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通緝
『壹』 刑法上的通緝是什麼意思,哪些機關可以發布通
為你辯護中國:根據刑事訴訟法,通緝,是指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並採取有效措施,將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追捕歸案的一種偵查活動。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通緝的對象是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具體包括:(1)已批准或者決定逮捕而在逃和在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逃跑的犯罪嫌疑人;(2)已決定拘留而在逃的重大嫌疑分子;(3)從被羈押場所逃跑的犯罪嫌疑人;(4)在訊問或者在押解期間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此外,對越獄逃跑的被告人或者罪犯,也可以通緝。在實踐中,公安機關僅對罪行比較嚴重而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採取通緝措施,對罪該逮捕但罪行不太嚴重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一般由公安機關發出協查通報,要求其他公安機關協助查獲。通緝應當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實質條件,即按照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依法應當逮捕;二是形式條件,即有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確已逃跑。根據刑事訴訟法和有關規定,通緝應當按照下列程序進行:(1)決定通緝。在偵查過程中需要通緝捉拿罪該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的,偵查人員應報經縣級以上偵查機關負責人做出決定。(2)製作通緝令。通緝令是公安機關根據本機關和其他機關的通緝決定,向社會和本系統發布的緝拿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的書面命令。(3)發布通緝令。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發送范圍,由簽發通緝令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通緝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計算機中國絡等媒體發布,也可以張貼等形式發布。(4)補發通報。通緝令發出後,如果發現新的重要情況,發布通緝令的公安機關可以補發通報。通報必須註明原通緝令的編號和日期。(5)布置查緝。有關公安機關接到通緝令後,應當及時布置查緝。(6)撤銷通緝令。犯罪嫌疑人自首、被擊斃或被抓獲並經核實後,原發布機關應當在原通緝、通知、通告范圍內,撤銷通緝令、邊控通知、懸賞通告。為你辯護中國編輯整
『貳』 取保候審後人找不到了可以網上通緝嗎
取保候審後,犯罪嫌疑人逃跑,公安局應當發出通緝令,網上追逃。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後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 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
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叄』 刑法上的通緝是什麼意思,哪些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
1、通緝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通令緝拿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歸案的一種偵查行為。
2、哪些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以下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
(1)第二百五十二條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發送范圍,由簽發通緝令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2)第二百六十條通緝越獄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適用本節的有關規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1998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修正)
(3)第二百一十六條人民檢察院偵查直接受理的案件,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或者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脫逃的,經檢察長批准,可以作出通緝的決定。
(3)刑事訴訟法通緝擴展閱讀:
通緝適用於的對象:
1、第一百二十三條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2、第一百三十一條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適用本章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適用刑事強制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2000年8月28日)
3、第三十三條人民檢察院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需要通緝犯罪嫌疑人的,應當作出逮捕決定,並將逮捕決定書、通緝通知書和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身份、特徵等情況及簡要案情,送達同級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按照規定發布通緝令。
『肆』 刑事訴訟法通緝的規定包括哪些
您好,
一、刑事訴訟法通緝的規定包括哪些?
