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勞動法
❶ 日本的勞動法,關於管理人員加班,加班費的問題,是怎麼說的急需,在線等!謝謝大家!
如果是經營層的管理者,也就是日語的 經營職 的話,那麼就沒有加班費一說了,相反的會有一份經營職務補貼.如果只是一般的次長,班長,系長,等日語稱 管理職 的話,那就可以享受加班費.
但是這個經營職和管理職的界線區分的不是很明白,所以日本國內也經常為此產生爭執.課長,店長算不算經營職?還是管理職? 前些年青山洋服的店長們就為此打了官司.公司認為他們是經營職,所以沒必要發加班費.但是他們本人認為不是經營職,所以有權利拿加班費.最終這個官司是公司方面敗訴,補償了店長們的加班費.
❷ 日本勞動法是怎樣規定的工作時間和工資計算
1. 日本勞動法規定,一個月的工作天數為23天,工作時間總計184小時。
2. 超過正常工作時間的部分視為加班。
3. 加班費按照正常工資的25%計算,晚上22點以後加班則按照50%計算。
4. 日本設有專門機構為研修生提供咨詢服務。
5. 根據日本法律,研修生是不允許加班的。
6. 若研修生進行舉報,將有可能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
7. 舉報後,研修生可能會被遣返回國,同時,其所在工廠也可能面臨關閉。
8. 若認為自己的收入合理,可以咨詢入管局,他們將提供相關問題的解答。
❸ 我是請問一下,日本國勞動法關於工作上下班通勤時間,是怎麼規定的
1、通勤時間確實不該算在工資內的;
2、至於日本的勞動法非常完善,社會上執行內的也非常到位容,具體的條文,不知道,我國的勞動法也不適用日本;
3、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❹ 日本勞動法是怎樣規定的工作時間和工資計算
日本的勞動法規定是,一個月上班是23天的,時間是184小時。除那以外都算加班。加班費是正常上班的百分之0.25,22點以後是乘0.5。
2.加班是職工在法定節日或公休假日從事工作的時間,一般來說,在規定的工作時間之外工作就算加班。
3.大阪市中央區谷町2-1-22フェアステージ大手前ビル7F,06-6949-5931這個是大阪府入國管理局的地址跟電話號碼,可以提前打電話咨詢一下。在大阪可以找一下叫做經營情報組合的地方,那個地方也是維護研修生合法權益的地方.
(4)日本國勞動法擴展閱讀:
《日本勞動法(增補版)》為日本著名勞動法專家、東京大學法學院荒小尚志教授為向外國人系統介紹日本勞動法所著。
此次引進中國,作者專門補寫了新的內容,使《日本勞動法(增補版)》涵蓋了日本勞動法的最新發展。《日本勞動法(增補版)》以非常清晰簡潔的語言對日本勞動法進行了全面的介紹,講述了日本勞動法的起源、發展和現狀,並展望了日本勞動法的未來。
其中既有深入的理論介紹,又有大量的案例研究,使讀者可以深入地了解日本勞動法的傘貌、特點、形成原因以及發展。
《日本勞動法(增補版)》適合法律理論和實務工作者閱讀,並適合企業管理人士,特別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士閱讀。讀者在對日本勞動法進行了解的同時,一定會從《日本勞動法(增補版)》中獲得深刻的啟發。
參考資料:
日本勞動法-網路
❺ 有誰懂日本勞動法啊/請幫幫忙!
1樓說的也是一個方法,但是找律師,相談,一次就是最少5000日元。我看你可以版這樣,先在你的周圍看看有沒權有與你同樣的人,如果有就跟他們打聽,如果沒有,你就拿著你和公司的合同(復印件)區咨詢一下[勞動基準監督署],問問看吧。現在這種事情多的是。
❻ 日本的研修生上夜班、請問按規定走的話工資該怎麼給
日本的勞動法具體內容和中國勞動法的具體規定基本上都是「引進」德國的勞動法,它們大同小異。
日本勞動法規定:員工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不超過40小時,每月加班不超30小時;連續工作10小時(以上),必須休息1小時(以上);超出8小時的工作在晚上11點之前,按白天工資的150%計算(以小時為單位加算),夜間11點之後另加15%補貼;星期六和星期日工資是平日的雙倍;法定節日的工資是平日的三倍。
使用者(用人單位)不能強制要求勞動者(員工)進行8小時外以及節假日的工作。
現實中,每個日本人對加班工作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同時要求法定的相應報酬也是無可非議的。
有會欺負員工的老闆,以很低的工資單價雇傭工人,但不敢剋扣法定比例的加班工資。對不滿意的員工會在提前30天預告之後解僱的。
至於加班點心問題,沒有法律規定的,一般都是自己解決的。鑒於工廠的地方以及半夜的時間難以出外就餐,老闆提供麵包等點心,只是顯示一種「關懷」而已。
保險費有法定保險,大約3萬日元/月吧,房租(單人房)3萬日元/月也是最基本的「起步價」了。
多餘問一句:工資總額多少?一般工廠的年輕操作工的話,如果月結算到手20萬左右的話算是很好的了!
