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練習題
1. 民事訴訟法的關於證明責任的題目,求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第一款確立了版我國民事證明責任的權一般原則。該原則可以概括為兩個命題:一是提出訴訟請求的當事人對權利根據事實承擔證明責任,反對訴訟請求的當事人對抗辯事實承擔證明責任;二是當事人各自負有證明責任的事實是實體法所規定的要件事實。我國證明責任分配一般原則需要藉助於一定的理論方法才能適用於案件,法律要件分類說應當是主要和首選的理論方法,但是不能排除其他理論的運用。關於證明責任分配一般原則的例外亦即舉證責任倒置,現行司法解釋中關於特殊侵權案件證明責任分配的規定,多數屬於證明責任分配一般原則的具體化,只有很少的內容屬於一般原則的例外,構成舉證責任倒置
2. 民事訴訟法試卷 簡答題 民法的基本原則有那些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及其經濟基礎的本質和特徵的集中體現,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為規范和價值判斷准則。中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幾項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
1.平等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所謂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3條明文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則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特徵,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它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獨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平等以獨立為前提,獨立以平等為歸宿。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互不隸屬,各自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現代社會,隨著在生活、生產領域保護消費者和勞動者的呼聲日高,平等原則的內涵正經歷從單純謀求民事主體抽象的法律人格的平等,到兼顧在特定類型的民事活動中,謀求當事人具體法律地位平等的轉變。我國民法明文規定這一原則,強調在民事活動中一切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意在以我國特殊的歷史條件為背景,突出強調民法應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2.自願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自願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於其意志去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自願原則的存在和實現,以平等原則的存在和實現為前提。只有在地位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才能保障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時的意志自由。自願原則同樣也是市場經濟對法律所提出的要求。在市場上,准入的當事人被假定為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因此,民事主體自願進行的各項自由選擇,應當受到法律的保障,並排除國家和他人的非法干預。自願原則的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則。雖然有商品經濟就有合同自由的觀念,但合同自由作為一項法律原則卻是遲至近代民法才得以確立。當然,合同自由從來都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自由。在某種意義上,一部合同自由的歷史,就是合同如何受到限制,經由醇化,從而促進實踐合同正義的記錄。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社會公平,注重社會公德,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對合同的自由有諸多限制。
例如在我國的郵政、電信、供用電、水、氣、熱力、交通運輸、醫療等領域所存在的強制締約,在保險、運輸等許多領域盛行的定式合同,都是對合同自由的限制。
3.公平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公平原則是進步和正義的道德觀在法律上的體現。它對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國家處理民事糾紛起著指導作用,特別是在立法尚不健全的領域賦予審判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對於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和糾正貫徹自願原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弊端,有著重要意義。公平原則在民法上主要是針對當事人間的合同關系提出的要求,是當事人締結合同關系,尤其是確定合同內容時,所應遵循的指導性原則。它具體化為合同法上的基本原則就是合同正義原則。合同正義系屬平均正義,要求維系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作為自願原則的有益補充,公平原則在市場交易中,為誠實信用原則和顯失公平規則樹立了判斷的基準。但公平原則不能簡單等同於等價有償原則,因為在民法上就一方給付與對方的對待給付之間是否公平,是否具有等值性,其判斷依據采主觀等值原則,即當事人主觀上願以此給付換取對待給付,即為公平合理,至於客觀上是否等值,在所不問。由此不難看出公平原則的具體運用,必須以自願原則的具體運用作為基礎和前提,如果當事人之間利益關系的不均衡,系自主自願的產物,就不能謂為有違公平。
4.誠實信用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在民法上,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所有獲取民事利益的活動,不僅應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須使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倫理道德准則在民法上的反映。我國《民法通則》將誠實信用原則規定為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不難看出,誠實信用原則在我國法上有適用於全部民法領域的效力。作為一般條款,該原則一方面對當事人的民事活動起著指導作用,確立了當事人以善意方式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行為規則,要求當事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以及當事人的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另一方面,該原則具有填補法律漏洞的功能。當人民法院在司法審判實踐中遇到立法當時未預見的新情況、新問題時,可直接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行使公平裁量權,調整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誠信原則意味著承認司法活動的創造性與能動性。近代以來,作為誠實信用原則的延伸,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法上,又普遍承認了禁止權利濫用原則。該原則要求一切民事權利的行使,不能超過其正當界限,一旦超過,即構成濫用。這個正當界限,就是誠實信用原則。
