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242
① 刑訴法242條再審規定
法律主觀: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被告人、自訴人等不符法院一審判決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進行上訴。其辯護人、近親屬也有權利提起上訴。附帶民事訴訟的,對民事部分可以提出上訴。
法律客觀:
《刑廳圓叢事訴訟法》二百二十七條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腔激上訴。 對被告人的上扮櫻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
② 呼格吉勒圖冤案提起再審程序屬於
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20日宣布,經過呼格吉勒圖案的申訴審查,認為本案符合重新審判條件,決定再審。案件已經進入再審程序,如果確有錯誤將嚴格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糾正。
1996年,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毛紡廠年僅18周歲的職工呼格吉勒圖被認定為「4·9」毛紡廠女廁女屍案兇手。案發61天後,法院判決呼格吉勒圖死刑並立即執行。2005年,內蒙古系列強奸殺人案兇手趙志紅落網,其交代的數起案件中就包括「4·9」毛紡廠女廁女屍案,從而引發媒體和社會對呼格吉勒圖案的廣泛關注。
內蒙古自治區高院新聞發言人李生晨表示,法院作出再審決定,主要是根據呼格吉勒圖近親屬的申訴,經過審查認為該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42條第2項的宏高規定,即發現原審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
據了解,20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暴巴圖代表高院向呼格吉勒圖的父母送達了再審決定書。
李生晨表示,人民法院將會本著對當事人負責、對事實負責、對法律負責的精神,嚴格依法公正審理此案。由於原審被告人呼格吉勒圖已經死亡,根據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本案的再審將實行不開庭審理,採取書面審理方式。
焦點問答
從趙志紅供稱自己雀好為該案兇手,案件開始復查,一直到今天啟動再審,為何用了8年之久?
內蒙古高院新聞發言人李生晨:自收到呼格吉勒圖父母的申訴以來,內蒙古高院一直高度重視並認真組織復查,其間相關的公檢法機關也分別進行復查。
由於此案時間過長,復查工作面臨很大難度,特別是對一些證據的補查極其困難。另外,事關命案,必須堅持慎重態度,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確保嚴謹細致、客觀公正、高度負責地予以審查。
再審該案的決定是如何作出的?
李生晨:作出再審決定,主要是根據呼格吉勒圖父母的申訴,法院經過審查認為,該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42條第2項的規定,即發現「原審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的,依法應當予以排除」,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
在審查中,我們確實發現了事實和證據上的問題。至於具體是哪些問題,還必須經過再審合議庭審理後,最終依法確認,將在再審裁判文書中一一列明。
對18年前的案件進行再審,審理的重點和難點在哪裡?
李生晨:再審過程中,法院將對原審的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問題進行全面審查。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再審的重點顯然是要重新核實證據、事實,來查明案件的事實客觀真相,查清當時是怎樣的證據認定是呼格吉勒圖殺人。證據是否合法,是不是逼出來的;證據是否真實,證據之間是否能相互印證,構成鎖鏈。
再審的難點,一是呼格吉勒圖已經被執行死刑,死無對證。二是當時被害人的身體上的一些證據,例如精斑等非常重要的實物證據沒有保存。三是當時的偵查人員也許會有顧慮,對當時審問情況不一定如實來講,因為涉及到他們的責任問題。
歷時8年的審查,是否受到當年辦案人員干擾?
啟動再審,是否意味著該案已被定性為冤案或錯案?
李生晨:在復查期間,我們沒有遇到阻力和障礙。本案正在審理過程中,只有依法作出再審判決後,才能有定論。
陳光中:一旦提起再審,基本上是要改判,啟動再審和改判基本上是一致的。雖然現在提起再審並不意味著一定改判,但我估計該案啟動再審就意味著改判。
該案的再審是否會公開開庭?將如何保障刑事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李生晨:在審理方式上,根據刑事訴訟法解釋第384條第三款規定,將不開庭,採取書面審理方式。但書面審理不意味不公開,對審理過程、裁判理由、裁判結果,法院將依法公開。
代理律師可以通過閱卷、提蔽歲尺交代理意見等方式履職。法院也會嚴格依法保護所有訴訟參與人的權利,包括代理律師的權利。
陳光中:我國過去的司法實踐中,再審大多數進行書面審理。但就呼格吉勒圖案的社會關注度來說,如果不開庭審理最終又沒有改判,恐怕會引起社會各方面更多的質疑。
趙志紅案的審理與呼格吉勒圖案的再審密切相關,是否也會馬上開庭審理?
