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生態環境分局行政法地位

生態環境分局行政法地位

發布時間: 2025-08-13 08:21:30

『壹』 環境法體系有哪些組成部分

在許多工業發達和法制比較完備的國家,環境法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成為國家整個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環境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憲法中關於保護環境和防治污染的規定。許多國家都在憲法里對環境保護作出規定,作為國家和社會的環境保護活動的最高准則和法律基礎。

2、綜合性的環境保護法,或稱環境政策法,如中國1979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羅馬尼亞的《環境保護法》、日本的《公害對策基本法》、美國的《國家環境政策法》、保加利亞的《自然保護法》、瑞典的《環境保護法》等。

這種法律是一個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法,是對環境保護的范圍和對象、方針、政策、基本原則、重要防治措施和對策、組織機構等重大問題,作出原則的規定。

3、保護自然環境的法規,包括有關保護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大氣、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國家公園等的法規。

4、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法規,包括關於防治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控制雜訊和振動,防止地面沉降、防治惡臭和熱污染,處理廢棄物,控制和管理農葯及其他有害化學品,防護放射性物質和電磁輻射危害等法規。

5、各種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如水質標准、大氣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以及與此有關的各種操作規程。

6、關於設置環境管理機構,關於危害環境的法律責任以及處理環境糾紛及其程序等的法規。

7、在行政法刑法民法經濟法勞動法等法規中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此外,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還包括有關判例。



特點

環境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同其他法律部門相比,有下述特點:

1、綜合性。環境保護范圍廣泛,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相當復雜,環境法不僅包括大量的專門環境保護法規,而且包括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勞動法、經濟法等法規中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

2、技術性。保護環境須採取自然科學的、工程技術的、經濟的等各種手段,環境法同上述各種手段密切相關,因此,在環境法里包含有較多的技術規范。

3、廣泛的社會性。環境法和其他法律一樣,受社會經濟制度的制約,但它的保護對象是土地、大氣、水、森林等自然環境,所以又受客觀存在的自然生態規律的制約。環境法作為一種法律部門誠然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符合整個社會和民族的利益。

4、共同性。人類生存的地球環境是一個整體,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環境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中,更多地涉及經濟發展、生產管理和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這里反映某些社會發展規律、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與其他法律相比,在各國的環境法中有較多可以互相借鑒的東西。

『貳』 環境保護法律論文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調查人員: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調查目的:
現在世界上的能源供應量已經為數不多了,我們必須在能源枯竭之前開發新的能源,所以我們要知道能源的發展史,這樣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這樣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嚴重的話,恐怕還沒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為混球一個。所以我們要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保護能源。
內容:
1992年,全國廢氣排放量 l0.5萬化標立方米(不包括鄉鎮工業,下同)。廢氣中煙塵排放量 1111萬噸,比上年增長 7.6%;二氧化硫排放量 1685萬噸,比上年增長 3.9%;工業粉塵排放量 576萬噸,比上年下降 0.5%。
全國城市大氣中總懸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圍為 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增長 8%。據67個城市統計,51% 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標,尤以吉林、濟南、太原、蘭州、包頭、延安、西安等城市為重。
據66個城市統計,降上半月均值在 3.8一55.8噸/平方公里·月之間,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顯重於南方城市。降塵年月均值在 30噸/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長春、大同、石家莊、哈爾濱、銀川、吉林、鶴崗、沈陽、蘭州和唐山。
據72個城市統計,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圍為 7—]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過國家三級標準的城市有貴陽、重慶、太原、烏魯木齊、宜賓、南充、濟南、石嘴山、青島、天津、長沙和大同。
據72個城市統計,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圍為 l1一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長春、濟南和運城污染明顯加重,蘭州、寶雞和南充咯有好轉。
2000年,酸雨仍限於局部地區。據58個城市統計,降水pH年均值范圍為3.85一7.43,pH年均值低於5.6的佔52%,均為南方城市。贛州、長沙和廈門市酸雨出現頻率高達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懷化、百色、南京、重慶和廣州市酸雨出現頻率在70%以上。
2000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自己承擔的國際義務,並努力推進國內的環境保護工作。經黨中央和國務院批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外交部、國家環境保護局《關於出席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情況及有關對策的報告》,提出了我國環境與發展領域的十大對策,這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大綱領性文件,不僅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而且是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工作的重點和努力方向。
環境法制建設有較大進展。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城市綠化條例》、《關於我國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處置環境政策》,批准了《徵收工業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費試點方案》,轉發了林業部《關於當前亂砍濫伐、亂捕濫獵情況和綜合治理措施報告的通知》,發布並全面實施了《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國家環境保護局還制定了環境行政處罰、防治尾礦污染、防治鉻化合物污染、環境監理執法標志等方面的規定和辦法。地方立法不斷加強,山東、湖南、重慶武漢、大連等省、市制訂了環境執法程序規定。國家環埔保護局首次進行了全國環保系統執法檢查。

『叄』 環境法屬於什麼范疇

問題一:環境保護法屬於社會法?還是行政法? 行政法吧。

問題二:環境法以調整人與自然的矛盾,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屬於什麼范疇 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既包括社會關系的和諧,也包括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積極發展經濟和調整結構,以發展促進就業,擴大就業規模...