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都有權決定通緝,但是通緝令只有公安機關才能發布。通緝的程序和要求:
1、只有公安機關有權發布通緝令,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單位、組織和個人都無權發布。人民檢察院在自偵案件中,需要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時,經檢察長批准,作出通緝決定後,通知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
2、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如果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3、被通緝的對象必須是依法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包括已經被捕而在羈押期間逃跑的犯罪嫌疑人。
4、通緝令中應當寫明被通緝人的姓名、別名、曾用名、綽號、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出生地、戶籍所在地、居住地、職業、身份證號碼、衣著和體貌特徵並附被通緝人近期照片,可以附指紋及其他物證的照片。除了必須保密的事項以外,應當寫明發案的時間、地點和簡要案情。
5、通緝令發出後,如果發現新的重要情況可以補發通報。通報必須註明原通緝令的編號和日期。
6、有關公安機關接到通緝令後,應當及時布置查緝。抓獲犯罪嫌疑人後,應當迅速通知通緝令發布機關,並報經抓獲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後,憑通緝令羈押。原通緝令發布機關應當立即進行核實,依法處理。
7、被通緝的人已經歸案、死亡,或者通緝原因已經消失而無通緝必要的,發布通緝令的機關應當立即在原發布范圍內通知撤銷通緝令。
二、申訴的審查處理
(1) 人民法院對申訴的審查處理
1、根據《若干意見》的規定,受理、審查處理申訴一般由終審人民法院進行。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未經終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的申訴,一般交終審人民法院審查;對經終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後仍堅持申訴的,應當受理。對未經終審人民法院及其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處理,直接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訴的,上級人民法院應當交下一級人民法院處理。對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案件或者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案件的申訴,可以由原核準的人民法院直接處理,也可以交由原審人民法院審查。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寫出審查報告,提出處理意見,逐級上報原核準的人民法院審定。
2、人民法院受理申訴後,應當在3個月內作出決定,至遲不得超過6個月。人民法院經過審查,認為有刑事訴訟法第204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這些情形包括:①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②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③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④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
3、《若干意見》第7條則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即對終審刑事裁判的申訴,具備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決定再審:①有審判時未收集到的或者未被採信的證據,可能推翻原定罪量刑的;②主要證據不充分或者不具有證明力的;③原裁判的主要事實依據被依法變更或撤銷的;④據以定罪量刑的主要證據自相矛盾的;⑤引用法律條文錯誤或者違反刑法第
12條的規定適用失效法律的;⑥違反法律關於溯及力規定的;⑦量刑明顯不當的;⑧審判程序不合法,影響案件公正裁判的;⑨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時索賄受賄、徇私舞弊並導致枉法裁判的。人民法院經過審查,對不符合上述情形的申訴,應當說服申訴人撤回申訴;對仍然堅持申訴的,應當書面通知駁回。
4、申訴人對駁回申訴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訴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04條規定的,應當予以駁回。經兩級人民法院處理後又提出申訴的,如果沒有新的充分理由,人民法院可以不再受理。
5、此外,《若干意見》第11條還規定,人民法院對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中僅就民事部分提出申訴的,一般不予再審立案。但有證據證明民事部分明顯失當且原審被告人有賠償能力的除外。
(2)人民檢察院對申訴的審查處理
1、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的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向人民檢察院申訴的,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部門、監所檢察部門應當分別受理,依法審查,並將審查結果告知申訴人。
2、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材料應迅速審查,認為需要復查的,由承辦人填寫案件處理呈批表,經主管領導批准後復查。對批准復查的申訴案件,應當擬訂復查計劃,確定需要查清的主要問題以及復查的方法、步驟、措施和完成的時間等。
3、復查終結後,辦案人員應製作結案報告,內容包括:①申訴的主要問題和主要事實;②查證的情況和結果;③復查處理的意見。結案須經部門負責人批准。重大的案件應報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批准。結案處理,必須履行法律手續。法院原判決、裁定正確的,駁回申訴,並製作駁回申訴通知書。原判決、裁定確有錯誤,需要糾正的,應製作改判建議書,建議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必要時經報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可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伍』 民事判決執行局能網上通緝老賴嗎