李生晨:趙志紅案件目前處於一審程序中,由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負責一審,曾經在2005年開庭審理。在審理過程中出現了新情況,需要補充偵查,何時再開庭審理,由呼和浩特相關司法機關依法決定。
③ 請簡單論述:刑事訴訟中涉訟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刑事訴訟中,涉訴公民會有多種不同身份情況。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 被害人。 3自訴人。4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被告人。 5法定代理人。 6證人。7鑒定人。8翻譯人員。
以下將按順序分條陳述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防禦性權利主要有:
(1)有權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2)有權及時獲知被指控的內容和理由,獲知所享有的訴訟權利。
(3)有權自行或在辯護人的協助下進行辯護。
(4)有權拒絕回答偵查人員提出的與本案無關的問題,不被強迫證實自己有罪。
(5)有權在開庭前10日收到起訴書副本。
(6)獲得法院通知時參加庭前會議的權利。(被告人有權就管轄,迴避,開庭審理,證據調取,出庭人員名單,排除非法證據等問題發表意見。
(7)有權參加法庭調查,就指控事實發表陳述,對證人,鑒定人發問,辨認和鑒別物證,聽取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檢查筆錄和其他證據文書,並就上述書面證據發表意見,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8)有權參加法院辯論,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並且可以互相辯論
(9)有權向法院作最後陳述
(10)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對自訴人提出反訴,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救濟性權利主要包括:
(1)有權申請偵查人員,檢查人員,審判人員,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迴避,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有權申請復議。
(2)對審判人員,檢查人員或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侮辱人身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3)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違法,有權申訴和控告。
(4)對於人民檢察院按照《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2款的規定做出的不起訴決定,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訴。
(5)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方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從而引起第二審程序的啟動
(6)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權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申訴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42條所規定的5種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一系列程序保障。
這些程序保障有:在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的情況下,不得被確定有罪;獲得人民法院的公開審判;獲得人民法院獨立,公正的審判;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不受審判人員,檢查人員,偵查人員以刑訊逼供等非法方式進行的訊問;不受偵查人員實施的非法逮捕,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強制措施,不受偵查人員的非法搜查,扣押等偵查行為;在提出上訴時不得被加重刑罰,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承擔的法律義務主要有:
(1)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承受,逮捕、拘留、監視居住、拘傳等強制措施
(2)接受偵查人員的訊問、搜查、扣押等偵查行為
(3)對偵查人員的訊問,應當如實回答。
(4)承受檢察機關的起訴,依法按時出席並接受法院審判
(5)對於生效的裁定和判決,有義務執行或協助執行,等。
(二) 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被害人是指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權益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04條的規定,在告訴才處理的安檢,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從而具有自訴人的身份和地位。
被害人與其他當事人所共同享有的訴訟權利主要有:
(一)對於審判人員,檢查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二)對於審判人員、檢查人員、偵查人員以及鑒定人員、翻譯人員、書記員有《刑事訴訟法》第28條和29條所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有權申請他們迴避;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有權申請復議一次。
(三)有權參加法庭調查,在法庭上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可以向被告人發文;有權向證人發問和質證;有權辨認、鑒別物證,聽取書面證言及其他證據文書,並就上述證據向法院陳述意見,有權申請通知信得證人到庭,調取信得物證,申請重新鑒定和勘驗。
(四)有權參加法院辯論,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並與公訴人、其他當事人、辯護人等相互辯論
(五)有權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提出訴訟,人民法院認為其申訴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42條所規定的五種情形之一的,應當重新審判。
(六)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等。
被害人所享有的特有訴訟權利主要有:
(一)有權自安檢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委託訴訟代理人。
(二)對於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報案或者控告,要求有關機關立案;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不立案偵查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由後者要求公安機關說明理由,並予以糾正。
(三)對於人民檢察院所作的不起訴決定,有權獲得不起訴決定書,並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要求提起公訴,對於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不經過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四)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身、次阿禪權利的行為應當違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五)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不服的,有權請求人民發檢察院抗訴;人民檢察院在受到這一請求後的5日內,應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答復請求人,等等。