問題三:環境法以調整人與自然的矛盾,屬於什麼范疇 網路上的愛情是不穩定的。。而且,作為一個男生,我知道很多男生在網路上對女生的想法都不是很純潔。。他可以跟你說得很體貼,很深情,但是,屏幕那邊的他或許是帶著另外的面具。。
跟你身邊的同學好好相處,好好學習,多去運動一下。這樣可以好好放鬆心情。
還有,那個男生跟其他女生玩曖昧,從這個方面來說,你應該可以看出他的一些輕浮。。或許,以後你們如果有什麼發展,他還是可能跟其他人玩曖昧。。
這樣你可以忍受嗎?
好好學習吧。。真正對你好的人,是你的父母。。

問題四:1.A一天所經歷的環境中,哪些屬於環境法上「環境」的范疇? 2.給A帶來不悅的現象各屬於什麼環境問題? 5分 環境法學中的「環境」的內涵式自然因素。因此,該題中除了車子和傢具的氣味都應該是自然因素相關,算是環境范疇,包括光污染和雜訊污染(這兩者是特殊的能量污染)。
河水臟臭和天氣陰霾是次生環境問題。臭味熏人的餐廳也是次生環境問題,屬於環境污染問題。下午開會的雜訊、晚上小區的歌舞雜訊和光污染也是次生環境問題,屬於環境污染問題。自然美景的破壞雖然是人為破壞但是不致於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不是顯著的不利變化,應該不算環境問題。

問題五:環境法包括自然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下列哪個屬於環境保護法 其實上面那些法律都有涉及到環保法的范疇駭所以你可以說他們都屬於這個范圍,但是同時他們有些又可以劃分到別的部門法當中,所以嚴格的區分很難得,比如土地管理法,目前主要把它劃分到經濟法當中。
繼承的是這樣,甲的兒子是代位繼承,其他的都是應當繼承的,都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

問題六:環境法與刑法的關系 兩者應該處於同等的法律地位,在我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而像刑法、民法、行政法、民訴、環境法等屬於我國的基本法。
另外,注意,環境法當中關於犯罪,刑事責任和雞罰的規定,屬於附屬刑法的范疇,當然這是廣義的刑法。

問題七:民法和環境與資源保護法之間的關系. 5分 第一,民法和環境保護法是不同的法律。具有不同的法律屬性。
民法屬於私法,針對的是民商是關系。而環境保護法若按傳統意義上的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時很難歸類的,因為環境必然涉及的是公共利益,而且裡面有很多行政法律方面的制度,但是也涉及了一些民事的范疇,例如因環境污染產生侵權的訴訟時效,從這個角度看又具有私法的內容。且就責任人而言,基友民事的侵權責任,也有行政責任。因此,若從公法或者私法的換分來看,很難給他一個界定,因此有人認為環境保護法、社會保證發等法律應劃為社會法的這一單獨的類型。就現在而言,環境保護法要麼放到經濟法忠,要麼放到獨立的位置來看。
第二,就民法與環境保護法重合的部分,即環境侵權的民事責任來看,環境保護法為民法的特別法。主要體在:1. 在訴訟時效制度中,應適用環境法第42條三年的訴訟時效這一特殊法。2. 環境侵權的責任使用嚴格責任(無過錯責任),切舉證責任倒置(主要是除原告對其所受損害即被告侵權承擔舉證責任,其他的包括因果關系在內的部分由被告舉證)。因此在侵權責任法和環境保護法都有規定的情形下,一般應使用環境保護法,如果無規定,適用侵權責任法或者民法的其他條款。
第三,立法目的不同,環境保護法更側重於公益性的方面,而民法則更側重於對於私權的保障。
因此,可以說民法與侵權責任法屬於不同范疇的法律,而且的立法目的有所不同,因此制度設計也不同,當然,二者在重合部分屬於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為了方便,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二者系不同性質的法律,但就二者重合部分而言,又系一般於特別之關系。

