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事訴訟法作用
Ⅰ 民事訴訟法對人的效力是怎樣的
一、 民事訴訟法 對人的效力是怎樣的? 民事訴訟法對人的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對哪些人適用。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條的規定,我國的民事訴訟法適用於所有在我國領域進行民事 訴訟 的人。具體包括下列幾類人: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 (三)雖然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但申請在我國法院進行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 二、對事的效力 民事訴訟法對事的效力,又稱為民事訴訟的主管,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條的規定,民事訴訟法對事的效力主要包括: (一)由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包括靜態的財產所有關系和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如物權、債權等;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包括了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和身份權,如姓名權、健康權、肖像權、名譽權等。 (二)由 婚姻法 、 繼承法 、 收養法 調整的婚姻關系、 繼承 關系、 收養 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如 離婚 案件、 撫養 或 贍養 案件、繼承案件等。 (三)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這主要指經濟關系中屬於民事性質的案件。如因損害消費者權益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引起損害賠償案件等。 (四)由 合同法 調整的合同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如 購銷合同 糾紛案件、建築 工程承包合同 糾紛案件等。 (五)由 勞動法 調整的部分 勞動關系 糾紛所發生的案件。勞動關系就其性質而言,並非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但我國民事訴訟法把 勞動爭議 案件納入了其調整范圍,這類案件包括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 辭職 、自動離職發生的糾紛;因履行 勞動合同 發生的爭議案件等。但對勞動爭議案件法律規定了「先裁後審」的制度,即對勞動爭議必須先由 勞動爭議仲裁 委員會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六)法律規定適用民事訴訟程序解決的其他案件。主要指特別程序和非訟案件。如選民資格案、宣告公民失蹤、宣告公民死亡、認定公民為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財產無主、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等。 三、時間效力 民事訴訟法的時間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發生作用的時間,以及民事訴訟法對其頒布前的行為是否有溯及力的問題。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自1991年4月9日起生效。同時,1991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學習宣傳貫徹民事訴訟法的通知》中規定,在民事訴訟法實施後受理的案件,一律按照民事訴訟法進行審理,因而民事訴訟法有一定的溯及既往的效力。 四、空間效力 民事訴訟法的空間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生效的領域。我國民事訴訟法在我國領域內生效。我國領域包括我國的領土、領空、領海以及領土的延伸范圍。 民事案件的處理需要當事人和審判人員的相互協作,若是當事人不將事實加以說明的,對自己和別人都是沒有幫助的。在審判結果下來的時候,也要自覺尊重結果,並且按照規定實施。民事訴訟案件在處理的過程中同樣也離不開人、時間、空間以及事件。
Ⅱ 民事訴訟法解釋
民事訴訟法解釋:指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訴訟。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民事訴訟法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Ⅲ 民事判決依據法條有哪些
民事訴訟案件在程序上的法律依據就是《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的判決依據只能是法律和行政法規,其他規范性文件僅僅參照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民事判決指人民法院法定程序,根據認定的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以國家審判機關的名義所作出的解決當事人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判定。民事判決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案由、訴訟請求、爭議的事實和理由;
2判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依據;
3.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
4.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判決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立法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適用范圍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 空間效力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Ⅳ 民事訴訟法時間效力是什麼
【法律分析】
1、對人的效力:我國的民事訴訟法適用於所有在我國領域進行民事訴訟的人。
2、對事的效力:
(一)《民法典》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
(二)由《民法典》調整的婚姻關系、繼承關系、收養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
(三)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
(四)由《民法典》調整的合同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
(五)由《勞動法》調整的部分勞動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
(六)法律規定適用民事訴訟程序解決的其他案件。主要指特別程序和非訟案件。
3、只要在我國的領域,並涉及觸犯法律的案件,並且是在1991年4月9日之後,都可以適用於民事訴訟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Ⅳ 建國以來第一部民事訴訟法似是什麼時候
我國民事訴訟法主要適用於民事訴訟,是為了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正確適用法律,及回時審理民事案件,確答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權益,同時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的一項法律法規。1982年3月8日,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決定自1982年10月1日試行。這是新中國的第一部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