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終止勞動法
1. 勞動法23條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三條: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期滿後,因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未辦理終止或續訂手續而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視為續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及時與勞動者協商合同期限,辦理續訂手續。由此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在勞動者履行了有關義務終止,解除勞動合同時,里人單位應當出且終止,解除勞動合同證書,作為該勞動者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和失業登記、求職登記的憑證。證明書應寫明勞動合同期限、終止或解除的日期、所擔任的工作。如果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可在證明中客觀地說明解除勞動合同的原因。
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如下:
1、勞動合同期滿的;
2、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
3、用人單位破產、解散或者撤銷的;
4、工人退休、死亡;
5、勞動合同當事人實際不履行勞動合同滿三個月的,勞動合同可以終止;
6、如果勞動者患有職業病,因工負傷被確認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用人單位按規定支付殘疾就業補勞動合同可以終止;
7、如果勞動者患有職業病或因工負傷,被確認為完全或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用人單位不得終止勞動合同,但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用人單位按規定支付殘疾就業補貼的,勞動合同也可以終止。
綜上所述,勞動合同的終止是勞動合同效力的提前終結,往往是雙方簽訂勞動合同時無法預料的,可能會給雙方造成損失。因此,勞動合同依法終止時,員工可以依法獲得經濟補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三條
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2. 法律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有哪些
勞動合同是調整勞動關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也是確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基本前提,在勞動法中占據核心的地位。
網友咨詢:
法律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有哪些?
律師解答:
勞動合同的終止,是指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滅,亦即勞動合同所確立的勞動關系由於一定法律事實的出現而終結,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原有的權利和義務不復存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律師補充:
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如果企業被依法宣告破產,意味著企業的法人資格已被剝奪,表明此時企業已無法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其權利和義務,只能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勞動合同終止日期法院會在「實際停工之日」和「法院宣告破產之日」或其他合理時間中選擇對勞動者更為有利的時間進行認定。
依照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