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群眾監督的特點是
A. 工會勞動法律監督遵循什麼的原則
工會勞動法律監督遵循的原則:
1、依法監督的原則;
2、實事求是的原則;
3、依靠群眾的原則;
4、與有關部門密切合作的原則。
勞動監督檢查的含義,應當明確以下要點:
1、監督檢查的主體為法定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社會組織。其他普通的社會組織,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對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進行控告,參與監督,但不享有檢查權和處罰權;
2、監督檢查的目的是為了使勞動法律法規得以實施,實現勞動法的宗旨,重點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3、監督的對象是用人單位的用人行為和勞動服務主體的服務行為是否合法,是一種守法監督形式;
4、監督方式是依勞動法規定的方式進行的,包括實行檢查。督促。糾偏,處罰等一系列監督活動。
法律依據
《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試行辦法》
第五條 工會在進行勞動法律監督方面依法享有以下權利:
1.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
2.參與調查處理;
3.提出意見要求改正;
4.要求政府勞動監察部門處理;
5.支持職工依法舉報、控告;
6.輿論監督。第六條 工會有權對用人單位的下列情況進行監督:
1.執行國家有關就業規定的情況;
2.執行國家有關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勞動合同規定的情況;
3.履行集體合同的情況;
4.執行國家有關工作時間、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5.執行國家有關工資報酬規定的情況;
6.執行國家有關各項勞動安全衛生及傷亡事故和職業病處理規定的情況;
7.執行國家有關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的情況;
8.執行國家有關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規定的情況;
9.執行國家有關職工保險、福利待遇規定的情況;
10.其它執行勞動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
B. 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有哪些特徵
(1)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屬於社會監督的范圍,它與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監督,共同構成勞動法律監督體系;
(2)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是依《勞動法》和《工會法》設立並開展活動的。雖然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般不具有法律強制力,但在一定條件下(國家機關的授權或聯合監督),工會的這種社會監督可以轉化為國家監督;
(3)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是在工會有組織有領導的形式下進行的,它不是一種分散的無組織的群眾性監督;
(4)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主要是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法律法規情況的監督,而不是對勞動者的監督,工會對勞動者而言,恰恰是從勞動法律法規方面給予維護和幫助。
C. 勞動法中第73條後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求指點!
第七十三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全國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在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應當聽取工會、企業方面代表以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解讀】本條是關於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規定。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指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勞動行政部門,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國家對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進行監督管理的行政執法活動。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專業性的行政執法,有著與其他部門和群眾監督不同的作用, 因此它是勞動合同法監督檢查體系中最主要的一種。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監督管理的主體是代表國家行使監督管理職權的勞動行政部門。
第二,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執法行為。這種執法行為具有六個主要特徵:
(1)國家意志性。行政執法是由具體的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執法的實質是國家行政權的運行,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可以說,行政執法是行政主體以其名義實施的國家意志行為。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管理相對人都必須服從國家意志。
(2)執行性。勞動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能夠將有關法律、法規和 規章的規定落到實處。
(3)具體性。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相對人只能是特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機關作出的處理決定,也只能對相對人發生法律效力,不具備普遍約束力。
(4)強制性。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活動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的,相對人只能接受並配合勞動行政監督機關的監督管理活動,相對人拒絕履行設定的義務,勞動行政部門有依法強制執行或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等權力。
(5)優益性。勞動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依法享有優惠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有協助的義務。
(6)單向性。勞動行政執法行為是行政機關單方發生的行為, 其效力的發生不以行政管理相人的意志為轉移。
第三,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行政法律行為。這種監督管理的結果會導致一定的法律後果的產生,如對違法現象和不當行為採取制裁措施等。監督管理主體要對這種後果負法律責任。 監督管理對象對監督管理處理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 訟。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分類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按照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 (1)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 (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
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普遍管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地域管轄;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不包括鄉鎮一級。根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國務院令第423號)的規定,縣級、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委託符合監察執法條件的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內容
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監督的內容是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情況。具體說來,就是本法第七十四條列舉的七項內容。
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聽取機制
行政部門對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的過程中涉及三個方面的關系。一是與監督對象用人單位的關系,二是與保護對象勞動者的關系,三是與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工作關系。理清三個方面的關系有助於監督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有必要聽取代表勞動者的工會、企業方面代表以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