5.守法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應當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我國《民法通則》第6條將守法原則表述為: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這是作為民法基本原則的守法原則的核心。民法作為私法,著重於對私人人身利益和財產利益的法律調整,因而在規范形態上存在許多可以經由當事人特別協商予以排除的任意性規范,以及為保護當事人的利益所設置的倡導性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條第2款關於合同形式的規定,即屬民法上的倡導性規范。任意性規范僅在當事人對有關事項未作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方可作為補充性規范,彌補當事人意思表示上的欠缺。倡導性規范也不具有強制當事人遵循的效力。不遵守倡導性規范,屬於自甘冒險的行為,當事人有可能承受由此帶來的不利後果。因而,守法原則一般不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中的任意性規范和倡導性規范,而是指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應當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中的強行性規范,不得有所違反,一旦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將作出否定性評價,使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不按照民事主體的預期發生相應的法律效果。
6.公序良俗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合稱。公序良俗原則是現代民法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是指一切民事活動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它有維護國家社會一般利益及一般道德觀念的重要功能。我國《民法通則》第7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經濟的公序,是指為了調整當事人間的契約關系,而對經濟自由予以限制的公序。經濟的公序分為指導的公序和保護的公序兩類。市場經濟條件下,指導的公序地位趨微,保護的公序逐漸占據了重要位置。與保護勞動者、消費者、承租人和接受高利貸的債務人等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弱者相關的保護性公序,成為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判例學說上的討論、研究的焦點。良俗,即善良風俗,學界一般認為系指為社會、國家的存在和發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是特定社會所尊重的起碼的倫理要求。不難看出,善良風俗是以道德要求為核心的。為了將公序良俗原則與誠實信用原則區別開來,應將善良風俗概念限定在非交易道德的范圍內,從而與作為市場交易的道德准則的誠實信用原則各司其職。與誠實信用原則相仿,公序良俗原則具有填補法律漏洞的功效。這是因為公序良俗原則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而能處理現代市場經濟中發生的各種新問題,在確保國家一般利益、社會道德秩序,以及協調各種利益沖突、保護弱者、維護社會正義等方面發揮極為重要的機能。一旦人民法院在司法審判實踐中,遇到立法當時未能預見到的一些擾亂社會秩序、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而又缺乏相應的禁止性規定時,可直接適用公序良俗原則認定該行為無效。
3. 民事訴訟法題目,幫忙看看,問裡面有幾個訴
這裡面有三個訴:
1,離婚;
2,子女撫養;
3,財產分割。
4. 民事訴訟法試題民事訴訟包括哪些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及其經濟基礎的本質和特徵的集中體現,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為規范和價值判斷准則。中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幾項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
1.平等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所謂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3條明文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則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特徵,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它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獨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平等以獨立為前提,獨立以平等為歸宿。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互不隸屬,各自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現代社會,隨著在生活、生產領域保護消費者和勞動者的呼聲日高,平等原則的內涵正經歷從單純謀求民事主體抽象的法律人格的平等,到兼顧在特定類型的民事活動中,謀求當事人具體法律地位平等的轉變。我國民法明文規定這一原則,強調在民事活動中一切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意在以我國特殊的歷史條件為背景,突出強調民法應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5. 民事訴訟法問題
民事訴訟法律來關系,是指民事訴訟法律自、法規所調整的人民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存在的以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為內容的具體社會關系。審判法律關系是一方必須為法院,這個你沒有異議吧這個題目的本意在於考察審判法律關系,你不要想得太多了。
6. 民事訴訟法作業(簡答題)