如果不想幹了,依照當初的勞動合同解除合同就可以回家了。
❼ 日本的勞動法
日本的勞動法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發展起來的,隨著戰敗而來的日本「民主化」政策和作為其中之一的勞動基本權利的確立,是日本加強勞動法制的重要原因。隨著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人運動的高漲,勞動法也逐步發展起來。以下就日本現代勞動法的幾個主要特點作一些介紹:
1、日本勞動法立法完善,項目齊全,體系完整,修改及時
二戰後,由於美國佔領軍當局推行非軍事化、民主化政策,加上工人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同時受國際勞工組織和國際公約的影響,日本勞動法有了較大發展。1945年制定了工會法,1946 年9 月制定了勞動關系調整法,1947 年4 月制定了勞動標准法,即所謂「勞動三法」相繼誕生。隨後1947 年制定職工安定法,失業保險法和勞動者傷害補償保險法;1949 年制定緊急失業對策法和煤礦離職者臨時措施法,以此促進工人就業,對失業者給予救濟,並由政府舉辦公共事業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1958 年日本國會通過了職業訓練法,70 年代初又制定了《職業訓練基本計劃》,為職業技術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培訓了大量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熟練工人和技術管理人才,對日本工業現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為了改善工人生活,日本1959 年制定了最低工資法,1966年制定了僱傭對策法,1970 年又制定了國內勞動法。由於日本工人工資的提高,為避免工人在經濟不景氣時生活困難,1971 年又制定了勤勞者財產形成促進法;為了改善工人的安全衛生狀況,1972 年制定了勞動安全衛生法;為保障失業工人的生活安定和促進就業,1974 年制定了僱傭保險法,1976 年又制定了關於工資支付的保障法;為了保證老人、婦女和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合法權利,1963 年制定了老人福利法,1982 年又制定了老人保險法,1972 年制定了一部勤勞婦女福利法,1970 年還制定了一部勤勞青少年福利法;日本為促進婦女就業和保障,男女平等待遇,於1986 年制定了男女同工同酬法,男女僱傭均等法等法律。
此外,日本勞動者以勞動省令形式發布有關勞動法的實行規則即實施細則,例如《職業安全法實施細則》、《僱傭保險法實施細則》等。日本勞動法是比較完善和配套的,它注重根據實際需要及時立法,特別是能依客觀實際情況的變化而經常地、不斷地修改法律,幾乎每年都有修改。
2、日本工會的自主性及集體合同的法律准則地位
為了保障勞動者的團結權,日本於1945 年頒布了工會法,並於1949 年制定了新的工會法。日本的工會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為維護和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經濟地位而成立的自主團體或聯合團體,日本勞動者建立工會的目的,決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是謀求維持與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其經濟地位。對於工會會員的資格及條件,日本工會法第2 條指出,勞動組合(工會) 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自主地組織起來的團體或者聯合體。這里所說的勞動者,即指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具有僱傭關系,聽從別人命令,靠工資來謀生的人。另外,處於監督地位或代表資方利益者,不得加入工會組織,這主要是為了保持工會組織的純潔性和獨立性,充分體現工會會員當家作主的權利。
工會的主要職責是通過簽訂勞動協約即集體合同維護勞動者的權益,集體合同的締結主要經過兩個程序即集體談判和談判後合同的訂立。集體談判也稱團體交涉,集體談判的雙方當事人是勞資雙方,勞方為基層工會,資方為僱主或僱主組織,在日本,所有的基層組織都有談判權。集體談判權和團體行動權是日本勞動三權中的二權,受憲法保護,日本工會法規定禁止僱主的不當勞動行為,即規定僱主沒有權利拒絕和被僱傭勞動者代表團工會進行談判。經集體談判後,雙方當事人達成的一致協議稱為勞動協約即集體合同。勞動協議具有自治法律准則的效力。在工會法中明確規定:勞動合同中違反勞動協約、勞動條件及其他待遇所規定的標准部分,視為無效。無效部分,適用勞動協約規定的標准。同時勞動協約也不能違反憲法和勞動法律的規定,勞動協約是第二位的法律准則。
3、日本勞動者工資支付的保障性
日本重視生存權高於一切。由於勞動者的生活費是勞動者實現生存權所必需的切實保障條件,因此,日本於1959 年4月15 日頒布了最低工資法,並進行了多次修改。日本決定最低工資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勞資協議規定地區的最低工資;二是根據最低工資審議會的調查審議決定的最低工資。僱主對於適用最低工資規定的勞動者,必須支付超過最低工資額以上的工資。對於根據僱主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勞動合同規定,如達不到最低工資額時,其工資部分應視為無效,其無效部分工資規定,應按法定的最低工資執行。
為了保障工資的支付,1976 年5 月27 日,日本又制定了關於工資支付保障法,其規定具體的保障措施有:公司內儲蓄金保全措施,退職津貼保全措施,支付退職勞動者的工資遲付利息和支付政府墊付的未付工資。尤其是政府的墊款制,更顯其保障的強制性,所謂政府墊款是指政府對因工負傷的勞動者代交的屬於工傷保險的勞保福利性質的墊款。政府代替僱主所支付的墊款,僱主有義務償還。
4、勞動監督檢查機構的配套及靈活性
日本政府為了保障勞動法和有關勞動法律的執行而設立了專門負責監督檢查的勞動行政機關。日本政府最高的勞動行政機關是勞動省,勞動省內設5 個比較大的局,主要有勞動政策局、勞動標准局、婦女少年局、僱傭保險局和職業訓練局。各都、道、府、縣等地區均設有勞動標准局,各都、道、府、縣轄區內都設立勞動標准監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