款。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一條列舉了用人單位可能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幾種情形,並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其中包括:
- 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
- 拒絕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
- 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 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對於上述違法行為,勞動行政部門將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要求支付賠償金。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