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法支付經濟補償金

發布時間: 2025-10-13 10:27:36

勞動法第40條規定的補償工資如何計算

1. 勞動法第四十條並未規定公司必須支付補償工資。
2.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涉及用人單位在解除勞動關系時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3. 如果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解除勞動關系,可以提前三十天書面通知勞動者,或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
4. 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於勞動者在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
5. 如果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補償金按三倍計算,但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6. 勞動者在連續為同一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即使簽訂多份合同,工作年限也應連續計算。
7. 用人單位違反規定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選擇繼續履行或要求賠償金。
8. 如果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繼續履行;如不能繼續履行,應支付賠償金。

㈡ 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補償新規定

在單位工作超過一個月但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自下個月起,用人單位應每月向員工支付雙倍工資。如果員工在單位工作超過一年且未簽訂勞動合同,可以視為雙方已形成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的雙倍工資補償標准如下:用人單位若在員工開始工作後超過一個月但不滿一年內未與員工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應每月支付員工兩倍工資。若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未與員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自應訂立之日起,每月也需支付兩倍工資。
若已建立勞動關系,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必須與員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若未同時簽訂,法律給予用人單位一個月的時間來履行這一義務。如果用人單位在員工開始工作後滿一年仍未與員工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則需承擔視為與員工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這包括以下三層含義:
1. 用人單位必須在員工開始工作後一個月內與員工訂立勞動合同;
2. 勞動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否則將違法並需承擔法律責任;
3. 如果用人單位在員工開始工作後超過一年未與員工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將被視為已與員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不簽訂勞動合同可能產生的後果包括:
1. 若用人單位已書面通知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但員工不願簽訂,用人單位可以解除與員工的關系,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2. 若用人單位在員工開始工作後一個月內未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支付從第二個月起至一年前的日期的兩倍工資。
總之,《勞動合同法》第82條主要規定了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的處理意見。如果建立勞動關系後一個月內,用人單位書面通知員工簽訂合同,而員工不願簽訂,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如果用人單位不願在建立勞動關系後一個月內簽訂勞動合同,員工可以要求雙倍工資。

㈢ 經濟補償金新舊《勞動法》是怎麼規定

《勞動法》中明確規定了經濟補償金的標準是按照每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待遇的標准來賠償的,但如果不滿六個月的可以支付半個月工資、不滿一年的可以支付一個月的工資待遇,具體情況結合實際而定。
一、經濟補償金新舊《勞動法》是怎麼規定?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的計算】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二、司法解釋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對不同的補償標准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它對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規定了四種標准補償:
(1)違反《勞動法》和合同約定,剋扣拖欠工資,拒不支付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支付低於當地工資標準的工資報酬的,用人單位應加發工資報酬和低於部分25%的經濟補償金。
(2)對因勞動者患病、非工負傷或不能勝任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對患重病和絕症者,用人單位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50%,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100%。
(3)對「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換工作崗位後仍不能勝任,由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若勞動者工資高於社平三倍的,則最多付給12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4)對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此種情況的經濟補償金支付沒有12個月的限制。
在司法實踐中,對於經濟補償金的具體計算情況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認定,特別是對於不同的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所導致的經濟補償還是不一樣的,對於強行解除的是需要支付雙倍的經濟補償金的,具體情況由勞動管理部門認定。

熱點內容
道德19章 發布:2025-10-13 13:16:46 瀏覽:282
父母首付新婚姻法2016 發布:2025-10-13 13:16:34 瀏覽:633
王國輝律師 發布:2025-10-13 13:09:47 瀏覽:345
我國行政的立法體制 發布:2025-10-13 13:05:33 瀏覽:525
法官愛上 發布:2025-10-13 12:46:52 瀏覽:736
投標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3 12:42:30 瀏覽:583
公司遵守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3 12:23:02 瀏覽:40
城鄉清潔條例 發布:2025-10-13 12:11:25 瀏覽:697
廣東省東莞勞動法 發布:2025-10-13 12:11:20 瀏覽:310
如何正確理解法治理念 發布:2025-10-13 12:10:43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