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38條
① 性騷擾怎麼判,判刑要走什麼程序
性騷擾(sexual harassment):指帶性暗示的言語動作。在我國, 性騷擾表現形式尚無統一界定。針對被騷擾對象,通常是加害者肢體碰觸受害者性別特徵部位,妨礙受害者行為自由並引發受害者抗拒反應。
例如在公車上、地鐵上、辦公室.....那些讓你覺得不愉快的 與性有關的葷段子或者行為 ,統統都是性騷擾 。
走法律程序:2018年8月27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規定,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動或者利用從屬關系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可以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性騷擾處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五款規定:
1、 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1)刑事訴訟法第38條擴展閱讀:
性騷擾罪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日頭方式:如以下流語言挑逗對方,向其講述個人的性經歷、黃色笑訴或色情文藝內容;
2.行動方式;故意觸摸、碰撞、親吻對方臉部、 乳房、腿部、臀部、陰部等性敏感部位;
3.設置環境方式:即在工作場所周圍布置淫穢圖片、廣告等,使對方感到難堪。廣義的性騷撫並不限於異性間,對象亦不單指婦女而言同性間亦可構成性騷擾。
② 刑訴法修改對比有哪些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刑事訴訟法》作如下修改:
1、修改第2條,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為確保准確,及時的調查,了解犯罪事實,正確執行法律,懲治罪犯,保護無辜者免受刑事起訴,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打擊犯罪行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護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民主權和其他權利,以確保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刪除第二段。
2、將第20條修正為:「中級人民法院對下列一審刑事案件具有管轄權:「
(1)危害國家安全或恐怖主義活動的案件;」
(2)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案件。
3、將第31條修正為:「本章中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文員,翻譯和鑒定人。」辯護人和檢察官可以根據本章的規定要求逃避並申請重新審議。」
4、修正第33條的內容如下:「自調查機構首次審問以來,犯罪嫌疑人已受到訊問,或已採取強制措施。委託辯護人的權利;在調查過程中,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有權隨時委託其抗辯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時,應當通知犯罪嫌疑人。委託辯護人的權利。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收到案件材料移送之日起三日內。檢察機關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內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請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其監護人或者封閉人。親戚也可以充當代理辯護人。 「辯護人在接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委託後,應立即通知辦案機關。
5、修改第三十四條為:「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由於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未能委託辯護人的, ,他或他的近親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於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法律援助機構應指定一名律師提供辯護。」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是盲人,聾人或愚蠢的人或尚未完全喪失識別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未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定辯護人。律師。保衛他們。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被判處無期徒刑或死刑。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定律師提供辯護。」
6、將第35條修正為:「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就犯罪嫌疑人和被告的無罪,輕罪或減輕罪名或免除刑事責任,提交材料和意見。
7、在第36條中增加一條:「辯護律師可以在調查過程中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代理投訴和指控;申請強制措施的變更;並向偵查機關學習有關嫌疑人的犯罪和案件的情況。 ,發表評論。「
8、將第36條更改為第2條,將第37條和第38條修改為:「第37條辯護律師可以與犯罪嫌疑人和在押的被告見面並進行溝通。其他辯護人也可以與犯罪嫌疑人和在押的被告人見面並進行溝通。 「如果辯護律師持有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的證書和授權書或法律援助正式信件,以便與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見面,拘留中心應及時安排會議,最遲不得超過48小時。」在條款中增加了條款,修正本身是常見的,對於特定的修正和補充,請尋求對《刑事訴訟法》的修正。
法律依據:新《刑事訴訟法》
③ 最新《刑事訴訟法》第38條
第三十八條
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
④ 中國現行的隱私保護法,詳細點的。
你好!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關於隱私權保護的專門法律,隱私權的的保護散見於不同的法律之中,主要體現在:
(一)刑法外保護
1.憲法保護。我國現行《憲法》並沒有直接對隱私權保護作出規定,但間接體現該立場的有第37、38、39、40條等,這些條文不僅對隱私權保護提供了憲法依據,而且從根本法的高度表明了國家的重視程度。其中第38條被視為是隱私權憲法保護的母法性條款。
2.民事法保護。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了「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卻並沒有直接以「隱私權」一詞進行明確規定,這也為隨後出台的一系列司法解釋留足了空間。所幸,2010年生效的《侵權責任法》第2條明確提出了獨立的隱私權保護,真正為隱私權保護制度「正名」。
3.程序法保護。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6條、第120條,《刑事訴訟法》第152條、《行政訴訟法》第45條中均不同程度的規定了具體的隱私保護措施,以有效保障公民的隱私權益。
4.其他部門法保護。《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0條、《律師法》第33條、《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0、42條、《統計法》第17條等也均對公民隱私權保護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規定。
(二)刑法保護
隱私權在中國刑法中也同樣沒有以獨立性權利的姿態出現過,更沒有諸如「侵犯公民隱私權罪」之類的罪名,筆者贊成王立志博士關於隱私權刑法保護罪名的分類:
1.核心性的隱私犯罪。主要包括《刑法》第245條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非法搜查罪,第252條侵犯通信自由罪,第253條第1款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等。
2.上游性的隱私犯罪。主要包括《刑法》第283條非法生產、銷售間諜專用器材罪,第284條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等。
3.附帶性的隱私犯罪。主要包括《刑法》第177條第2款竊取、收買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罪,第246條侮辱罪,第286條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以及《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的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