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23條

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23條

發布時間: 2025-08-12 12:44:49

㈠ 刑事訴訟法第223條是什麼意思

刑訴法223條的內容: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等情形不適用速裁程序。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速裁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
(三)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對指控的犯罪事實、罪名、量刑建議或者適用速裁程序有異議的;
(五)被告人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沒有就附帶民事訴訟賠償等事項達成調解或者和解協議的;
(六)其他不宜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

刑法224條的內容

根據刑訴法223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 法定代理人 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 檢察院抗訴 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 不開庭審理 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 訴訟代理人 的意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原《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對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對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從《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看,抗訴案件,二審必須開庭審理。上訴案件,以開庭審理為原則,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不開庭審理是例外。但實踐中,二審開庭審理的刑事案件是很少的。法院不開庭的理由很簡單: 1、法官工作量太大。 2、法律規定可以不開庭審理。律師對這種局面意見很大,二審不開庭,怎麼判斷事實是否清楚?二審不開庭新的證據證明質證?田文昌、陳瑞華主編的《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律師建議稿與論證》建議將此條改為:「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但被告人、辯護人、公訴人一致同意不開庭審理的除外。」2013年實行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沒有完全接受律師的意見,只做出了部分修改。《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將第一百八十七條改為第二百二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司法解釋增加了一條:」對上訴、抗訴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具有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違反法定訴訟程序情形,需要發回重新審判的,可以不開庭審理。「法院對中國文字有獨特的理解。既然法律規定了應當開庭審理的四種情況,其他都是不應當開庭審理的。既然最高法院規定了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況,此類案件就一定不能開庭審理。哪個案子屬於應當開庭審理的情況,哪個案子屬於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況,法院一家說了算。新刑訴法223條規定的應當開庭審理的第一種情況」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決定權屬於被告人,只要被告人對一審認定的事實和證據提出異議,二審就應當開庭審理。被害人上訴要以被告人的名義進行,辯護人提出異議,也就等於被告人提出異議。被害人提出異議的,二審法院也應當開庭審理。但法院不這么理解,法院認為被告人提出的異議必須可能影響定罪量刑才需要開庭審理,是否可能影響定罪量刑以他們的判斷為准。但是通過對現行的刑事訴訟法和原刑事訴訟的比較中我們可以得出,雖然刑事訴訟法之中規定了二審必須開庭的案件,但是開庭審理的情況在現實中並沒有那麼理想。認為不開庭審理的話極有可能會影響審判結果。

㈢ 串通投標罪的辯護詞

💼 串通投標罪辯護要點
✅ 辯護圍繞方面:針對串通投標罪的辯護,需圍繞犯罪構成要件、證據鏈完整性及量刑情節三方面展開。以下是專業辯護策略及法律依據:

🔖 一、主體資格抗辯:身份不符不構成犯罪

根據《刑法》第223條,串通投標罪主體為招標人或投標人。若當事人僅為項目介紹人、技術顧問等非直接參與主體,可主張其不滿足犯罪主體要件。

📚 案例參考:某地法院(2021)浙刑終字第XX號判決中,因被告人未在投標文件簽字且無資金往來,最終認定不構成犯罪。

🔍 二、證據鏈薄弱點突破

📌 (1)主觀故意缺失

需證明當事人無串通合意:

  • 無書面/電子協議等直接證據

  • 報價差異符合市場規律(提供同期同類項目報價對比表)

  • 引用張明楷《刑法學》觀點:「偶然性報價重合不必然推定共謀」

📋 (2)客觀行為存疑


💡 實務要點:依據最高檢《關於辦理串通投標刑事案件指引》第5條,需同時具備「意思聯絡」和「行為配合」才構成犯罪。

🌟 三、法定從輕情節運用

  1. 犯罪情節輕微
    若涉案金額低於立案標准(各地通常為200萬元),可主張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77條不起訴。

2. 單位犯罪轉化
提供公司決策會議記錄、項目授權書等材料,將責任主體轉向單位,降低個人刑責(刑法第231條)。

3. 立功/退贓情節
配合調查並主動退還違法所得,可爭取減少基準刑30%以下(兩高《量刑指導意見》)。

⚙️ 四、程序性辯護策略

1. 管轄權異議
若偵查機關跨地域辦案且無指定管轄文件,可主張程序違法。

2. 鑒定意見質證
針對工程造價鑒定報告,要求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核查是否採用過時定額標准。

📖 文獻支撐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參考》第128輯:「認定串標行為應嚴格區分商業合作與違法共謀」王作富《刑法分則實務研究》:「未實際損害招標人利益的圍標行為宜定性為違規而非犯罪」

💯 總結:有效辯護需構建「主體 - 行為 - 結果」三重防禦體系,重點攻擊證據薄弱環節,同時善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建議盡早委託律師介入,通過調取招標過程錄音錄像、第三方監理報告等關鍵證據扭轉案情。

熱點內容
法規清理工作機制 發布:2025-08-13 02:57:34 瀏覽:798
法律碩士聯考大學 發布:2025-08-13 02:51:56 瀏覽:145
洗車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3 02:41:10 瀏覽:785
勞動法周末算工資嗎 發布:2025-08-13 02:38:01 瀏覽:238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發布:2025-08-13 02:33:16 瀏覽:486
卓資司法局 發布:2025-08-13 02:28:15 瀏覽:522
馬克思矛盾分析法分析社會問題 發布:2025-08-13 02:28:11 瀏覽:311
親愛的律師 發布:2025-08-13 02:22:16 瀏覽:693
中國的道德觀 發布:2025-08-13 02:14:30 瀏覽:884
公司完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3 02:06:40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