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行政訴訟法解釋負責人出庭

行行政訴訟法解釋負責人出庭

發布時間: 2025-10-16 08:06:23

㈠ 行政訴訟法出庭負責人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法規定,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這里的行陪瞎政機關負責人,既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負責人塌亂散,也包括副職負責人以及其他參與分管的負責人。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團氏款規定的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副職負責人、參與分管被訴行政行為實施工作的副職級別的負責人以及其他參與分管的負責人。

被訴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下級行政機關的負責人,不能作為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

第三條 有共同被告的行政案件,可以由共同被告協商確定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確定。

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是指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依法應當在第一審、第二審、再審等訴訟程序中出庭參加訴訟,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
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獨立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人出庭應訴,適用本規定。
應當追加為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人民法院通知以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的行政機關,其負責人出庭應訴活動參照前款規定。第二條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副職負責人、參與分管被訴行政行為實施工作的副職級別的負責人以及其他參與分管的負責人。
被訴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下級行政機關的負責人,不能作為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第三條有共同被告的行政案件,可以由共同被告協商確定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確定。第四條對於涉及食品葯品安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社會高度關注或者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等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
(一)被訴行政行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重大人身、財產權益的;
(二)行政公益訴訟;
(三)被訴行政機關的上級機關規范性文件要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
(四)人民法院認為需要通知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其他情形。第五條人民法院在向行政機關送達的權利義務告知書中,應當一並告知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法定義務及相關法律後果等事項。
人民法院通知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的,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送達出庭通知書,並告知行政機關負責人不出庭可能承擔的不利法律後果。
行政機關在庭審前申請更換出庭應訴負責人且不影響正常開庭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第六條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應當於開庭前向人民法院提交出庭應訴負責人的身份證明。身份證明應當載明該負責人的姓名、職務等基本信息,並加蓋行政機關印章。
人民法院應當對出庭應訴負責人的身份證明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不符合條件,可以補正的,應當告知行政機關予以補正;不能補正或者補正可能影響正常開庭的,視為行政機關負責人未出庭應訴。第七條對於同一審級需要多次開庭的同一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到庭參加一次庭審的,一般可以認定其已經履行出庭應訴義務,但人民法院通知行政機關負責人再次出庭的除外。
行政機關負責人在一個審理程序中出庭應訴,不免除其在其他審理程序出庭應訴的義務。第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不能出庭的情形:
(一)不可抗力;
(二)意外事件;
(三)需要履行他人不能代替的公務;
(四)無法出庭的其他正當事由。第九條行政機關負責人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應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並加蓋行政機關印章或者由該機關主要負責人簽字認可。
人民法院應當對行政機關負責人不能出庭的理由以及證明材料進行審查。
行政機關負責人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行政機關申請延期開庭審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職權決定延期開庭審理。第十條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相應的工作人員,是指被訴行政機關中具體行使行政職權的工作人員。
行政機關委託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或者下級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可以視為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
人民法院應當參照本規定第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的身份證明進行審查。第十一條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活動,應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遵守法庭規則,自覺維護訴訟秩序。
行政機關負責人或者行政機關委託的相應工作人員在庭審過程中應當就案件情況進行陳述、答辯、提交證據、辯論、發表最後意見,對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進行解釋說明。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應當就實質性解決行政爭議發表意見。
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以侮辱、謾罵、威脅等方式擾亂法庭秩序的,人民法院應當制止,並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進行處理。

熱點內容
北京市城鄉劃條例 發布:2025-10-16 11:25:28 瀏覽:257
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原因 發布:2025-10-16 11:17:56 瀏覽:544
承擔法律援助責任的主體是什麼 發布:2025-10-16 11:10:03 瀏覽:775
人民的名義女法官演員 發布:2025-10-16 11:10:02 瀏覽:350
加強公司法律培訓 發布:2025-10-16 11:08:34 瀏覽:617
依照民法通則規定 發布:2025-10-16 10:56:40 瀏覽:846
依法治國的實例 發布:2025-10-16 10:38:19 瀏覽:593
法官加強業務知識學習 發布:2025-10-16 10:35:50 瀏覽:297
我在北美當律師 發布:2025-10-16 10:35:46 瀏覽:248
第四市法院 發布:2025-10-16 10:34:16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