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注釋

刑事訴訟法注釋

發布時間: 2025-08-08 17:57:22

A. 刑訴法解釋213條社會影響重大怎麼理解

隨著我國刑事案件的不斷發生,為了打擊犯罪行為,以及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國家有關部門對此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即《刑事訴訟法》,其在我國法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律圖小編將以此給大家帶來的是刑訴法第213條內容的相關知識,大家可以從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刑訴法第213條的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可以對自訴人提起反訴。反訴適用自訴的規定。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於自訴案件中反訴的規定。

反訴,是被告人作為被害人控告自訴人犯有與本案有關聯的罪行,要求人民法院進行審判,追究自訴人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成立反訴,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由自訴案件中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提出;

(2)反訴的對象必須是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

(3)反訴提起的時間必須是在法院對自訴案件的判決宣告前;

(4)反訴所控告的必須是與自訴案件有關犯罪行為;

(5)反訴之案必須屬於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告訴才處理或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反訴案件可以同原來已經提起的自訴案件進行合並審理。人民法院審理反訴案件,適用法律對自訴案件訴訟程序的所有規定。

二、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它的內容主要包括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

我們可以知道其是關於反訴的相關規定。也就是說,在訴訟過程中,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是可以對自訴人提起反訴的。我國的刑訴法,其法規內容篇幅是比較長的,而且涉及的范圍也比較廣泛,所以,大家在了解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咨詢律圖律師

B.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中華人來民共和自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了檢察機關向法院起訴的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釋義

根據本條規定,刑事案件只要存在六種情形中的任何一種,就不能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對於刑事訴訟開始前已經發現的,不應立案受理。在偵查階段發現的,應當撤銷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發現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在審判階段發現的,對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應當作出判決,宣告無罪;對於告訴才處理,被害人撤回告訴的,用准許撤訴的裁定結案;對具有其他情形的案件,一律裁定終止審理。

《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3)刑事訴訟法注釋擴展閱讀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主刑和附加刑兩刑事責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它只能獨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適用。

主刑分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附加刑分為罰金、財產。對犯罪的外國人,也可以獨立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對於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具體說來,在立案階段,人民法院發現自訴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不予受理。公訴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應作出不立案的決定。

在偵查階段,偵查機關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撤銷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人民檢察院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在審判階段,對於上述第一種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以判決宣告無罪。對於其他幾種情形,一般應以裁定終止審理。不過,根據已經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材料,能夠確認已經死亡的被告人無罪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D. 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二百二十二條

第二百二十二條 【對減刑、假釋的監督】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減刑、假森嘩釋的裁定不當,應當在收到裁定書副本後二十日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糾纖春陵正意見。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糾正意見後一個月以內重新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作出最終裁定。
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了毀戚人民檢察院對減刑、假釋的監督。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當然包括對減刑、假釋的監督。按照本法規定,人民法院決定對罪犯予以減刑、假釋的,應將裁定書副本抄送人民檢察院。檢察院認為裁定減刑、假釋的罪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減刑、假釋條件的,應當在收到減刑、假釋裁定書副本後二十日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糾正意見。人民法院收到糾正意見後應當重新組成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認真、全面的審查,並在收到人民檢察院的糾正意見後一個月以內,作出最終裁定。

注、「相關的法律條文與知識 問與 :http://tieba..com/f?kw=%B7%A8%C2%C9%D4%AE%D6%FA&fr=index 法律援助吧。一樣可以在線的去了解 。」

