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訴訟法指認現場的規定
A. 警察將犯罪嫌疑人從看守所提出來到案發現場進行現場指認是根據什麼法律法規的哪一條
警察提審犯人指認現場的依據的是:《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127號)第二百四十九條,具體法律條文和解釋如下:
第二百四十九條: 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可以讓被害人、證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屍體、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
公安機關找到了犯罪現場可以叫犯罪嫌疑人去辨認,得到辨認筆錄。犯罪嫌疑人指認犯罪現場的意義是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但這是一個可以有的程序,而並不是刑事訴訟中必要的程序。
再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五十六條第七款的規定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七)勘驗、檢查、偵查實驗、搜查、查封、扣押、提取、辨認等筆錄;公安機關就可以拿著他的辨認筆錄去定案移送檢察機關了。
(1)新刑事訴訟法指認現場的規定擴展閱讀:
刑事犯罪案件需要去指認現場。
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應當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批准。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四十七條 。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 組織辨認前,應當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徵,避免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四十八條 ,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當由辨認人個別進行。
B. 指認現場拍照是不是很嚴重
是的。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中偵查階段會讓犯罪嫌疑人指認現場,目的就是固定、核實證據。指認現場說明案件事實已經認定了。刑事案件一般分四個階段:受案立案階段、偵查階段、偵查終結階段、案件結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八條偵查人員對於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屍體應當進行勘驗或者檢查。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勘驗、檢查。
第一百二十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犯罪現場,並且立即通知公安機關派員勘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