不可以。
針對老賴的民事執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高消費等措施,不包括網上通緝。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五條規定: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
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因此,可以在網上公布老賴的失信行為,但是這不屬於通緝。
(5)刑事訴訟法通緝擴展閱讀
老賴就是失信被執行人,但是被執行人不一定是失信被執行人。
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2、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3、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
4、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5、違反限制消費令的;
6、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
可以對失信被執行人採取的行為:
1、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包括禁止乘坐飛機、列車軟卧;
2、實施其他信用懲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
3、失信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不得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
『陸』 網上通緝人員名單怎麼查
可登陸網頁鏈接進來行自查詢;如查詢地方通緝令,可登陸該地方的省級公安部門網站進行查詢。通緝犯是指被通緝的犯人。公安部對重大在逃犯罪嫌疑人實行「A、B級通緝」,將公安部通緝令分成「A級」、「B級」兩個等級。公安部A級通緝令是為了緝捕公安部認為應該重點通緝的在逃人員而發布的命令,首先通過A級通緝令通緝的重大在逃犯罪嫌疑人必須能夠明確鎖定要抓捕的犯罪嫌疑人,其次必須是案情重大應當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A級通緝令是在全國范圍內發布的級別最高的通緝令。
『柒』 派出所傳喚不去的話會被上網通緝嗎
不會被網上通緝。傳喚只是一種調查取證的程序與方式,對傳喚人不適用於實施通緝。
它是指公安機關為了查清案件事實,依法責令違法犯罪嫌疑人(行政案件中叫違法嫌疑人,刑事案件中叫犯罪嫌疑人)於指定時間到達到指定地點,接受詢問查證的一種案件調查手段。
在行政和刑事案件中通常有以下四種形式,口頭傳喚、強制傳喚、傳喚證傳喚、拘傳證傳喚,對象都是未被羈押的人員。
口頭傳喚,是指辦案人員對現場發現的違法嫌疑人,口頭責令其到公安機關接受詢問查證的行為。
強制傳喚,是指辦案人員對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傳喚或者逃避傳喚的違法嫌疑人,採取強制的方法將其帶到公安機關接受詢問查證的行為。
傳喚證傳喚,也叫書面傳喚,是公安機關常的傳喚方式,即由執行人員將公安機關簽發的《傳喚證》送達被傳喚人並要求其到公安機關接受詢(訊)問查證的行為。
拘傳,是指公安機關強制犯罪嫌疑人到案接受訊問的一種強制措施。
公安機關對於嫌疑人多次傳喚不到的,可以對其拘傳。
(7)刑事訴訟法通緝擴展閱讀: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
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公安機關傳喚後應當及時詢問查證,詢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情況復雜。
依照本法規定可能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詢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將傳喚的原因和處所通知被傳喚人家屬。
『捌』 刑事訴訟法 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通緝,它們每一個的適用主體 適用對象 適用期限
拘傳,適用傳喚不到,或者無法傳喚的情景,它和刑事傳喚證大同小異,犯罪嫌疑人內被傳喚後,公安機關應在容12小時內做出是否拘留的決定。
取保候審,適用犯罪輕節輕微,不致發生社會危害、檢察院不批捕或者有嚴重疾病的犯罪嫌疑人,最長期限為12個月。
監視居住基本同取保候審,只是在犯罪嫌疑人無法交納保證金或者提供保證人時,一般在採用的,最長時限為6個月。
拘留,適用公安機關已對犯罪嫌疑人掌握了一定的犯罪事實,但還需要偵查的情景,最長時間為一個月。
逮捕,適用於已基本確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經檢察院批准後對犯罪嫌疑人採取的強制措施,逮捕後一直到法院做出判決。
通緝,適用於公安機關已經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犯罪事實,但犯罪嫌疑人逃跑,經批准後下達拘留證或者逮捕證的,可以通緝。通緝無期限。
『玖』 刑事案件立案後多久開始網上追逃
只要警方認為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而在逃的,就可以上網通緝,至於時專間沒有統一規定,屬由警方根據工作需要而定。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三條 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
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9)刑事訴訟法通緝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同時指出規定的期限內不能偵查終結的,可以依法延長兩個月:
第一百五十六條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拾』 A級通緝令最少能判多少年
是否受到刑事處罰和受到什麼樣的刑事處罰與A級通緝犯和B級通緝犯沒有關系,回只跟其是否觸犯刑法規定及其答犯罪情節輕重有關。
《刑事訴訟法》第四章刑罰的具體運用第一節量刑第六十一條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第六十二條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10)刑事訴訟法通緝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至於級通緝犯最多判多少年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第六十四條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