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勞動法自離
發布時間: 2025-08-05 08:22:49
A. 員工自離按勞動法怎麼辦
員工自離按勞動法規定,應當賠償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具體規定及注意事項如下:
提前通知義務:
-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需要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是在試用期內,勞動者則需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
賠償責任:
- 若勞動者未按照上述規定提前通知用人單位即解除勞動合同,則應當賠償因此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這包括但不限於因員工突然離職導致的生產中斷、招聘和培訓新員工產生的費用等。
法律依據:
- 上述規定及賠償責任均依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條款。用人單位在面臨員工自離情況時,可以依據該法規定要求員工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注意事項:
- 用人單位在要求員工賠償經濟損失時,需要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損失的存在及損失與員工自離之間的因果關系。
- 雙方也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賠償問題,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綜上所述,員工自離時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提前通知用人單位,否則可能需要承擔因自離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B. 新勞動法主動辭職怎麼賠償
一是依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試用期3天,通知用人單位,不用單位批准。但用人單位不承擔經濟補償。
二是依據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批准;
而且,用人單位還必須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三是勞動者沒有任何依據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自離,用人單位不但不給經濟補償金,給單位造成損失的要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