問題八:環境法的國際問題 雖然環境法一般指「國內環境法」,與國際法是相對范疇,但隨著全球一體化和環境問題國際化,使得作為一國國內法的環境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國際法的影響。由於環境問題是各國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環境保護的對象從宏觀上說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的整個地球環境;由於污染不受國界限制,遷徙動物的保護需要有關國家共同努力,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的生態破壞必然影響鄰近國家和地區;由於公海、南極圈、北極圈、外層空間等人類公域的保護需要世界各國協作進行;因此,環境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在近幾十年間得到了迅速發展。其主要方式有:①雙邊合作,如鄰國之間就保護邊界水域及其魚類資源、防止污染和自然災害等問題簽訂協定,以及非鄰國之間簽訂環境保護合作協定。②區域性合作,主要是通過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如歐洲共同體、非洲國家組織)和簽訂區域性的國際公約(如1974年的《丹麥、芬蘭、挪威、瑞典環境保護公約》,1967年的《非洲植物衛生公約》等)。③非區域性的多邊合作,主要是通過聯合國及其有關組織進行的,並簽訂國際公約(如1954年5月12日的《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國際公約》,1969年通過、1975年生效的《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等)。全世界簽訂的各種有關環境保護的雙邊的和多邊的國際協定、公約和議定書,為數甚多。環境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除了必須遵守公認的一般國際法原則外,已經提出了一些新問題、新原則。環境保護方面的國際法問題,已成為國際法的重要內容。國際環境法已經成為國際法的一個新分支。環境法是一個新興的法律部門。環境立法雖然在一部分國家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但在大多數國家還比較零散,不甚完備。許多國家都在加強環境立法工作。環境法學的系統理論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問題九:環境法學 名詞解釋 什麼是天然環境 環境有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之分。自然環境是社會環境的基礎,而社會環境又是自然環境的發展。自然環境是環繞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如大氣、水、植物、動物、土壤、岩石礦物、太陽輻射等。這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通常把這些因素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個自然圈。人類是自然的產物,而人類的活動又影響著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按人類對它們的影響程度以及它們目前所保存的結構形態、能量平衡可分為原生環境和次生環境。前者受人類影響較少,那裡的物質的交換、遷移和轉化,能量、信息的傳遞和物種的演化,基本上仍按自然界的規律進行,如某些原始森林地區、人跡罕到的荒漠、凍原地區、大洋中心區等都是原生環境。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原生環境日趨縮小。次生環境是指人類活動影響下,其中的物質的交換、遷移和轉化,能量、信息的傳遞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的環境,如耕地、種植園、城市、工業區等。它們雖然在景觀上和功能上發生了改變,但是它們的發展和演變的規律,仍然受自然規律的制約,因之仍屬自然循環的范疇。人類改造原生環境,使之適應於人類的需要,促進了人類的經濟文化的發展。如在黃河下游修建大堤,控制河水泛濫,墾殖農田,使華北平原的次生環境優於原始狀況。但是如果在生產過程中不重視環境中的物質、能量的平衡,就會使次生環境的質量變劣,給人類帶來危害。
自然環境就是指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自然環境不等於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個特殊部分,是指那些直接和間接影響人類社會的那些自然條件的總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會有越來越多的自然條件對社會發生作用,自然環境的范圍會逐漸擴大。然而,由於人類是生活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中,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自然環境是不可能膨脹到整個自然界的。
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是兩個在含義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時人們將其混用,但嚴格說來,生態環境並不等同於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態關系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僅有非生物因素組成的整體,雖然可以稱為自然環境,但並不能叫做生態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環境僅是自然環境的一種,二者具有包含關系。 自然環境包括人類生活的一定的生態環境、生物環境和地下資源環境。 環境法中的自然環境,是指: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各種天然形成的物質和能量的總體,如大氣、水、土壤、日光輻射、生物等。

『肆』 環境法與經濟法、行政法、民法的區別

經濟法與環境保護法的區別:
1、調整對象的不同
(1)環境法的調整專對象是屬環境社會關系
(2)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經濟調制關系
2、調整方法的不同
(1)環境法中「生態性」調整方法的獨特性
(2)經濟法中「包容性」調整方法的獨特性
3、調整目的不同
(1)環境法的調整目的是實現環境安全和環境正義
(2)經濟法的調整目的是實現經濟安全和經濟正義

『伍』 地方政府的派出機構有哪些

地方政府的派出機構簡介:
地方政府的派出機構是指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經有權機關批准,在特定行政區劃內設立的行使相當於一級人民政府管理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憲法和行政法上,派出機關並不是一級人民政府,但它卻承擔著在一定行政區域內一級政府應有的組織與管理職能,因而具有相當於一級人民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政府的派出機構包括:
一、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例如公安分局、地稅分局、工商分局、質量技術監督分局和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分局;
二、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例如規劃分局和環保分局。另外,審計署在各地的辦事處、公安派出所、稅務所、工商所等也屬於派出機構。

熱點內容
交通法規對車燈顏色要求 發布:2025-09-01 10:16:53 瀏覽:286
津南區法院法官查詢 發布:2025-09-01 10:01:53 瀏覽:27
民法的書圖片 發布:2025-09-01 09:57:06 瀏覽:938
法官績效工資方案 發布:2025-09-01 09:34:13 瀏覽:478
死在法院里 發布:2025-09-01 09:32:47 瀏覽:832
華中師大非全法律碩士復試 發布:2025-09-01 09:25:01 瀏覽:503
建設安全法規 發布:2025-09-01 09:14:57 瀏覽:206
為公司法為民 發布:2025-09-01 09:07:54 瀏覽:318
跨國公司關聯企業法律問題 發布:2025-09-01 09:00:37 瀏覽:480
注冊會計師經濟法如何考 發布:2025-09-01 08:59:20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