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決定撤銷
『壹』 行政行為撤銷廢止無效的區別
行政行為撤銷廢止無效的區別如下:
行政行為撤銷是指行政行為自成立時起無效,通過有權國家機關作出撤銷決定後使其失去法律效力。它不同於行政行為的無效,無效行政行為自始無效,而可撤銷的行政行為只有在被撤銷後才失去效力。行政行為廢止是指使行政行為自廢止時起無效,所加以相對人的義務均應取消,對相對人造成的一切損失,均應賠償。廢止前的行政行為仍然有效。
行政行為無效是指行政行為具有特別重大的違法情形或具有明顯的違法情形;行政主體不明確或明顯超越相應行政主體職權的行政行為;行政主體受脅迫做出的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的實施將導致犯罪;行政行為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無效行政行為的法律後果是:行政相對人可在任何時候請求有權機關宣布該行為無效;行政行為被宣布無效後,行政主體通過相應行為從相對人處所獲取的一切(如罰沒款物)均應返還給相對人,所加以相對人的義務均應取消,對相對人造成的一切損失,均應賠償。
在實踐中,對於不同的行政行為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法律後果。例如,對於違法的行政行為可能會被撤銷或者無效;對於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的行政行為可能會被廢止。因此,在處理行政糾紛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應該採取何種法律措施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行政行為的撤銷、廢止和無效是三種不同的法律後果,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產生的原因和後果。在實踐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應該採取何種法律措施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七十條
作出的行政行為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濫用職權、明顯不當的,法院可以判決撤銷或者部門撤銷行政行為。行政行為撤銷和廢止是行政法中常見的兩種行政權力行使方式,二者在效力和法律後果上存在顯著區別。
『貳』 行政撤銷屬於什麼行為
法律分析:行政行為撤銷是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如發現其違法或不當,由有權機關予以撤銷,使相應行政行為失去法律效力。. 撤銷是針對一般違法或者不適當行政行為而言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叄』 行政行為撤銷、無效、廢止的法律後果
一、行來政行為被宣布無效源後將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
(一)行政主體通過該行為從行政相對方獲得的一切均應返還相對方;
(二)所施以相對方的一切義務應予取消;
(三)給相對方所造成的實際損失,應予賠償。
二、行政行為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一)行政行為自被撤銷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銷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為作出之日;
(二)行政行為的撤銷是因為行政主體過錯引起的,並且依社會公益的需要又必須使撤銷的效力追溯到行政行為作出之日,那麼,由此造成相對方的一切實際損失應由行政主體予以賠償。
(三)行政行為被撤銷是由相對方的過錯引起的,或由行政主體與相對方的共同過錯所引起的,撤銷的效力通常應追溯到行為作出之日,過錯方各依自己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三、行政行為廢止的法律後果:
被廢止的具體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效力。原則上,具體行政行為廢止之前給予當事人的利益、好處不再收回;當事人也不能對已履行的義務要求補償。如果廢止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失,或者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正,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以必要的補償。
『肆』 行政機關可以撤銷自己做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嗎
1、行政機關對自己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自己作出撤銷決定。
2、行政機關拒不撤銷的,行政相對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處理。
《行政處罰法》
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伍』 行政法中撤銷、吊銷、撤回三者之間的比較
1、「吊銷」、「撤銷」和「撤回」彼此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也有根本區別。
2、「吊銷」是行政處罰措施的一種。「撤銷」適用於行政機關或者被許可人任何一方有違法行為的情形。「撤回」主要是指行政許可的實施以及被許可人從事許可事項的活動本身並不違法,但基於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行政機關收回已經頒發的行政許可的情形。
3、撤銷行政許可,是因為行政許可實施的過程存在違法問題,違法行為的主體可能是許可機關,例如,未按照法定條件做出許可,也可能是行政許可申請人,例如,利用欺騙的手段缺的許可。
4、吊銷行政許可,是在被許可人依法取得行政許可後,利用許可實施了違法行為,執法機關依法吊銷其行政許可的情形。因為被吊銷的原因是當事人違法,因此,因吊銷行政許可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由當事人自己承擔。
5、撤回行政許可,是行政許可依據的法律、法規發生了變化,或者許可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將已經發出的許可撤回。這時行政許可機關無過錯,當事人也無過錯,因為為了公共利益才撤回,所以撤回行政許可給當人如果造成損失時,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補償。
(5)行政法決定撤銷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有關行政許可的注銷手續:
(一)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未延續的;
(二)賦予公民特定資格的行政許可,該公民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終止的;
(四)行政許可依法被撤銷、撤回,或者行政許可證件依法被吊銷的;
(五)因不可抗力導致行政許可事項無法實施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注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
『陸』 行政法許可法規定的撤銷事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抄許可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二)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三)違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四)對不具備申請資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行政許可的;(五)依法可以撤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依照前兩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不予撤銷。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被許可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賠償。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的,被許可人基於行政許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