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開庭通知
『壹』 民事訴訟立案後多久通知開庭
民事訴訟立案後,關於開庭的通知時間根據不同情況有所差異。首先,如果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審判部門通常在立案後的5日內向當事人送達應訴材料,然後在被告收到應訴材料後的第15天安排開庭。其次,如果案件按照普通程序審理,法院通常在立案後的30天內安排開庭。另外,如果被告下落不明,法院需要通過公告方式送達,公告期為60天,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隨後可安排開庭。最後,刑事案件在法院收到人民檢察院移交的案件後,簡易程序通常在一個月內開庭,普通程序則在一個月以上安排開庭。【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第一百四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第一百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第一百七十六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人民法院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第一百七十七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貳』 民事訴訟開庭時間確定才通知被告嗎
民事訴訟開庭時間確定後不會馬上通知被告,原告和被告都是等到開庭前三天才能收到開庭通知書,如果法院決定公開審理民事糾紛,應該對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等進行公告。但確定了開庭時間後有特殊情況的,開心時間也可以向後延長。一、民事訴訟開庭時間確定才通知被告嗎?
民事訴訟開庭時間確定後不會通知被告,開庭前3天才會通知原被告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二、民事訴訟延期開庭的情形有哪些?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三、民事訴訟開庭後撤訴的條件有哪些?
1、原告申請撤回起訴,必須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向受訴人民法院提出內容明確的申請。申請撤訴是當事人行使處分權對自己的訴訟權利加以處分的具體體現,故需有內容明確的意思表示,才有可能產生相應的法律效果。
2、原告申請撤回起訴的目的必須正當、合法。依照處分原則的要求,當事人的處分行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實施方為有效。因此,原告申請撤回起訴亦須以正當、合法為前提。也因如此,原告撤回起訴的申請並不會當然地產生撤訴的效果,而需由受訴人民法院進行審查,並在此基礎上裁定是否准許原告撤回起訴。
3、原告申請撤回起訴,必須基於自己真實的意思表示。所謂基於自己真實的意思表示,是指申請撤回起訴必須是原告主動、自願所為,而不能是被動、違心所致。因此,任何人(包括審判人員)既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原告撤回起訴,也不得說服、動員原告撤回起訴。
4、原告撤回起訴的申請最遲應在受訴人民法院宣告判決前提出。不論是當庭宣判,還是定期宣判,均應如此。這樣既可使原告有較為充分的斟酌時間,慎重地適時實施撤訴行為,同時又可避免因原告於宣判後再提出撤訴申請而損及受訴人民法院所作判決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因為判決一經宣告,即便尚未發生法律效力,非經法定程序,亦不得隨意撤銷。
綜上所述,對於開庭時間,原告和被告收到開庭通知書的時間都是一樣的,原被告收到開庭通知書以後,沒有任何特殊情況的,應該准時出庭,如果被告沒有任何正當理由拒不出庭,法院可以缺席審判,原告不出庭的,法院將直接按照撤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