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停職留薪
⑴ 勞動法關於停職停薪的規定
1、職工經企業批准停薪留職的,其在原企業的工資總額,可以由原企業留作工資儲備金使用。
2、職工在停薪留職期間要求調動工作的,原單位應當支持。如屬於企業生產、經營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必須雙方協商,經企業同意的,主管部門或勞動部門方可辦理調動手續。
3、經批准停薪留職的職工,不得私自帶走原單位的技術資料和技術成果,對私自帶走技術資料或科研成果的,或因私自帶走技術資料和科技成果給原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職工和受益單位應當賠償。
停薪留職法律規定有那些?
經批准停薪留職的職工,不得私自帶走原單位的工具設備特別是精密儀器,一經發現,由原單位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或送交當地司法部門處理。
對批准停薪留職的職工,原單位應當幫助安置好他們的家屬生活,如住房、子女上學等,不能歧視。
執行停薪留職合同中發生爭議,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無效的,由當地勞動行政部門的仲裁機構協調處理。
總結停薪留職是指為了使特定職工有期限離崗停薪並保留職工身份,而由用人單位與該職工依法簽訂的,約定停薪留職期間雙方相互權利和義務的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⑵ 勞動法停崗停薪規定
勞動法沒有規定停職和停薪,用人單位也不能得對員工進行停職停薪,如果沒有訂單,停工期間應按國家規定支付工資的。用人單位沒有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勞動者生活費,生活費發放至企業復工、復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
勞動法如今已廢除停薪留職:
但是,企業職工停薪留職,這是特殊時期的產物,現在已經廢除了。 這個《意見》是 1995年8月4日由勞動部頒布的,從《意見》的規定可以明確看出國家的態度,即國家不同意一方面維持勞動關系,又停薪留職在外自謀職業或到第三人處就業。這么多年過去了,企業全民所有制時代早就結束了,企業職工停薪留職也早就退出歷史舞台了。
廢除停薪留職後更多保證權益的是勞動合同: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原固定工中經批准薪留職人員,願意回原單位,繼續工作的,原單位應與其簽訂勞動合同;不願意回原單位繼續工作的,原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關系。 在停薪留職期內雙方保留勞動關系,企業若單方解除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但雙方都同意的可以解除,勞動者提出解除的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金,單位提出的解除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停工留薪期滿加單位,應按原勞動合同的約定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的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支付經濟補償金;如果勞動合同到期的,單位終止勞動合同也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⑶ 用人單位對員工停職留薪合法嗎
雖然停職留薪是用人單位自主管理權的體現,但畢竟涉及員工的勞動內權利及勞動報酬,法律法規容對此有明確的規范和保障。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一)》第19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
《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由此可見,當用人單位需要對員工處以停職查看的處分形式時,須首先明確員工的行為是否構成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所規定的 「違紀行為」;其次,該違紀行為是否可依據規章制度處以停職停薪的處分;再其次,用人單位對停職查看的管理應當設置明確、固定的期限,「查看」的標准、方法、流程,以及復職的條件、時間等。
根據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3條的規定,公司的行為很有可能構成 「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不僅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工資報酬,還將面臨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25%的經濟補償的風險。
⑷ 公司對員工停職合法嗎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不可對員工進行停職停薪,停職不合法。任何企業沒有所謂的停薪停職的規定,這都是違法的,就是解除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必須提前三十天書面通知,或者家發一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公司對員工停職,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公司的行為很有可能構成 「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不僅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工資報酬,還將面臨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的風險。雖然停職留薪是用人單位自主管理權的體現,但畢竟涉及員工的勞動權利及勞動報酬,法律法規對此有明確的規范和保障。當用人單位需要對員工處以停職查看的處分形式時,須首先明確員工的行為是否構成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所規定的 「違紀行為」;其次,該違紀行為是否可依據規章制度處以停職停薪的處分;再其次,用人單位對停職查看的管理應當設置明確、固定的期限,「查看」的標准、方法、流程,以及復職的條件、時間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⑸ 用人單位對員工做出「停職停薪」,是內部行政處罰還是違反了《勞動法》
您好,來停薪停職是用人單位自自主管理的提現,關於停薪留職是指為了使特定職工有期限離崗停薪並保留職工身份,而由用人單位與該職工依法簽訂的,約定停薪留職期間雙方相互權利和義務的合同。
《勞動人事部、國家經濟委員會關於企業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停薪留職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二年。停薪留職期間,不升級,不享受各種津貼、補貼和勞保福利待遇;因病、殘而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可按退職辦法處理。停薪留職人員在從事其他收入的工作時,原則上應按月向原單位繳納勞動保險金,其數額不低於本人原工資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