被害人的訴訟義務:
(一)如實向功能幹司法機關陳述案件事實的義務
(二)接受公安司法機關傳喚的義務
(三)在法庭上接受詢問和回答問題的義務
(四)遵守法庭秩序的義務,等。
(三)自訴人。
一般來說,刑事訴訟中的自訴人通常是被害人,但是在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時,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自訴人在訴訟中的地位相當於原告,執行控訴職能。
在刑事訴訟中,法律賦予自訴人的訴訟權利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一)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二)委託訴訟代理人
(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四)申請迴避
(五)參加法院調查和辯論,申請人民法院調取新的證據、傳喚信得證人,申請重新鑒定和勘驗。
(六)在人民法院宣告判決前,自訴人有權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
(七)閱讀或聽取審判筆錄,並有權請求補充或者改正
(八)如不服一審判決或者裁定,可以提出上訴。
(九)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提出申訴。
自訴人的訴訟義務:
(一)承擔舉證責任。
(二)如實提供案件真實情況的義務
(三)按時出庭、遵守法庭秩序的義務。
(四)執行人民法院生效的調解協議、判決或者裁定的義務。(四)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被告人。
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可以是遭受犯罪行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也可以是已經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主要享有以下訴訟權利:
(一)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物質損失。
(二)申請迴避
(三)委託訴訟代理人
(四)參加法院調查和法院辯論,並對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供證據、發表意見
(五)如不服一審判決或者裁定,可以提出上訴。
(六)請求人民法院主持調解或者與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自行和解
(七)申請人民法院採取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等財產保全措施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訴訟義務:
(一)對於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提供證據
(二)如實陳述案情
(三)按時出庭、遵守法庭秩序
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主要享有以下訴訟權利
(一)申請迴避
(二)委託訴訟代理人
(三)參加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並對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供證據、發表意見
(四)如不服一審判決或者裁定,可以提出上訴
(五)請求人民法院主持調解或者與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自行和解
(六)提出反訴
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訴訟義務:
(一)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證明
(二)如實陳述案情
(三)按時出庭、遵守法庭秩序
(四)執行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
(五)法定代理人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06條第(三)項規定 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
法定代理人享有的訴訟權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活動時,應當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到場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如果認為辦案人員在訊問和審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定代理人可以提出意見;訊問筆錄、法庭筆錄應當交給到場的法定代理人閱讀或者向他宣讀,等。
法定代理人的訴訟義務即是一般的當事人訴訟義務。
(六)證人
證人的訴訟權利主要包括:
(一)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二)有權查閱證言筆錄
(三)有權要求補償因作證而收到的經濟損失
(四)有權拒絕作偽證
(五)有權要求在偵查階段為其姓名保密
(六)有權要求保障自身以及近親屬的安全
證人的訴訟義務:
(一)如實提供證言,如果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二)有義務回答公安司法人員以及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詢問,並接受質證。
(三)對於公安司法人員詢問的內容予以保密。
(七)鑒定人
鑒定人的訴訟權利:
(一)有權查閱與鑒定事項有關的案卷材料,必要時經過偵查人員、審判人員同意,可以參加勘驗、檢查
(二)有權要求指派或者聘請的機關提供足夠的鑒定材料,在提供的鑒定材料不充分、不具備作出鑒定意見的條件時,有權要求有關機關補充材料
(三)同一個專門性問題由兩個以上鑒定人鑒定時,可以共同寫出一個鑒定意見,也可以分別寫出各自的鑒定意見。
(四)有權要求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有權根據鑒定結果重新提供鑒定意見
(五)鑒定條件不具備時,有權拒絕鑒定
(六)有權收取鑒定費用
鑒定人的訴訟義務:
(一)如實作出鑒定,不得故意做出虛假鑒定意見
(二)對於因鑒定而了解的案件情況和有關人員的隱私,應當保密
(三)出庭接受審判人員、公訴人、辯護人、被告人以及其他人員的詢問,並回答有關問題。
(八)翻譯人員
翻譯人員在訴訟過程中主要對外國語言、少數民族語言、聾啞手勢、盲文等進行翻譯。
翻譯人員的訴訟權利:
(一)了解同翻譯內容有關的案件情況
(二)有權查閱記載其翻譯內容的筆錄,如果筆錄和實際翻譯內容不符合,有權要求修改或者補充
(三)有權獲得相應的報酬和經濟補償。
翻譯人員有義務按照語言文字的原意如實翻譯,不得隱瞞、歪曲或者偽造,如果有弄虛作假者應承擔法律責任。 翻譯人員對翻譯活動中所獲知的案件情況和他人隱私應當保密。
④ 刑事訴訟法第242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修正)》第二百四十二條 二審程序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上訴或者抗訴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規定的以外,參照第一審程序的規定進行。
⑤ 公訴案件已庭審 檢察院還能要求撤訴嗎
公訴案件在法院宣判前檢察院可以要求撤回起訴,但法院應審查撤回起訴的理由決定是否採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42條規定:「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撤回起訴的理由,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
《刑事訴訟法》第181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第195條規定:「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