E. 刑訴法21條規定是什麼

一、刑訴法21條規定是什麼? 《 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 一審 刑事案件:(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於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審 刑事案件管轄 的規定。 刑事訴訟法將基層人民法院作為普通刑事案件的第一審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因此成為普通刑事案件的第 二審 法院。同時,它還要承擔審判監督的任務。所以,劃歸中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不宜過多。本條規定僅限於兩類: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上述三類案件,都是性質比較嚴重,案情重大或者影響較大,處罰較重的刑事案件,審理這些案件,需要慎重,確保辦案質量。因此,規定這些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進行第一審。另外,根據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還可以受理基層人民法院請求移送的第一審刑事案件。 二、 刑法 和刑事訴訟法的區別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是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刑事訴訟法屬於程序法,刑法屬於實體法。 刑法規定了犯罪與 刑罰 的問題,是刑事實體法;刑事訴訟法則是規定追訴犯罪的程序、追訴機關、審判機關的權力范圍、當事人以及 訴訟 參與人的訴訟權利以及相互的法律關系,是刑事程序法。程序法是為實體法的實現而存在的,而程序法本身具有獨立的品格。刑事訴訟法規范涉及國家權力與個人權利的分配關系,直接關繫到公民的自由、財產等各項權利的實現程度。伴隨著訴訟民主化的發展歷程, 刑事訴訟 程序發生的變化更大,承擔不同訴訟職能的國家機關之間也存在職責分配的變化。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程序內容是在不斷的變顫差化中走向程序正義,引導刑事程序法治的實現。中國刑事訴訟法的內容在科學化、民主化方面仍有待發展,以適應不斷提升的人權保障的需要。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都以懲罰犯罪、保護人權、維護社會秩序、限制國家公權為目的,刑法是在靜態上對國家刑罰權的限制,而刑事訴訟法則是從動態的角度為國家實現刑罰權施加了一系列程序方面的限制,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拍慧彰,構成了刑事法的整體內容。 如果我們將刑事訴訟看作是茄賀皮一個邏輯證明的過程,那麼,在這個邏輯證明的鏈條上,刑法的規定就是大前提,刑事訴訟是為了探尋小前提,刑事訴訟的結果便是結論。因此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關系具有一般與個別的關系的性質。 刑法,是指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即什麼行為是犯罪,犯罪了要負什麼責任,怎麼量刑處罰的法律,是 刑事犯罪 的實質法。民法,是指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大白話:就是調整民與民之間一切不足構成犯罪的行為的法律。 刑事訴訟法,是指涉及到刑事案件,怎麼 打官司 的法律,是程序法。同樣, 民事訴訟法 是規定民事案件怎麼 打官司的程序 法。現在一件案子,如果是公安局 立案 ,檢察院起訴的,那就是刑事案件,這個案件的審判用刑法,要判多少年。這個案子什麼時候開庭,什麼時候一審這些程序問題用刑事訴訟法。同樣,如果它是一個老百姓告另一個的,那就是民事案件,法官判誰對誰錯就按照民法,而這個案件什麼時候申,審判時要去多少人這樣的,就是民事訴訟法。

F. 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 內容是什麼

《中華復人民共和國刑事訴制訟法》第十二條的內容是: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6)刑事訴訟法注釋擴展閱讀: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G. 刑訴法143條規定是什麼

法律主觀:

第一百四十三條【 不起訴決定 的宣布】不起訴的決定,應當公開宣布,並且將 不起訴決定書 送達被不起訴人和他的所在單位。如果被不起訴人在押,應當立即釋放。條文注釋本條是關於決定不起訴案件的處理程序的規定。不起訴的決定必須經過公開宣布的程序,不能以送達代替向被不起訴人宣布不起訴的決定。公開宣布的地點、范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確定,但必須有被不起訴人在場。同時,檢察機關應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不起訴人和他的所在單位。被不起訴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起訴決定書後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檢察院申訴。不起訴的決定,一經宣布,立即生效,被不起訴人從法律意義上講是無罪的。對被羈押的被不起訴人,應當立即釋放。

法律客觀: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 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於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攔或列行為之一的,有權向該機關申訴或者控告: (一)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察衡備,不予以釋放、解除或者變更的敗毀; (二)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不退還的; (三)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 (四)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不解除的; (五)貪污、挪用、私分、調換、違反規定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的。

H. 傳訊通知書第七十一條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的內容是:【逮捕的程序、通知】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逮捕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法律依據: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了執行逮捕的程序。逮捕作為剝奪人身自由的嚴厲的強制措施,在執行時必須要有嚴格的法律程序。

公安機關執行逮捕,由縣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逮捕證》,由執行人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公安機關應當把逮捕原因和羈押處所,在二十四小時內,通知被逮捕人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有礙偵查,主要是指被逮捕的屬於犯罪集團案犯,或者與犯罪集團有牽扯,其他案犯尚未被捉拿歸案,被逮捕消息傳出去,可能引起其他同案犯逃跑、自殺、毀滅或者偽造證據;被逮捕人的家屬或單位的人與其犯罪有牽連,通知後可能轉移、隱匿、銷毀罪證等。無法通知,主要指被逮捕人家屬或所在單位的地址不明,或者其家屬或所在單位在邊遠地區,二十四小時以內難以通知到,以及被逮捕人無家屬、所在單位的。

熱點內容
法院府院聯動機制 發布:2025-08-11 22:25:41 瀏覽:492
司法整風 發布:2025-08-11 22:24:07 瀏覽:337
簽字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11 22:22:59 瀏覽:183
不參加公司體檢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11 22:18:08 瀏覽:576
澳門關於葯品管理法規 發布:2025-08-11 22:09:22 瀏覽:654
海珠區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1 22:06:43 瀏覽:211
北京田法官 發布:2025-08-11 22:01:18 瀏覽:194
承兌匯票變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53:14 瀏覽:698
勞動法關於企業員工加班的規定的 發布:2025-08-11 21:47:15 瀏覽:993
刑法司法考試試題 發布:2025-08-11 21:38:04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