一、辯論原則之基本原則屬性二、辯論原則的含義與沿革(一)辯論原則的基本含義(二)羅馬民事訴訟中辯論原則之雛形(三)大陸法系民事訴訟中辯論原則之確立(四)英美法系民事訴訟中辯論原則之體現(五)辯論原則的發展趨勢三、辯論原則的根據(一)辯論原則的根據之主要觀點(二)對辯論原則諸根據論之評論(三)本書對辯論原則之根據的理解四、辯論原則與相關范疇的關系(一)辯論原則與處分原則的關系(二)辯論原則與當事人主義的關系(三)辯論原則與職權主義的關系(四)辯論原則與闡明權的關系五、辯論原則與民事訴訟模式第二章 我國辯論原則之檢討一、我國辯論原則的含義及其淵源(一)我國民事訴訟立法與理論中辯論原則的一般含義(二)我國辯論原則的淵源二、中外辯論原則之比較(一)辯論原則之含義界定上的不同(二)對民事訴訟程序是否具有基本的指導作用之區別(三)如何為辯論權提供保障之觀念上、方式上的差異三、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辯論原則之缺陷分析(一)內容的「空洞化」使其難以契合於「基本原則」之屬性(二)對「客觀真實」的不當理解和追求使其輕視了訴訟程序的公正性(三)裁判不受辯論內容的制約容易導致權力濫用和腐敗(四)造成法院的負擔、責任過重並引發一些內在的程序矛盾四、辯論原則之重新界定第三章 辯論原則的內容(一)一、辯論原則與訴訟標的(一)法院裁判應當受當事入主張的訴訟標的之約束(二)訴訟標的理論對法院裁判范圍的影響(三)法院裁判應否受原告法律上見解的約束二、辯論原則所適用的事實范圍(一)民事訴訟中事實的分類(二)辯論原則所適用的事實范圍之爭論(三)本書的觀點三、辯論原則與證據資料的收集提供(一)證據資料的收集提供屬於當事人的許可權和責任(二)法院對證據的調查收集問題第四章 辯論原則的內容(二)一、自認的含義、分類與構成要件(一)自認的含義(二)自認的理論分類(三)訴訟上自認的構成要件二、自認的效力與撤銷(一)自認的效力(二)自認的撤銷三、擬制的自認、間接事實之自認與權利之自認(一)擬制的自認(二)對間接事實的自認(三)關於權利自認的問題第五章 辯論原則的補充——闡明權一、闡明權制度與理論的主要內容(一)闡明權的含義與必要性(二)闡明權的立法沿革(三)闡明權的具體內容(四)闡明權的性質(五)衡量是否怠於行使闡明權的標准二、我國關於闡明權制度的立法、理論與實踐(一)立法現狀(二)理論研究的現狀(三)我國關於闡明權的司法實踐(四)完善闡明權制度的措施及其應注意的問題第六章 辯論原則的例外——職權探知原則一、職權探知原則的界定(一)職權探知原則的含義(二)本書對職權探知原則的理解二、訴訟要件(一)訴訟要件的內容(二)訴的利益與訴訟要件(三)訴訟要件應依職權進行調查三、人事訴訟程序(一)人事訴訟程序的一般界定(二)婚姻無效事件與撤銷婚姻事件的程序第七章 我國辯論原則之重塑所面臨的障礙及其克服一、辯論原則的觀念障礙及其克服(一)對私權自治或意思自治原則的不信任(二)對程序公正觀念和程序保障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三)程序的自我歸責觀念和既判力觀念存在嚴重欠缺二、辯論原則的制度障礙及其克服(一)民事訴訟程序的分化程度較低(二)當事人的取證權利缺乏制度保障
7. 民事訴訟法多選題求高手幫忙,急急急!
1.在民事訴訟中,原告可以: A 提出訴訟請求 B 放棄訴訟請求 C 堅持訴訟請求 D 變更訴訟請求
2.以下版屬於我國民事訴訟法權基本原則的有: A 處分原則 B 辯論原則 C 調審結合原則 D 檢察監督原則
3.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指人民法院和之間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分別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C 訴訟參加人 D 其他訴訟參與人
4.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不公開進行審理的案件有: A 涉及個人隱私 C 涉及國家秘密
5.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和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C 自願 D 合法
6.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人民法院管轄: A 侵權人所在地 B 侵權行為地 C 侵權結果地 D 被告住所地
7.民訴的迴避制度,除了適用審判人員外,還適用於:A 書記員 B 翻譯人員 C 鑒定人
8.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的有:C 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D 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8. 民事訴訟法試卷 簡答題 民法的基本原則有那些
民法基本原則:
1、平等原則
2、私法自治原則(意思自治原則)
3、公平原版則
4、
誠實信用原則
5、公序良權俗原則
特徵: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體法律地位平等;民事主體權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2、私法自治原則,民法在規范人們的民事行為方面自願原則體現了當事人意思自治;民事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和形式由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
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9. 民事訴訟法問題
你好下面是截自我們課本 《民事訴訟法》p231-p233的內容 我覺得已經很詳盡了 請採納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收費辦法》的規定,法院收的訴訟費用包括案件受理費、申請費、執行費和其他訴訟費用。 申請費的徵收標准1 申請財產保全的,保全財產的金額或價額不滿1000元的,每件交納申請費30元,超過1000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1%交納申請費;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申請費。2 海事海商案件,申請扣押船舶的,每件交納1千元至5千元;申請債券登記的,每件交納500元;申請留置貨物、燃料的,每件交納500元;申請船東責任限制的,按申請限制數額的0.1%交納,最低不少於500元。3 申請支付令的,每件交納申請費100元。4申請公示催告的,每件交納申請費100元。 執行費徵收標准執行案件《收費辦法》8條規定,執行金額或價額在1萬元以下的,每件交納50元申請執行費;超過1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0.5%交納申請執行費;超過50萬元的部分,按0.1%交納執行費。 其他訴訟費用徵收標准1勘驗,鑒定,公告,翻譯,依照國家有關部門的收費標准交納。2採取訴訟保全和先予執行按實際支出的收取。3當事人復制本案有關材料或法律文書的按實際成本收取。4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在法庭規定日期出庭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費根據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決定。5 法院認為應當由當事人負擔的其他訴訟費用,由法院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決定當事人應當交納的金額
10. 電大民事訴訟法中考答案
一是訴訟主體;
刑事訴訟法涉及公、檢、法等數家司法機關,當事人為自訴人、被版害人、犯罪嫌權疑人及被告人;而民訴法僅有人民法院一家訴訟主體,當事人有原告、被告及第三人。
二是訴訟原則;
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如:未經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為有罪、辯護、依法不予追究等的原則;不同於民事訴訟法特有的處分、調解、支持起訴等的原則。
三是證據制度;
兩大法在舉證責任的規定上各不相同,刑事訴訟法規定舉證責任在控方;民事訴訟法則規定「誰主張誰舉證」;
四是強制措施的種類不一;
五是訴訟程序復雜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