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行政法規
㈠ 經濟法的淵源包括哪些
經濟法的淵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憲法中的經濟法規范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其中的經濟法規范是經濟法的重要淵源,主要涉及國家的經濟制度、經濟所有權、經濟管理體制、經濟發展戰略等基本原則。
二、經濟法部門法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本身的法律法規是經濟法的直接淵源。例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這些法律具體規定了經濟活動中的權利義務關系。
三、行政法規和經濟特區法規行政法規作為國家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中的經濟法相關規范同樣屬於經濟法的淵源。此外,經濟特區在特定區域內的特殊法規,由於其特有的經濟政策和法規,也對經濟法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影響。
四、地方性法規和經濟合同各地方為了實施國家經濟法而制定的一系列地方性法規,也屬於經濟法的淵源之一。另外,在經濟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經濟合同,作為經濟法的實際運用和重要體現,同樣構成了經濟法淵源的一部分。這些合同規定了當事人之間的經濟權利和義務,是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法律依據。
㈡ 深圳經濟特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條例(2019修正)
第一條 為了規范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行為,促進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以下簡稱綜合執法),是指市、區城管和綜合執法部門依照有關規定,相對集中行使有關城市管理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對有關違法行為統一實施行政執法的行為。
第三條 深圳經濟特區范圍內的綜合執法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 市城管和綜合執法部門(以下簡稱市綜合執法部門)是綜合執法的主管部門,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區城管和綜合執法部門(以下簡稱區綜合執法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綜合執法。街道城管和綜合執法隊(以下簡稱街道執法隊)以區綜合執法部門的名義開展綜合執法。
第五條 教育、公安、生態環境、住房建設、交通運輸、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衛生健康、市場監管及其他部門(以下統稱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助綜合執法部門實施本條例。
第六條 綜合執法部門應當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處罰與教育、管理與疏導、執法與服務相結合,嚴格、規范、文明執法,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第七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支持、配合綜合執法,發現違反城市管理的行為,有權進行勸阻、制止或者舉報。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發揮基層自治組織、志願者組織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協助綜合執法。
第二章 職責范圍和管轄
第八條 納入綜合執法職責范圍的事項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屬於城管和綜合執法部門職責范圍內的事項;(二)與市容管理密切相關且屬於現場易於判斷、不需要專業設備和技術檢測手段即可定性的事項。
第九條 綜合執法的職責范圍包括:(一)根據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違反城市容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城市照明和燈光夜景設施、愛國衛生、養犬等管理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二)根據林業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違反林業管理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三)根據道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擅自佔用城市市政道路、人行道等設置非交通設施、擺攤設點、銷售商品的行為進行查處;(四)根據戶外廣告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違法設置戶外廣告設施的行為進行查處;(五)根據環境保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未經批准焚燒固體廢棄物的行為進行查處;(六)根據畜禽屠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私設屠宰場、非法屠宰畜禽的行為進行查處;(七)根據文化市場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未經批准在室外進行營業性演出的行為進行查處;(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或者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決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條 市綜合執法部門的主要職責是:(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的決定,研究制定全市綜合執法的規章制度、管理目標、考核標准和年度工作任務,並組織檢查落實;(二)辦理全市跨區案件、重大或者復雜案件以及市人民政府交辦的案件;(三)指導、檢查、監督區綜合執法部門開展工作,對區綜合執法部門進行考核,根據工作需要統一組織區綜合執法部門開展執法活動;(四)加強綜合執法部門隊伍建設,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提高綜合執法人員素質。
第十一條 區綜合執法部門的主要職責是:(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的決定,落實完成有關綜合執法的具體要求和任務;(二)辦理本行政區域內跨街道的案件、重大、復雜案件或者市綜合執法部門以及區人民政府交辦的案件;(三)指導、檢查、監督街道執法隊的執法業務,對街道執法隊進行業務考評;(四)參加市綜合執法部門組織的執法活動。根據工作需要統一組織街道執法隊開展執法活動。
第十二條 街道執法隊的主要職責是:(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的決定,履行綜合執法的具體職責;(二)配合、協助市、區綜合執法部門組織的綜合執法活動;(三)依法處理納入綜合執法范圍的違法行為;(四)辦理區綜合執法部門交辦的案件。
㈢ 經濟特區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設定行政處罰 有依據
經濟特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能設定行政處罰,經濟特區人民代表專大會和人民代表屬大會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處罰。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條文所列舉的可以規章設定行政處罰的有:
(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
根據《立法法》63條第4款,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
(1)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2)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搞法律的人都知道,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是兩碼事
㈣ 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有什麼區別
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具特點,相互區別。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分為基本法律與非基本法律,效力次於憲法。廣義上的法律概念則包括狹義法律、法規與規章,覆蓋所有有約束力的規范。
法規則進一步細分為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自治法規與經濟特區法規。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效力僅次於法律。地方法規由省級、市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效力次於行政法規,省級法規高於市級,人大法規優於常委會法規。自治法規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包括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法規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針對經濟特區。
規章包括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是法律體系中效力層級最低的規范。
至於制度,其定義相對模糊,但通常指社會的游戲規則,涉及正式規則、非正式約束及其實施特徵。制度是人為設定的規則,旨在決定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簡而言之,制度涵蓋了法律、法規與規章等正式規則,以及非正式的約束與實施方式,共同構成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釋義:第八十一條
第八十一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釋義】本條是關於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經濟特區法規卜者睜的效力的規定。
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優先適用效力。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的,是一種特殊的地方立法。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為了保護少數民族的平等權益,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權,其中包括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權力。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不同於一般的地方性法規,雖然它也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但它可以變通法律、行政法規。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刑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事訴訟法、婦女權益保護法等8部法律規定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變通或者補充法律的規定,截止到1998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單行條例209個,對法律作出變通和補充規定的64個,內容包括婚姻、繼承、資源開發、計劃生育、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安、環境保護以及土地、森林、草原管理等。本法第六十六條進一步明確規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根據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由此可見,嫌明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有優先適用的效力。
二、經濟特區法規的優先適用效力
經濟特區法規是經濟特區所在地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的授權制定的。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需要,全國人大先後授權廣東、福建、海南和深圳、廈門、珠海、汕頭等省、市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經濟特區法規。經濟特區法規遵循憲法的規定,在不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特區法規享有的許可權比一般地方性法規的許可權要大,它可以變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將國家給予經濟特區的特殊政策具體化,在改革開放方面作出探索試驗性規定,起立法「試驗田」的作用。這是授權制定經濟特區法型歲規的目的所在。因此,對其所作的變通規定,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它有優先適用的效力。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廈門、珠海、汕頭四個特區市除享有經濟特區法規制定權以外,本法還規定它可以制定一般性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不能變通法律、行政法規和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其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和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