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保證人必須符合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的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
第六十九條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與本案無牽連;
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
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
(1)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申請取保候審的流程
1、取保候審的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出取保候審的申請。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申請取保候審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2、取保候審的決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審的申請書後,應當在7天之內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復。
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的,應當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院檢察長或者人民法院院長批准,並簽發《取保候審決定書》和《執行取保候審通知書》,並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
3、取保候審的執行。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為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在執行時,應當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讀《取保候審決定書》,並令其簽名或蓋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審期間應當遵守的規定。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從寬分為實體上從寬和程序上從簡兩方面。對認罪認罰案件,屬於基層法院所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認罪認罰可以適用速裁程序進行審判。對於基層法院管轄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在審理當中,被告人對程序適用提出異議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簡化審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轉為普通程序進行審理。這是程序上的從寬實體上,檢察機關根據犯罪事實和對社會危害程度以及認罪認罰的情況,依法提出從寬處罰的量刑建議,人民法院在做出判決時一般應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違背意願認罪認罰,否認指控犯罪事實,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審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情形的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條款一百一十條
法律分析: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果發現有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都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舉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82條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了被告人的辯護權,指出被告人有權自行辯護或委託辯護人代理,並且法院應當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了被告人的辯護權。根據該條規定,被告人有權自行辯護或委託辯護人代理,並且法院應當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利。具體來說,被告人的辯護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被告人有權自行進行辯護。其次,被告人也可以委託律師、親屬或者其他代理人進行辯護。無論是被告人自行辯護還是委託代理人進行辯護,法院都應當受理並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利。此外,法院還應當向被告人及其代理人介紹訴訟程序和被告人的權利義務,為被告人提供必要的協助和幫助,確保被告人能夠有效地行使其辯護權利。被告人的辯護權在刑事訴訟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辯護,被告人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證據,解釋自己的行為,並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利益。對於自己無法辯明的事實,被告人也可以認罪態度辯護,表現出積極的悔罪態度,從而獲得減輕處罰或者獲得緩刑等優惠處理的可能。同時,辯護也可以促進司法公正,限制刑事檢察機關和法院的職權濫用,保障人權。
被告人辯護權的保障還有哪些方面?除了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的被告人的辯護權,還有其他相關規定來進一步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例如,刑事訴訟法第33條規定了被害人可以進行陳述和舉證,這也是保障被告人辯護權的體現之一。此外,刑事訴訟法第91條還規定了一審有罪判決應當組織辯論,應當讓被告人或者其辯護人就控辯雙方的爭點進行辯論。除了刑事訴訟法中的規定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等司法解釋也進一步明確了被告人辯護權的具體內容。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被告人可以對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證明力等提出異議,並要求出示證據原件或者證明材料的副本。
被告人的辯護權是刑事訴訟程序中的重要內容,它是保障公正審判、維護人權的基本制度之一。在實際操作中,必須切實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利,讓被告人充分行使辯護權,為公正審判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二條 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睜含世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老首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悉肢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