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是合理行政原則
『壹』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二、
合法行政原則: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不得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權。行政機關的任何決定和行為都必須以法律為依據,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合理行政原則:這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的決策和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避免濫用自由裁量權,確保行政決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必須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程序正當原則:程序是規范行政權力行使的重要機制。該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決策和採取行動時,必須遵循正當的法律程序,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同時,行政決策的過程應當公開透明,為公眾所知曉和監督。
高效便民原則:這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時,應當提高行政效率,積極履行行政職責,避免拖延和不作為。同時,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應當有利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便捷地獲得所需的行政服務。
權責統一原則:該原則強調行政機關在享有行政權力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追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受到的損害應得到相應的救濟。
以上五原則是行政法的基本框架和基礎,確保了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時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和效率性,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貳』 行政法基本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2、合理行政原則。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3、程序正當原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
第二,行政參與原則;
第三,迴避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
一是行政效率原則。
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
5、權責一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叄』 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法律分析】
1、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2、合理行政原則。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3、程序正當原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行政公開原則;行政喚族賀參與原則;迴避原則。4、高效便民原則包括行政效率原則和便利當事人原則。5、誠實守信原則包括行政信和派息真實原則和行政信息真實原則。6、權責統一原則穗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十五條 省、直轄市、縣、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組織由法律規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設立自治機關。自治機關的組織和工作根據憲法第三章第五節、第六節規定的基本原則由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肆』 三大行政法是哪三個法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更為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第二,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五、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第二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權力和法律責任的統一,即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