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法定節假日勞動法
A. 勞動法規定的工作法定節假日
我們知道,法定節假日是我們應享有的假期,勞動法對此有明確規定。以下是勞動法對法定節假日的規定:
一、法定節假日的規定
1.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以下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2.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二、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支付
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支付加班費的具體標準是:
1. 在標准工作日內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
2.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
3. 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三、國家法定節假日值班的計算
根據《勞動法》有關規定,加班指用人單位因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安排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以外繼續從事本職工作。而值班並非一個法律概念,也缺乏法律依據。通常認為,值班是指職工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正常工作時間之外負擔一定的非生產性、非本職工作的責任。判斷加班與值班的主要依據是看勞動者是否繼續在原來的崗位上從事本職工作,或者是否有具體的生產或經營任務。通常認為,值班期間勞動者並不直接從事勞動,亦不存在工作任務,其仍然處於休息之中,因此值班並不能直接等同於加班,不應由用人單位支付加班費。但不管值班人員是睡覺還是要巡視,主要是安全與值班時間的一些事務處理。在值班期間假如發生意外應及時處理或告知,否則由於值班人員的失職而讓企業的財與物受到損失的,同樣需要承擔一定責任。安排勞動者值班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報酬,值班費或值班津貼的標准按照用人單位相應的規章制度執行。
四、法定節假日的具體放假安排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我國法定節假日如下:
1. 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2. 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3. 勞動節,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
4. 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5.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節假日的工資支付計算標准分為不同的情況:
1. 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年工作日為365天減去104天(休息日)減去11天(法定節假日),等於250天。季工作日為250天除以4季,等於62.5天;季月工作日為250天除以12月,等於20.83天;月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2. 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按照《勞動法》第五十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為月工資收入除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為月工資收入除以月計薪天數乘以8小時。月計薪天數為365天減去104天除以12月,等於21.75天。
以上內容是根據《勞動法》及相關規定對法定節假日規定的正確理解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