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中部分撤銷

行政法中部分撤銷

發布時間: 2025-08-07 10:28:56

『壹』 行政行為撤銷、無效、廢止的法律後果

一、行來政行為被宣布無效源後將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
(一)行政主體通過該行為從行政相對方獲得的一切均應返還相對方;
(二)所施以相對方的一切義務應予取消;
(三)給相對方所造成的實際損失,應予賠償。
二、行政行為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一)行政行為自被撤銷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銷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為作出之日;
(二)行政行為的撤銷是因為行政主體過錯引起的,並且依社會公益的需要又必須使撤銷的效力追溯到行政行為作出之日,那麼,由此造成相對方的一切實際損失應由行政主體予以賠償。
(三)行政行為被撤銷是由相對方的過錯引起的,或由行政主體與相對方的共同過錯所引起的,撤銷的效力通常應追溯到行為作出之日,過錯方各依自己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三、行政行為廢止的法律後果:
被廢止的具體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效力。原則上,具體行政行為廢止之前給予當事人的利益、好處不再收回;當事人也不能對已履行的義務要求補償。如果廢止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失,或者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正,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以必要的補償。

『貳』 行政處罰撤銷如何處理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合法要件缺損或者行政行為不適當的行政處罰應予以撤銷,責令有關部門改正,對直接負責人主管人員和負責人依法予以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

『叄』 行政行為的無效、撤銷和廢止

行政行為的無效、撤銷和廢止是行政法中重要的概念。當行政行為存在重大違法情形時,行政相對方可申請國家權力機關宣布行為無效,或由國家權力機關依職權宣布。行政行為無效的情形包括但不限於行政行為具有特別重大或明顯的違法情形,行政主體不明確或明顯超越其職權范圍,行政主體受脅迫做出決定,實施行政行為可能導致犯罪,以及嚴重違反法定程序。

一旦行政行為被宣布無效,行政主體從行政相對方獲取的一切利益必須返還,相對方所承擔的所有義務也將取消。此外,如果行政行為導致了實際損失,行政主體還需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行政行為撤銷則是指在合法要件有瑕疵或不適當的情況下,使行政行為失去效力。撤銷的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行為自撤銷之日起失效,其效力可追溯至行為作出之日。若撤銷是由於行政主體的過錯,並且為了公共利益需要追溯效力,則行政主體需賠償相對方的實際損失。若撤銷是由相對方或雙方的過錯引起,撤銷的效力通常追溯至行為作出之日,過錯方需按其過錯程度承擔責任。

行政行為的廢止則是在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被修改、廢止或撤銷後,依據這些法律文件作出的行政行為因失去依據而自動失效。廢止的情形還包括因客觀情況的重大變化,行政行為繼續存在將損害公共利益,並可能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帶來財產損失。行政行為完成原定目標後,即使廢止後行政主體不再收回已給予的權益,相對方也不再承擔履行義務的責任。

『肆』 行政行為可不可以自行撤銷

行政行為作為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的表現,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穩定性,不可隨意撤銷。
一、行政行為的基本屬性
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對特定事項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決定或措施。它具有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力,旨在實現行政管理目標和維護公共利益。因此,行政行為一經作出,便對相對人產生法律效力,且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更改或撤銷。
二、行政行為撤銷的法定條件
盡管行政行為具有穩定性和法律效力,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行政機關可以依法撤銷行政行為。這些情況通常包括:行政行為存在重大違法情形、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政策已經發生變化、行政行為導致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受到重大損害等。在這些情況下,行政機關應當依據法定程序,對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決定是否撤銷。
三、自行撤銷的限制與風險
盡管行政機關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撤銷行政行為,但這種撤銷行為並非可以隨意為之。自行撤銷行政行為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法律風險和後果,如影響行政機關的公信力、破壞行政秩序的穩定性、損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等。因此,行政機關在決定自行撤銷行政行為時,應當審慎考慮,並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操作。
四、撤銷行政行為的程序要求
如果行政機關決定撤銷行政行為,必須遵循法定程序。這通常包括:對撤銷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聽取相對人的意見、告知相對人撤銷的理由和依據、保障相對人的陳述和申辯權利等。同時,撤銷行政行為應當製作書面決定,並依法送達相對人。
綜上所述:
行政行為是否可以自行撤銷取決於具體情形和法律規定。雖然特定情況下行政行為可以被撤銷,但行政機關在自行撤銷行政行為時必須遵循法定條件和程序,以確保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穩定性,維護公共利益和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七十條規定: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二十八條規定:
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同意或者集體討論通過後,按照下列規定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一)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決定維持;
(二)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三)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
2.適用依據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
5.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伍』 行政撤銷屬於什麼行為

