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91版
⑴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91條
法律分析:本條是關於調解失敗後的措施的規定。調解是法院在徵得雙方同意,根據自願合法原則在訴訟過程中進行的,旨在在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基礎上解決糾紛的機制。在調解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的意思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和體現,法律不強迫雙方必須達成調解協議。所以法律規定,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調解程序相當於自行終結。此時,法院應當及時判決。法院判決應當根據法律和事實作出,至於在調解過程中當事人為達成協議所作出的承認或讓步,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一條 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⑵ 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一項
第一百一十九條抄
起訴必須符合襲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⑶ 民訴法解釋第91條之規定
法律分析:本條是關於調解失敗後的措施的規定。調解是法院在徵得雙方同意,根據自願合法原則在訴訟過程中進行的,旨在在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基礎上解決糾紛的機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原則確定舉證證明責任的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一)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二)主張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當事人,應當對該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這是我國立法上第一次使用「原則」一詞表述證明責任的分配。
⑷ 庭前調解是怎麼回事
如除來了依法不需要製作調解自書的4種案件以外,民事案件在法院主持下達成協議,如果當事人在調解書上簽字的,法院依法製作的調節書,向當事人送達時,任何一方都有法律賦予的 《反悔》 權,對開庭傳票,判決書等當事人如果拒收的情況下,可以依法留置送達,而對調節書則不可以。
民事訴訟法第91條規定: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調節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該及時做出判決
也就是說如果調節書沒有送達時,可以反悔。如果送達了,則不能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