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勞動法hr

新勞動法hr

發布時間: 2025-08-03 02:42:58

1. 新舊勞動法具體有哪些不同

新勞動法對舊勞動法作出以下修改: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四、將第九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 說能說說新勞動法對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產生的5大變革

長了點,慢慢看吧~!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和實施,企業HR管理必然進行相應的變革,以適應新的法律環境。 新勞動法對HR有以下5方面變革:一、HR管理變革——將所有管理者的使命成為現實 相當長時期以來,不少企業的管理者都錯誤地認為:HR管理是HR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任務,與直線經理關系不大。不少企業的HR管理部門也沒有很好地調動和發揮相關生產部門管理者在HR管理中的作用。

然而,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有效地管理人才是所有總裁必須承擔的使命」將不再是一句口號,能否讓所有的管理者參與到企業的HR管理中。並把能否做好HR管理作為自己的使命,將成為企業HR管理成敗的關鍵之一。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如果企業相關部門的管理者不與企業HR管理部門一起合作做好HR管理工作,那麼,就有可能使企業管理陷於被動,甚至使企業遭受損失;就有可能出現該進的人進不來,不該進來的人卻進來了;應該辭退的員工辭退不了,不該辭退的員工卻走了等尷尬局面。

《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同時根據第十三條的規定,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第八十二條又專門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由此,一旦企業的相關業務部門不經HR管理部門批准擅自用工,即使企業沒有與勞動者簽訂合同,只要實際用工時間滿一年,勞動者就可以要求企業確認其已經與企業形成了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同樣,相關業務部門如果不與企業HR管理部門配合,證明企業之所以未能及時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是出於勞動者方面的原因,企業還得因支付勞動者二倍的工資而遭受經濟損失。

因此,對於企業HR管理部門和管理者而言,不僅自己要成為企業相關部門的合作夥伴,還要使相關部門及其管理者成為HR管理部門的合作夥伴。 二、HR招、解變革——人員招聘和解僱工作的重要性凸顯 《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和實施,使長期以來企業不顧成本地招聘和使用員工的做法將不可取。

(一)必須慎用招聘中的試用期

一直以來,不少企業濫用新員工的試用期,一方面將新員工的試用期五節制地延長,另一方面,過分壓低試用期員工的工資報酬,甚至採取試用期「零工資」的極端做法壓榨新員工。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上述做法都將被視為違法。

首先,《勞動合同法》對新員工的試用期限根據不同情況作了明確規定。根據第十九條的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而且,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由此,要求企業招聘時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確定試用期員工是否就是企業所需要的員工。也就是說,要在試用前和試用時,藉助於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考察對象的素質加以判斷,以提升HR招聘和試用效率,選擇合適的員工配置到合適的崗位。

其次,對試用期員工工資報酬的下限給予了明確的限制性規定。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二)要做好員工招聘和解僱的成本核算

《勞動合同法》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給予了比較明確的規定。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第四十七條進一步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由此,我國一些企業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不少企業,長期形成的員工高流動率下的HR管理模式將無法適應新的要求,只用青春期不用更年期的用工做法將與《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相悖。也就是說,如果員工與企業確立了正式的勞動關系後,企業又覺得招進來的員工不符合企業發展要求,希望解僱員工的話,那麼,企業就得承擔經濟補償的責任。

為了減少解除勞動合同而必須支付的經濟補償,企業要從員工進入的源頭抓起,即從做好員工招聘工作抓起。要切實根據企業發展及崗位要求確定招聘計劃,短期用工不簽長期勞動合同,長期用工不搞一年一簽;要通過把好招聘關,選擇那些符合企業長期發展要求的勞動者進入企業,減少解僱勞動者的成本;更要通過把好招聘關,避免短期用工長期化,增加企業的人員負擔,影響企業HR管理戰略的實現。

(三)要對裁員的難度做好預案,力求實現HR的優化配置

《勞動合同法》使用人單位裁員受到制約。用人單位已經不能如過去那樣隨意解僱員工;確定被解僱的對象也不能完全由用人單位自己決定,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按照規定程序確定裁員規模和裁減的對象,同時盡量減少大規模的裁員行為。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和第四十二條對用人單位裁員和解僱勞動者的情形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和限制。由此,要求企業HR管理者在確定招聘計劃時,就要考慮到日後可能要發生的裁員,做到未雨綢繆。HR結構配置合理化將不再只是停留於紙上的一句口號,企業HR管理必須始終堅持結構合理、搭配恰當的原則,做好配置工作,使企業員工的年齡分布、學歷分布、技能分布和性別分布等實現最優化,以免一旦企業出於發展需要必須裁員時,剩下的都是 「老弱病殘」。

3. 新勞動法與舊勞動法的區別在哪

勞動合同法的幾個重點問題
一、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需要經過法定程序,並向勞動者公示。
法定程序: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並公示或告知勞動者。
見《勞動合同法》第4條。
二、關於試用期的規定。
1、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2、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3、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見《勞動合同法》第19條。
三、勞動合同分三種,鼓勵用人單位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列舉了三種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情形,新增加了對於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者提出續訂勞動合同的情形。因此,當勞動者提出要求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必須同意,除非存在法定事由。
特別注意點: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見《勞動合同法》第12、13、14、15條。
四、關於勞動合同的解除
1、增加了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
與原《勞動法》及《條例》相比,新法第38條新增加了勞動者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在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或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或者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雖然是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同樣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2、增加了用人單位法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
與原《勞動法》及《條例》相比,新法第39條新增加了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
(1)如果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2)或者勞動者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3、用人單位進行生產性裁員的注意點;
(1)裁員程序: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2)用人單位在進行生產性裁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4、增加了非法定原因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
與原《勞動法》及《條例》相比,新法第42條新增了下列情形,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2)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5、新增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五、經濟補償金的適用范圍擴大。
1、除了勞動者因自身原因而提出辭職,或者用人單位依照新法第39條規定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6種法定情形解除勞動合同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之外,所有因用人單位單方解除、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到期終止不再續簽等情況,用人單位均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2、經濟補償金的上限: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3、注意根據新法97條的規定:2008年1月1日起,因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到期終止的,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但補償金計算所需的工作年限起算日期為2008年1月1日。因用人單位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的計算不受影響。
六、新法加重用人單位的違法成本的其他四種情形。
1、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情形被納入到行政處罰范圍,並輔之賠償責任。
新法第81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明確用人單位強迫勞動等四類情形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有以下四類情形,將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包括: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3、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將受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4、 用人單位未在限期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或社保轉移的,應負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終止證明,並在15日內未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保轉移,否則應承擔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鬱南法院 發布:2025-08-12 06:20:32 瀏覽:501
北京勞動法專業委員會主任 發布:2025-08-12 06:19:39 瀏覽:306
學習經濟法的重要性1000字論文 發布:2025-08-12 06:00:44 瀏覽:409
執行法官可怕投訴 發布:2025-08-12 05:59:17 瀏覽:89
慈溪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12 05:57:46 瀏覽:560
經濟法中許可設立制度 發布:2025-08-12 05:41:23 瀏覽:626
2016湖南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8-12 05:25:02 瀏覽:88
行政法好繁瑣 發布:2025-08-12 05:23:30 瀏覽:751
法院扣劃後 發布:2025-08-12 05:22:47 瀏覽:611
戶籍刑法 發布:2025-08-12 05:17:49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