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從輕處罰的
1. 行政法和行政處罰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制裁的對象不同;制裁的行為性質不同;制裁的原則不同;懲罰的范圍和程度不同;採取的形式不同;兩者的救濟途徑不同。行政處分: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對所屬的國家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依據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許可權而給予的一種懲戒。行政處分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六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二)受他人脅迫或者誘騙實施違法行為的;
(三)主動供述行政機關尚未掌握的違法行為的;(四)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其他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
2. 從舊兼從輕原則行政法方面的適用問題
在處理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及其相應處罰時,"從舊兼從輕"原則起著關鍵作用。這一原則在行政法上的應用,其理論基礎與刑法中的理由相似,即新修訂的法律應當用來評價和處罰行為,除非這會加重相對人的責任。立法層面對此予以確認,如《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需舉證證明其具體行政行為遵循了從舊兼從輕原則,所依據的文件需為行為發生時有效的規范性文件,而非行為發生後失效的文件。
法律通過評價和懲處功能實現其目的,既要保護權利,也要保障公平。在國家與公法相對人之間,當新法對行為的違法性評估更為寬容或減輕懲罰時,應根據從舊兼從輕原則,重新審視未完成的處罰,以人權保障為出發點,確保法律的公正和正義。因此,這一原則在行政法領域中是不可或缺的,它體現了法律對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2)行政法從輕處罰的擴展閱讀
舊兼從輕原則是一個刑法適用原則,指除了對非犯罪化(除罪化)、弱化懲罰或有利於行為人的規定之外,刑法不得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它是刑法罪行法定原則中從舊原則的發展。
3. 行政法是從舊兼從輕嗎
法律分析:從舊兼從輕」原則是處理各種新舊法律適用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該原則簡單理解就是「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 行政處罰案件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來源於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禁止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之一,是指犯罪及其懲罰必須在行為前預先規定,刑法不得對其公布、實行前的行為進行追溯適用,但是,禁止溯及既往是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但是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九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九條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4. 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准則。刑法的該規定主要是針對舊的現行的刑法之間的矛盾問題,且主要是針對新刑法溯及力的問題。即新刑法對公布之前的行為是否認為是犯罪問題,以及如何適用等問題。「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