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誠實守信原則
⑴ 六大行政法基本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六個,分別是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誠實守信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應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⑵ 行政法的六個基本原則
法律分析:一、合法行政原則;二、合理行政原則;三、程序正當原則;四、高效便民原則;五、誠實守信原則;六、權責統一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⑶ 如何理解行政法上的誠信守信原則
行政法上的誠信守信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義務,不得濫用權得及規避法律或合同規定的義務;同時,誠信原則要求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誠信原則發端於民法契約領域,契約存在的地方,即有誠信原則的適用。承認誠信原則可以適用於公法尤其是行政法,其根據之一是承認在公民與政府之間存在社會契約關系。社會契約的存在也要求政府作出行為須符合善意真誠、恪守信用和公平合理等誠信要求,違反上述要求,同樣構成政府違反契約規定,背離其憲政使命。因此,加強行政法誠信原則的研究,可以增強民主憲政意識,並加深對行政法與憲法關系的理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⑷ 行政機關公開的信息應當准確是哪一項行政法原則的要求
行政機關公開的信息應當准確是誠實守信行政法原則的要求。誠實守信原則是指:誠實。即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信用。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相對人因此受到的信賴利益損失依法予以補償。行政機關違反法定程序或者非因法定事由違法撤銷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對行政相對人因此受到的財產損失應依法予以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