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

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5-08-08 21:34:41

『壹』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公告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公告,以下為主要內容

  • 公告發布與生效:該解釋公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於2000年3月8日公布,並自2000年3月10日起正式生效。

  • 目的與意義:該解釋旨在為行政訴訟的實踐提供更為明確和詳細的指導,確保法律的正確執行和司法公正。它的出台對於推動我國行政訴訟法制化進程具有里程碑意義,促進了司法實踐與法律規定的緊密結合,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法治環境。

  • 審議與通過:該解釋文件經過了多次審議和討論,最終在1999年11月24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中得到了正式通過。

  • 法律約束力:該解釋對於自2000年3月10日起的所有行政訴訟案件具有約束力,幫助各級法院在處理行政爭議時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同時保護了公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案件法律適用有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案件法律適用的有關規定,主要體現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中,具體如下:

  1. 受案范圍:界定了行政行為的可訴性,明確對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等行為不服可提起訴訟,使當事人能判斷自身權益能否通過行政訴訟保障。
  2. 管轄:規定不同級別和地域法院對行政訴訟案件的管轄分工,基層法院管轄一般一審行政案件,中級法院管轄本轄區重大、復雜案件等,避免管轄爭議。
  3. 訴訟參加人:明確原告、被告、第三人的資格及權利義務。原告需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被告是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第三人與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
  4. 證據規則:規定證據種類、舉證責任等。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要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5. 起訴與受理:規范起訴條件、方式、期限等。符合法定條件的起訴,法院應受理;不符合的,可裁定不予立案。
  6. 審理與判決:涵蓋審理程序、證據審查、判決方式等。法院根據不同情況作出判決,如撤銷判決、確認違法判決等,強調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和關聯性,確保判決公正。
  7. 行政協議:明確行政協議的范圍,如政府特許經營協議等。審理時可適用不違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規范。
  8. 一並審理:當事人可請求一並審理相關民事爭議或審查規范性文件,但有條件限制。

『叄』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要點如下:

1. 行政訴訟的目的: 行政訴訟的主要目的是改變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這與民事訴訟的給付、確認、變更等目的有所不同。

2. 行政訴訟的主體地位: 行政訴訟中,原告與被告的主體地位是不平等的,這與民事訴訟中雙方主體地位平等的特點形成對比。

3. 行政訴訟訴權的特殊性: 在一定情況下,行政訴訟的訴權是不可以放棄的。這主要體現在,即使原告申請撤訴,法院也需要進行審查,並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准許撤訴。這與民事訴訟中原告可以自由行使訴權,隨時撤訴有所不同。

4. 撤訴的審查與限制: 法院對原告提出的撤訴申請,除了進行程序審查外,還會進行實體審查。審查內容包括原告申請撤訴是否自願,以及被訴行政行為或變更後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 撤訴的限制旨在保護公民權利不受行政機關違法行為的損害,同時保護公共利益不受原告或被告違法行為的損害。

5. 撤訴後的法律後果: 如果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訴訟將繼續進行。 如果原告在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後仍拒不到庭,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另外,如果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人民法院通常不予受理,但對民事性質的訴訟費預交問題作為例外。

綜上所述,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在行政訴訟的多個方面都設定了嚴格的規定,以確保行政訴訟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肆』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內容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受案范圍

    公民、法人對行政行為不滿,可依據《行政訴訟法》提起訴訟,但排除刑事授權、調解仲裁等非訴訟途徑。

    受案范圍包括國家行為和特定決定,例如獎懲任免、終裁行為等。

  2. 訴訟管轄

    訴訟管轄由各級法院負責,專門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

    復議決定影響原行政行為的,法院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3. 訴訟參與人

    訴訟參與人包括近親屬和利益相關方,例如被限制人身自由者的代理人、合夥企業等組織。

    訴訟代表制度明確,可針對土地使用權處分行為等提起訴訟。

  4. 訴訟權利

    訴訟權利明確,包括委託代理、證據舉證責任、起訴期限等。

    法院對起訴進行審查,決定是否受理,並在7日內作出決定。

  5. 訴訟過程規定

    在訴訟過程中,法院強調迴避申請的處理、證據保全、缺席處理、訴訟請求審查等規定。

    判決撤銷違法行政行為時,法院有權採取相應措施。

  6. 上訴、二審和審判監督程序

    對上訴、二審和審判監督程序有明確的時間限制。

    再審案件需在判決生效後2年內申請。

  7. 執行程序

    第九十條至九十七條詳細規定了裁決執行、申請執行、財產保全、強制執行、罰款處罰等具體操作。

    執行程序也有相應的規則和申請期限。

  8. 實施時間

    自2000年03月10日起,本解釋取代原有規定,具體執行按新解釋進行。

『伍』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

最新行政訴訟法的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17年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通過列舉的形式規定了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行為,包括仲裁行為、行政指導行為等。對國家行為、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有了進一步的解釋,並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對管轄的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中級人民法院決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下列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一)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二)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三)行政指導行為;(四)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五)行政機關作出的不產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為;(六)行政機關為作出行政行為而實施的准備、論證、研究、層報、咨詢等過程性行為;(七)行政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協助執行通知書作出的執行行為,但行政機關擴大執行范圍或者採取違法方式實施的除外;(八)上級行政機關基於內部層級監督關系對下級行政機關作出的聽取報告、執法檢查、督促履責等行為;(九)行政機關針對信訪事項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復查、復核意見等行為;(十)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第二條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第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第五條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第六條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包括復議機關駁回復議申請或者復議請求的情形,但以復議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第七條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訴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另一機關列為共同被告。第八條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確定案件的級別管轄。第九條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審查原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同時,一並審查復議程序的合法性。

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對原行政行為合法性共同承擔舉證責任,可以由其中一個機關實施舉證行為。復議機關對復議程序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第十條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並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可以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人民法院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的,應當同時判決撤銷復議決定。

原行政行為合法、復議決定違反法定程序的,應當判決確認復議決定違法,同時判決駁回原告針對原行政行為的訴訟請求。

原行政行為被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給原告造成損失的,應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因復議程序違法給原告造成損失的,由復議機關承擔賠償責任。

『柒』 最高法關於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法律分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下列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一)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二)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三)行政指導行為;(四)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五)行政機關作出的不產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為;(六)行政機關為作出行政行為而實施的准備、論證、研究、層報、咨詢等過程性行為;(七)行政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協助執行通知書作出的執行行為,但行政機關擴大執行范圍或者採取違法方式實施的除外;(八)上級行政機關基於內部層級監督關系對下級行政機關作出的聽取報告、執法檢查、督促履責等行為;(九)行政機關針對信訪事項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復查、復核意見等行為;(十)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熱點內容
法院府院聯動機制 發布:2025-08-11 22:25:41 瀏覽:492
司法整風 發布:2025-08-11 22:24:07 瀏覽:337
簽字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11 22:22:59 瀏覽:183
不參加公司體檢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11 22:18:08 瀏覽:576
澳門關於葯品管理法規 發布:2025-08-11 22:09:22 瀏覽:654
海珠區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1 22:06:43 瀏覽:211
北京田法官 發布:2025-08-11 22:01:18 瀏覽:194
承兌匯票變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53:14 瀏覽:698
勞動法關於企業員工加班的規定的 發布:2025-08-11 21:47:15 瀏覽:993
刑法司法考試試題 發布:2025-08-11 21:38:04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