法律分析:行政行為撤銷是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如發現其違法或不當,由有權機關予以撤銷,使相應行政行為失去法律效力。. 撤銷是針對一般違法或者不適當行政行為而言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陸』 行政法中撤銷、吊銷、撤回三者之間的比較

1、「吊銷」、「撤銷」和「撤回」彼此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也有根本區別。

2、「吊銷」是行政處罰措施的一種。「撤銷」適用於行政機關或者被許可人任何一方有違法行為的情形。「撤回」主要是指行政許可的實施以及被許可人從事許可事項的活動本身並不違法,但基於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行政機關收回已經頒發的行政許可的情形。

3、撤銷行政許可,是因為行政許可實施的過程存在違法問題,違法行為的主體可能是許可機關,例如,未按照法定條件做出許可,也可能是行政許可申請人,例如,利用欺騙的手段缺的許可。

4、吊銷行政許可,是在被許可人依法取得行政許可後,利用許可實施了違法行為,執法機關依法吊銷其行政許可的情形。因為被吊銷的原因是當事人違法,因此,因吊銷行政許可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由當事人自己承擔。

5、撤回行政許可,是行政許可依據的法律、法規發生了變化,或者許可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將已經發出的許可撤回。這時行政許可機關無過錯,當事人也無過錯,因為為了公共利益才撤回,所以撤回行政許可給當人如果造成損失時,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補償。

(6)行政法中部分撤銷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有關行政許可的注銷手續:

(一)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未延續的;

(二)賦予公民特定資格的行政許可,該公民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終止的;

(四)行政許可依法被撤銷、撤回,或者行政許可證件依法被吊銷的;

(五)因不可抗力導致行政許可事項無法實施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注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

『柒』 行政行為撤銷廢止無效的區別

行政行為撤銷廢止無效的區別如下:
行政行為撤銷是指行政行為自成立時起無效,通過有權國家機關作出撤銷決定後使其失去法律效力。它不同於行政行為的無效,無效行政行為自始無效,而可撤銷的行政行為只有在被撤銷後才失去效力。行政行為廢止是指使行政行為自廢止時起無效,所加以相對人的義務均應取消,對相對人造成的一切損失,均應賠償。廢止前的行政行為仍然有效。
行政行為無效是指行政行為具有特別重大的違法情形或具有明顯的違法情形;行政主體不明確或明顯超越相應行政主體職權的行政行為;行政主體受脅迫做出的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的實施將導致犯罪;行政行為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無效行政行為的法律後果是:行政相對人可在任何時候請求有權機關宣布該行為無效;行政行為被宣布無效後,行政主體通過相應行為從相對人處所獲取的一切(如罰沒款物)均應返還給相對人,所加以相對人的義務均應取消,對相對人造成的一切損失,均應賠償。
在實踐中,對於不同的行政行為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法律後果。例如,對於違法的行政行為可能會被撤銷或者無效;對於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的行政行為可能會被廢止。因此,在處理行政糾紛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應該採取何種法律措施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行政行為的撤銷、廢止和無效是三種不同的法律後果,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產生的原因和後果。在實踐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應該採取何種法律措施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七十條
作出的行政行為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濫用職權、明顯不當的,法院可以判決撤銷或者部門撤銷行政行為。行政行為撤銷和廢止是行政法中常見的兩種行政權力行使方式,二者在效力和法律後果上存在顯著區別。

熱點內容
湖北省市場開辦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2 00:45:57 瀏覽:945
動遷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2 00:45:57 瀏覽:994
天津趙洋律師 發布:2025-08-12 00:43:28 瀏覽:608
遂寧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8-12 00:19:25 瀏覽:385
外匯法規2017 發布:2025-08-12 00:15:01 瀏覽:592
合同法有約定從其約定 發布:2025-08-12 00:13:28 瀏覽:523
砸手機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2 00:07:32 瀏覽:635
律師保險費 發布:2025-08-12 00:05:52 瀏覽:285
民族教育政策法規 發布:2025-08-12 00:03:35 瀏覽:88
關於拆遷安置房法規 發布:2025-08-11 23:53:47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