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53條第3款
1. 被告提出管轄區異議一般多久法院會下裁定
被告提出管轄區異議的人民法院會在收到異議之日起15日內作出書面裁定,管轄區異議是指案件當事對受訴法院是否具有本案的管轄權所提出的質疑,人民法院經審查確定具有管轄權的可以駁回其申請。
法律分析
當事人如果對人民法院的裁定結果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上級人民法院會在收到其上訴的在30日內給出結果。管轄權異議應在答辯期間內提出,人民法院經審查不具有管轄權的,應將該案件移送給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提起民事訴訟需要向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提交相關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後會在七日內確定是否立案,如果原告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對此案件沒有管轄權的,不能受理。提起訴訟必須到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同一訴訟案件具有多個被告住所地的、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原告需要到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2. 自認的法律規定
「自認」,是民事訴訟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事實與證據審查確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訴訟結果,因此需要特別重視在訴訟中有意或無意的「自認」褲亮行為。本文從民訴法司法解釋、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等兩個方面解釋: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規定了「自認」的法定情形、不適用自認局蔽的規定、以及對自認不予確認等三種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二條:
(1)一方當事人在法庭審理中,或者在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等書面材料中,對於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2)對於涉及身份關系、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應當由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的事實,不適用前款自認的規定。
(3)自認的事實與查明的事實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簡稱「《若干規定》」)明確規定了「六種」自認類型,以及「六種」評價是否構成自認的標准,本文以下做詳細解析:
(一)「六種」自認類型ziren
(1)主動陳述:《若干規定》第三條:在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或者對於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2)書面承認:《若干規定》第三條:在證據交換、詢問、調查過程中,或者在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等書面材料中,當事人明確承認於己不利的事實的,適用前款規定。
(3)視為承認:《若干規定》第四條: 一方當事人對於另一方當事人主張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經審判人員說明並詢問後,其仍然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事實的承認。
(4)代理自認:《若干規定》第五條: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的,除授權委託書明確排除的事項外,訴訟代理人的自認視為當事人的自認。
(5)共同自認:《若干規定》第六條:必要共同訴訟中,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或者數人作出自認,其他共同訴訟人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經審判人員說明並詢問後仍然不明確表示意見的,視為全體共同訴訟人的自認。
(6)法院決定:《若干規定》第七條:一方當事人對於另一方當事人主張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有所限制或者附加條件予以承認的,由人民法院綜合案件情況決定是否構成自認。
( 二)評價是否構成自認的標准/「六種」自認的排除標准
(1)《若干規定》第五條:當事人在場對訴訟代理人的自認明確否認的,不視為自認。
(2)《若干規定》第六條:普通共同訴訟中,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或者數人作出的自認,對作出自認的當事人發生效力。
必要共同訴訟中,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或者數人作出自認而其他共同訴訟人予以否認的,不發生自認的效力。
(3)《若干規定》桐純州第七條: 一方當事人對於另一方當事人主張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有所限制或者附加條件予以承認的,由人民法院綜合案件情況決定是否構成自認。
(4)《若干規定》第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依職權取證)的事實,不適用有關自認的規定。
自認的事實與已經查明的事實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三、「自認的撤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銷自認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
(一)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的;
(二)自認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的。
人民法院准許當事人撤銷自認的,應當作出口頭或者書面裁定。
「自認」,是免除對方舉證責任和己方證明義務的重要方式,是嚴重影響訴訟程序和訴訟結果的法律性行為,在訴訟過程中,無論發言或者提交書面資料,都務必要謹慎對待「自認」,以免造成出乎意料的訴訟後果。
附:民事訴訟中「無須證明的事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條: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
(一)自然規律以及定理、定律;
(二)眾所周知的事實;
(三)根據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
(四)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基本事實;
(七)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第二項至第五項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第六項、第七項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